山东八大碗都有什么菜(鲁南的乡村宴席)(1)

鲁南乡村的每一户人家,凡遇生日、嫁娶、婚丧、建新房等红白之事,大多要庆祝一番,席间,“扣碗”菜是必不可少的。那乡情乡味浓郁的乡村大席,让我至今难以忘记。   我对乡村宴席的记忆和感动,是源于那淳朴热情的民风。只要一家遇到红白之事,村子里的人几乎都行动起来。桌子板凳,碗筷瓢盆,都是从每家每户凑来的。那些乡间的妇女,洗碗的洗碗,洗菜的洗菜,唧唧喳喳,聊着,笑着。那些来帮厨的厨师,手起刀落,煎炒烹炸,不亦乐乎。整个村子,都在忙碌,都在欢笑。   乡村大席中,最使我难忘的菜就是“扣碗”。做扣碗,要先将菜盛到一个碗中蒸熟,出笼时再扣到另一个碗中。浇上老汤、调料,就成了一道色味俱全的佳肴美味。扣碗作为鲁菜的一种经典做法,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它的特点就是“吃啥不见啥”,何意?“整鸡拆骨,整鱼剔刺”,然后切块置瓷碗内清蒸,端上桌来清香四溢,品在口中鲜香醇厚,却不见半点鸡骨或鱼刺的存在,这叫做“吃鸡不见骨,吃鱼不见刺”。扣碗精致的做法反映出厨师的深厚功底,就连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老夫子对扣碗也极其钟爱,所以在最具代表的“孔府宴”中扣碗占据一席之地,以至于在名震天下的“满汉全席”中扣碗也依旧备受推崇。

山东八大碗都有什么菜(鲁南的乡村宴席)(2)

  鲁南的乡村宴席无论是“红事”还是“白事”一般是八个扣碗:大酥肉、瓦块鱼、扣碗鸡、碗面子、龙眼鸡蛋、瓤白菜、豆腐箱子、油葱南瓜。热菜一般有四个:奶汤鱼肚、鸡蛋橛子、牛肉丸、老公鸡。凉菜一般有四个:粉条豆腐丝、豆芽、莲菜、醋溜白菜等,有条件的人家还在凉菜上面放些薄薄的牛肉片。整桌菜肴除四个炒菜四个凉菜外,其余八个扣碗全有汤,汤品或咸或甜,或酸或辣,或浓或淡。

 

山东八大碗都有什么菜(鲁南的乡村宴席)(3)

 其实乡村的“扣碗席”是一种程式化的做法,它看似简单其实也复杂。过去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对比较低,乡村“宴席”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好东西除了猪肉还是猪肉,于是“扣碗席”就围绕着猪肉作文章。买几十斤猪肉,先把瘦肉剔下拼成片,裹上鸡蛋粉面在油锅里炸成酥肉。五花肉留下剁碎配上葱、蒜、姜和面炸丸子。肥肉先煮,八成熟捞出,猪皮上抹糖稀或蜂蜜再下油锅去烧。之后把烧好的肉切成韭菜叶薄厚的片状,切成两公分大小的肉方,把炸好的酥肉切成条状,连同炸好的丸子分别在扣碗里各自排放整齐,上面放上葱段、大蒜、姜片、大料、花椒、辣椒等配料,再配上一些豆腐和时令蔬菜,然后搭在七八层高的笼节里大火去蒸。蒸好后一碗一碗翻入盘子里,撒上一些芫荽与葱丝,浇上一勺用酱油和肉汤配置的高汤,热气腾腾,色味俱到,形若碗状,香而不腻。扣碗所用的高汤非常重要,制作高汤要选两年以上放养的母鸡煮汤,开水下鸡,旺火沸煮两个小时以上,达到色白、微黄、汤浓。汤煮好后放入土缸内。撇尽鸡油,加入花椒、葱、姜熬制成的葱椒油。   在我小的时候,在乡村吃大席是一件盛大而荣耀的事情,除了亲属外,村里人只要在喜事这天帮忙都可以吃上扣碗席。过去农村人家一年半载吃不上一回肉,只是在有大事的时候才能改善一番,但农村的“扣碗席”的分量一般都不是很充足,吃席的时候抢吃是难免的。坐席时,七八个人围一桌,筷子若雨,稍有不慎,就有人嘴里多吃了两片肉。不一会儿,扣碗里只剩下汤水,这时有人开始拉去一碗开始泡馍馍。然后有人嚷道“泡上,泡上”,看似招呼别人,其实是自己先端一碗把馍馍往碗里一捏……霎时间,手快的人端着扣碗泡馍吃,不好意思的只能吃个半饱作罢。每每如此,扣碗席常常是碗空盘净。  

山东八大碗都有什么菜(鲁南的乡村宴席)(4)


 扣碗是乡村大席的传统菜,以前过年、宴请的时候经常见到,现在已经很少了。不知道因为嘴馋还是其他,前些时日,我与朋友相约,前往陶庄镇于山村张运泉师傅开的农家饭店,品尝了地地道道的乡村扣碗。同样的八仙桌,同样的长条凳,同样的青石地,还有与老家相同的价格,没有理由不红火。碗,其实就是紫砂碗,不过碗上多了几句诗文,多了一层文化的寓意,略显精致。主人说,这些碗都从景德镇运来的,老式“扣碗”也难寻了。据说只有老窑子烧出来的碗,做出来的菜味才更醇厚。至于为什么,谁也说不上原因。张运泉最初做扣碗是以肉为主,发展到今天,他已经可以不论荤菜或是素菜都用扣碗的方式做了。当然,老扣碗肉还是一定要尝尝的。鸡鱼肉蛋都是用清蒸的方式做出来,很难分出质地,只有到了嘴里才能感受到。   吃着扣碗,我仿佛又看见了家乡的村子里炊烟四起。几十张大木桌一字排在院子中央,一口大铁锅热气腾腾,几个大蒸笼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赶来了,走到大方凳前,乡村宴席开席了,一群人围上了桌,开始分享乡间特有的美食――这就是我记忆中的乡村宴席。   这场景,还常常闯进我的梦里,让我忍不住涌起从城市的床榻上披衣而起,返回乡间赶赴一场宴席的冲动。


山东八大碗都有什么菜(鲁南的乡村宴席)(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