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共识:春晚越来越不好看了。
自从赵本山离开了以后,春晚一直以来的重头戏,立刻变得黯然无光。
不过,最近有一档节目翻红,找到了比春晚小品更上头的欢乐源泉。
每期短短几分钟,跌宕起伏的剧情、笑点密集的包袱,主旨还能落到主旋律上,多适合啊。
网友:如果您感觉今年春晚不好看,诚挚邀请您来欣赏— —
《谭谈交通》
要说梦开始的地方,那必然是最出圈的名场面“二仙桥大爷”。
即便从未去过成都,但凡看过这期节目的,也知道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
看见一老大爷骑着一辆电瓶车,后面又拖着两个大车轮,上面架着又沉又长的消防材料,仿佛是表演杂技一般行走在机动车道上。
警官谭sir立刻拦下大爷,试图对他进行一番交通教育。
哪知这俩人,上演了一场条理清楚的平行对话— —
谭Sir:你该走哪儿?大 爷:到二仙桥
谭Sir:什么到二仙桥,我说,你该走哪条道?大 爷:走成华大道
谭Sir:什么成华大道,你车子(这样)能拉吗?大 爷:只能拉一点点
谭Sir:我是问能不能(这样)拉?
大 爷:能,只能拉一点不能拉多了(大爷是真的在老实回答问题
)。
已经被大爷搞晕的谭sir,试图重新找回话语权,他重新有的放矢地问大爷:
我,是,问,你,该,走,哪儿?
大爷:到二仙桥
谭sir:不是,你走哪根道?
大爷:走西华大道!
就......完美地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谭sir本意是规劝大爷不能这样拉货走非机动车道,但是大爷大概以为谭sir来找他摆龙门阵。
结果— —
“你不应该这么拉货还走机动车道”,聊成了“我走成华大道送消防材料去二仙桥”。
而二仙桥大爷,也从此踏入B站“再来亿遍”俱乐部。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个片段,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作为成都本土一档寓教于乐的交通警示类节目,《谭谈交通》是在2005年开播的。
主持人名叫谭乔,网友们更喜欢叫他“谭sir”,他也因此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交警。
因为其贴近大众的节目特色和诙谐幽默的主持特点,赢得了成都市民的一致好评,有很多期经典节目还在全国各大电视台转载。
直到现在,这档节目还是众多网友的“下饭神番”,可能随便打开一期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
梦幻联动。
也是没想到,“二仙桥大爷”成名后,他侄子也与谭sir来了一次不期而遇的邂逅。
真•名门望族•家族传统
不过侄子啊,事情的重点难道不是你一边开车一边打瞌睡?
“腰马合一”
谭sir看见一载满货物的车,满满当当的货物摞得高高的,上面还坐着一个人,这当然很危险啊。
上前制止,那小哥还继续大大方方地坐在货物上。
谭sir:你在上面坐得舒服吗?
小哥:还可以。
谭sir:你不怕掉下来吗?
小哥:不怕,主要是腰马合一,有点技巧嘛。
队友,这个时候默默低头笑可还行?
为了进一步谭sir展示自己的实力,小哥说着还表演了一下子......碰着手了。
亲生老婆
一辆无牌照摩托车风驰电掣行驶在机动车道上,两个人还都没有戴头盔,目击这一幕的谭sir勒令对方靠边停车。
你猜怎么着?
还没等谭sir开口,驾驶员就丢下老婆和摩托车,自己跑了。
在层层叠叠的林木间,他一路跑一路摔。
看他跑得这么卖力,如此逃避镜头,谭sir忍不住多想:他不会是怕被他亲生老婆看见了害怕?
女子郁闷又坚决地回答:我就是他亲生老婆。
除了这些,谭sir还逮住过满载家具看不见驾驶员人影的电动车。
在这次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期间,两人就地取材,直接在这俩二手沙发上平心静气坐下,从环保问题、哥本哈根会议又探讨到当今的经济大形势。
大哥,当二手家具老板实在是屈才了。
还有一期,一狂热粉丝在接受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后,提出跟谭sir合影放到网上去。
谭sir调侃道:准备取个什么名字啊?
司机师傅:《我和谭警官在车内发生的故事》
谭sir:......................................................................
有时候呢,谭sir不光科普交通法规,还义务“扫黄”。
谭sir:你刚才开车的时候你在看什么?
司机师傅:看手机。
谭sir:能不能我看看你的手机......这贵妇身穿一袭黑色丝群......算了,你这是不健康的东西。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谭sir在执行路上操碎了心。
据成都本地人说,《谭谈交通》绝对保真,拍了十年将近一千多期节目都是谭sir随即抓拍的,是真的辛苦。
这电视台也是真的不土豪,没什么资金去编排剧本、找那么多群演。
主要谭sir自己一身的幽默细菌,会抛梗也会适时引导,才会让朴实劳动人民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在节目上拉满效果。
毕竟,现在剧本可写不出这么优质的喜剧梗。
唯一遗憾的是,这么接地气又有意义的节目在2018年初停播了。
有人说是因为好多人故意违法想被他抓节目而停播,也有说谭sir因个人原因退出了这一节目。
虽然节目停播了,但好多网友却深深入坑,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各种平台上持续不断地复习、拉新人入坑。
究其原因,除了搞笑,节目本身饱含的温度才是这节目最打动人的— —
“我在这里面看到了人间百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