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桦背十年

韩忠诚

从2008年5月1日第一次登顶大桦背,至今已历十载,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人言十年磨一剑,我谓十载难知山。十年间总去登同一座山,令人不解,可我们却乐此不疲。因为那座山充满了神秘和未知,因为人类对于高度充满尊崇。于我们而言,山已幻化成为一种宗教,须虔诚面对。

一、日出日落

在寒风中登顶大桦背。东边天空中呈放射状浮动着几缕细长的云彩,中间有一些罅隙。随着时间推移,天空越来越红,太阳金黄色的身影穿透云层的羁绊,冉冉向上,镶嵌在云彩的中间。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1)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

光圈:f/9.0 快门:1/98 焦距:106mm ISO:100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

光圈:f/8.0 快门:1/20 焦距:70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2.10.08

东边一抹红色,天空呈浅湖蓝色,一抹微云漂浮在山尽头,一些细碎的浮云如草原上的羊群。朝霞的红色越来越浓烈,不仅染红了微云和浮云,更是把微云的纹路勾勒出来。太阳不经意间从老鹰峰右侧露出头来,由小芽而半圆,由半圆而完整。随着太阳升高,朝霞的颜色渐渐淡去。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2)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49 焦距:60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3.07.14

独自在大桦背峰顶静待日落。乌梁素海呈金黄色,带状横亘在西北。随着太阳高度的降低和云层的阻挡,阳光的颜色越来越红亮,乌梁素海的水面也呈现出和晚霞一样的颜色,让人心醉神迷。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3)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

光圈:f/8.0 快门:1/256 焦距:400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0.05.31

风很大,经幡猎猎,大桦背上冷意十足。云海呈灰白色铺陈在山谷间。东方渐白,朝霞以东北方的一座山峰为起点,呈放射状向天空磅礴,从橘黄到浅红,再到红色、深红色,最后到青紫色、黑色。朝霞中部的红色渐渐退去,转变为橘黄色,亮度越来越强,太阳就蛰伏在那里,积蓄最后腾跃而出的力量。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4)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

光圈:f/8.0 快门:1/12 焦距:47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0.05.29

留恋雨滴敲击帐篷的悦音,如小夜曲奏响在空旷的户外,轻灵,律动。重装攀登大桦背。阴云密布,雷声隐隐,小雨如丝。虽然是七月的天气,山顶却已显出冷意。一勾弯月在西天升起,几条灰黑色的云带横呈,仿若丝絮在风中飘,丝丝缕缕,透出难得的质感。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5)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8.0 快门:1/1 焦距:200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6.07.18

二、云雾

风仿佛一只神奇的手,把雾气揭开,大桦背显露真容,薄雾丝丝缕缕,如同巨大的哈达缠绕在在大桦背的颈项间,我用冻疼的手指按动快门拍下这美妙的瞬间。只是瞬间,漫卷的云烟重新遮掩了它,只见天空流云如织。那一刻,那种景致中的大桦背,就是我心中的圣山!那一刻,热泪涌满了我的眼眶!我无法表达,惟有心怀崇敬,感恩上苍!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6)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

光圈:f/9.0 快门:1/165 焦距:85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1.11.06

沟里云雾缭绕,在逆光照射下蒸腾、跳跃、翻滚,四面波涛,人行其中,恍若置身天宫,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山雨山烟浓复浓”,“云舒雾卷互明灭,倏忽变态无停留”。诚如一位著名摄影师所言:幸运所以光顾,是因为你到达的次数多。我们的虔诚感动了上苍,把大桦背最壮美、绮丽的景致呈现给我们。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7)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331 焦距:58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3.11.02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8)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

光圈:f/9.0 快门:1/331 焦距:95mm ISO:100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9)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

光圈:f/9.0 快门:1/394 焦距:45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1.11.06

依稀的晨光中登临灵感巨石。云涌雾动,烟岚蒸腾,浓淡有致,轻曼飘渺,变幻莫测。“自然彩笔来天地,画出东南四五峰”。沉浸于自然的美景中,享受心灵的愉悦和放达,宛如仙人。在此处观赏云海带有上帝的视角,自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和美感。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10)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394 焦距:39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6.10.16

一夜落雨,凌晨方息。预判有云雾出现。在帐篷里架好相机,静待奇迹出现。风很大,大桦背的尖顶在云带里静默。渐渐的,白色的天幕中融入了淡蓝色,云越来越白,呈丝丝缕缕的状态,飘掠过大桦背和其西南侧无名山峰金字塔般的尖顶。面对这难得一见的景色,我心中充满了虔诚的敬意和幸福感!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11)

器材:Canon Canon EOS-1D X

光圈:f/8.0 快门:1/128 焦距:81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4.09.07

五点起来,月亮西斜,帐外漫天繁星。大桦背兀立。石报图沟中白雾横谷。登上岩臼石。东边一线浅红,目力所及都是平铺着的云海。随着温度升高,云海如同海水涨潮,向着高处涌动,而后又退下去,如此往复不已。白桦树站立在山坡上,阳光漫射过云雾迅即给它们披上温暖的金黄色,令站在高处不胜寒的我心中升腾起暖意。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12)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3 焦距:38mm ISO:100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13)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11.0 快门:1/98 焦距:28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7.10.06

三、冰雪

登上灵感巨石,东边天际一线橙红,冷峻矗立的大桦背,如利剑出鞘,直刺苍穹。太阳越过东边的山脊升起,给山石、冰雪镀上了一层红色、金色,显出了日照金山的意韵。我无暇顾及寒冷,不停的按动快门,生怕这美景在迟疑中瞬间消失。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14)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41 焦距:70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7.03.25

飘雪小了,雾气被风吹散,大桦背赫然现身蓝天下,透出一股少有的寒气。树枝因挂满冰雪而下垂,更加彰显了树木的高大挺拔,像极了北欧的泰加林风光。似乎圣诞老人就居住其间,正要骑着驯鹿出来,送给我们神奇的礼物和美好的祝福。这里无疑是拍摄大桦背的最佳处。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15)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64 焦距:41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7.03.25

枯草和树枝上长满了雾凇,毛茸茸的,像少女的睫毛,楚楚动人。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16)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197 焦距:50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5.11.07

积雪深达十几厘米,树木、枯草上挂满了雾凇,仿佛一个冰雕玉砌的童话世界,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就居住在这里,在我们不经意间就会悄然出现。坚持就会有回报!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17)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165 焦距:24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5.11.07

天地混沌一片,仿佛盘古开天地前的状态。平时所见的山石、山峰全部消失。深一脚浅一脚,手脚并用,不停地滑倒、爬起,历时8小时,成功登顶大桦背。山顶的巨石上长满了白色的雪晶,如同开满了白色的小花。我们的虔诚和坚持,感动得石头充满了灵性和生气。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18)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49 焦距:53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5.11.07

这是大桦背西南山脊边生长的一株松树,一根五干,我们名之曰“五子同根”。枝叶上覆满雾凇,如同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女子,亭亭玉立,显出非同一般的美。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19)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82 焦距:28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5.11.07

第一次在山里跨年。新年的第一个早晨,大风将浓雾吹散,天空被风吹成了瓦蓝色,大桦背犹如战神,身披白袍屹立在蓝天下,魁伟、庄严。登山的魅力就在于它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单纯,它拒绝怨天尤人,拒绝意志薄弱,拒绝复杂的人际关系,拒绝缓慢而乏味的生活。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20)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

光圈:f/8.0 快门:1/394 焦距:24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3.01.01

四、岩石

低温将瀑布细弱的水流冻结成巨大的冰瀑布。朝阳暖色调的红光光线照亮彩虹瀑布的美女峰、四指峰及之间的冰瀑布,美女的轮廓被清晰的勾勒出来,眼睛、鼻子、嘴、浓密的披肩发,树木的影子也投射到山石上。冰瀑布着了浅浅的红色,一改平日里冰清玉洁的面貌。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21)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0D DIGITAL

光圈:f/8.0 快门:1/400 焦距:18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 2008.12.27

在人人峰西南侧,两块巨大的花岗岩矗立在绣线菊的花海中,如天外来客,这就是花岗岩风化形成的独特景观——飞来石。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22)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256 焦距:105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4.06.21

花岗岩风化总会带给人意外惊喜。这一处象形石细长的颈项上顶着一颗大脑袋,既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环抱着孩子的脖子,急欲亲吻他的额头,又像敖仑布拉格西部梦幻峡谷中的博士。脑袋与脖子连接处是那样的纤细,感觉稍一使劲儿就会身首分离。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23)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512 焦距:105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3.08.31

天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独自攀爬上巨魔之舌东边的岩臼石。岩臼中留有少量雨水。每个岩臼都有一个缺口。我猜测是因为那个地方原本就比周围其它地方低,在冻融作用及风的吹蚀下,越来越低,最终成为了水的出口。我以岩臼为前景拍摄了这张照片。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24)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10.0 快门:1/128 焦距:16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3.08.31

爬上营地西南的巨石阵寻找我曾经拍摄过日出的两块巨石,却发现了拍摄大桦背的又一个角度,从两块巨石间的夹缝中拍摄大桦背,蔚蓝的天空,逼仄的缝隙,巍然矗立、昂首天外的大桦背。不要停下脚步,不要闭上眼睛,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25)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197 焦距:70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7.06.11

一夜小雨,第二天黑云翻墨如怒,阳光透过云隙洒下阵阵温暖,勾勒出大桦背鲜明的轮廓,并使之呈现罕见的黄色。我把浓云、大桦背和为数不多的山丹丹拍摄到一张照片中。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26)

器材:Canon Canon EOS-1D X

光圈:f/8.0 快门:1/98 焦距:38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4.07.12

在山脊遇到一株奇松,树根老迈、遒劲,下部粗壮,上部纤细,树龄少说也有200年,树枝少而简洁,每一根树枝生长的位置都恰到好处,生生的就是大山里的一个盆景,我们命之曰“盆景松”。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27)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10.0 快门:1/256 焦距:24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7.04.23

树根扭曲着艰难地从岩石缝隙中长出,主干周长达到2米以上,上部齐刷刷消失,树干中空,虫眼密布,树皮仅余三分之一,扭曲着缠绕在树身上,古拙、苍劲,如一片片龙鳞。树冠由七八根从主干旁支而出的枝丫组成,郁郁葱葱。故名“龙鳞松”。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28)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128 焦距:16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7.07.30

薄雾弥漫在山沟间,云层越来越薄,朝霞透过云层倾泻出来,金黄色瞬间放射状横呈在天际。大花银莲花亭亭玉立于绿草甸上,乳白色花朵星罗棋布在树下草丛间。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29)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32 焦距:100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3.06.22

白桦新黄栒叶红,山杨有意立秋风。用长焦镜头拍摄的这幅图片,像不像一幅俄罗斯油画?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30)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128 焦距:70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7.10.05

入山越深,秋意越浓。阴坡上几条隆起的龙脊和凹陷的低谷,龙脊上白桦金黄,低处黑果旬子鲜红,形成了高低起伏、不同颜色的色带,一直向着远方逶迤而去。乳白色的雾飘荡在更远处的山顶,阳光透过雾气的间隙投射下来。近浓远淡的山色,兴高采烈的心情,所有拍摄佳作需要的元素都聚集到了一起。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31)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9.0 快门:1/128 焦距:41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7.10.05

铁线莲呈爆炸式开放,有白色、浅雪青色、深雪青涩、蓝色等,长长的枝条攀缘在灌木上。我以铁线莲为前景拍摄了包括灌木、远山、白桦树在内的照片,用以表现铁线莲的生境。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32)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10.0 快门:1/197 焦距:16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7.06.10

所有的花洁净靓丽的开放,地榆暗红,拳蓼呈白,金莲花卓尔不群,勿忘草大爱无疆,岩青兰的花朵如同轻巧的唇,吮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百里香匍匐在地,香气幽远,红景天适应着高度,低调而耐久。此时的大桦背完全是一个大花园。我用微距镜头拍摄岩青兰、勿忘草、红景天、拳蓼、金莲花等野生花卉。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33)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2.8 快门:1/41 焦距:100mm ISO:100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34)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2.8 快门:1/16 焦距:100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7.06.30

六、祭祀

太阳即将升起,一抹红霞,风也渐渐大了起来,吹得苏勒定上的经幡猎猎作响,更增加了肃穆、庄严和虔诚的气氛。大桦背是乌拉特蒙古人敬奉的圣山,称为“木纳山”。大桦背附近的蒙古族牧民是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从呼伦贝尔草原迁徙而来的,称为乌拉特部,蒙古语意为“能工巧匠”。乌拉特部落传统祭祀主要有“三祭”——祭火、祭木纳山、祭敖包。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35)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10.0 快门:1/24 焦距:105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4.06.02

据大喇嘛介绍,大桦背是乌拉特前旗蒙古人敬奉的圣山,称为“木纳山”,他们把木纳山神话为一个法力无边的神,骑着战马,左手持有七宝法器,右手拿着刀剑,保佑着乌拉特蒙古人风调雨顺、健康长久。喇嘛们坐在垫子上,手捧蒙古语经文颂祷着,法号响起来,法螺吹起来,法鼓敲起来,藏香点起来,香烟缭绕起来,酥油灯燃起来,祭品的香味飘起来。风吹过,青草连绵,莫尼山矗立眼前。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36)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10.0 快门:1/98 焦距:32mm ISO:100 

上图拍摄于2014.06.02

七、其他

纵情山林,寒冷中独处,超然物外。我们是幸运的。风消树静,月亮昏暗,星星隐匿。拍摄亮灯的帐篷和大桦背的魅影,用头灯作画。晨起,放到帐篷里面的一瓶水已有60%结成了冰,在帐篷内用气炉烧水,在寒冷中喝热水真是一大享受!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37)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

光圈:f/4.0 快门:-2147483648 焦距:58mm ISO:100 

光圈f10,焦距24毫米,曝光时间1小时20分34秒。深蓝色纯净的天空,黑暗而坚定的大桦背,橘黄色温暖的帐篷,轻描淡写却又清晰可见的星轨。这是我至今仍极为喜爱的一张照片。

五六年没有爬过牛尾山(我与同伴登山二百余次)(38)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

光圈:f/10.0 快门:-2147483648 焦距:24mm ISO:100 

阅读 12915 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