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新发展阶段(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

这是一份令所有临泽人骄傲的荣誉——

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首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入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这是一组令所有临泽人振奋的数据——

全县完成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36.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5.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较2012年25.05亿元增至2021年的197.53亿元;201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543元、7992元,至2021年达到30580元、19410元;旅游观光人数和收入由73.46万人次、2.57亿元增至3153万人次、209亿元……

十年逐梦奋进,十年跨越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泽县全面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创新实干、勇毅前行,办成了一些临泽大事,收获了一批临泽荣誉,实施了一些临泽探索,“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顺利开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彰显了临泽特色,昭示了临泽未来。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谱写新篇章

临泽新发展阶段(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

“不到2个小时,15亩制种玉米就全部收获完了。”鸭暖镇张湾村村民闫红种制种玉米已有21个年头了,与往年不同,今年他家15亩地全部采用机械化收割,“以前收获制种玉米工价高还缺劳力,从去年起,村上开始进行玉米制种机械化收割,每亩地230元左右,省工又省时间,好着嘞。”

十年前,老闫的玉米制种地仅有9亩,从种到收,亲力亲为,一年收入在7千元左右。“和现在一比较,10年间,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省事多了,收入也翻了3倍!”闫红满眼笑意。   

“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8千元,增加到去年的1.7万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张湾村党总支书记闫自明说。

谈的是变化,看的是发展。

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让临泽“脱胎换骨”。如今的临泽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工业经济蓄势发展、文旅优势加快释放……

十年来,临泽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率先探索“一户(村、社)一块田”改革,建成水肥一体化高标准玉米制种基地14万亩,荣获全国唯一的种子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玉米种子产业园被命名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2万亩优质蔬菜产销两旺,建成万亩高原夏菜示范区3个,食用菌产业园年实现产值2.5亿元,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跻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围绕生态工业大县建设目标,聚焦凹凸棒石、通用航空、清洁能源、绿色食品加工等四大产业,全力实施强工业行动,三大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凹凸棒石产业迈出高值化发展步伐,脱色剂、提纯转白等17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泛美航空、金汇旅游、神龙无人机生产项目稳步推进,通航产业园被确定为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园示范区。总装机110万千瓦的5个新能源项目和6个协同产业项目加快建设,5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探索出绿色发展“新路径”。

丹霞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河西民俗博览园、高老庄复原项目等延链补链项目顺利实施,丹霞口文旅小镇、流沙河景区建成4A级景区。《回道张掖》《阿兰拉格达》剧目填补了旅游业态空白,在该县全景拍摄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生态马拉松、马自骑等“国字号”知名品牌赛事连续举办,建成了一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2020年、2021年连续入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被命名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生态建设中绘就绿色发展底色

临泽新发展阶段(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3)

每年初冬,大批候鸟都会来到流沙河及临泽县城周边河湖、库塘,或在水面游弋、或在枝头栖息、或在河滩觅食,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

2021年10月临泽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第五批‘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作为生态环境的“优等生”,曾经也同样有着“成长的烦恼”:河床干涸、河道淤塞、垃圾成堆……一系列的问题让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重挑战。

这场生态发展“竞速”,鸣枪就是冲刺。

临泽县将绿和水作为最亮的生态特色,将净和美作为城乡共同追求,持续实施流沙河流域综合治理、黑河腹地水生态治理修复等重点生态项目,结合县域水资源禀赋和农村水系特点,着眼于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三大任务,采取水系连通、清淤疏浚、河湖管护、防污控污、景观人文等8项措施,实施综合整治项目,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乡村振兴水美画卷跃然纸上。

如今,每到傍晚时分,流沙河旁的健身步道上,就有三三两两的群众在休闲散步,看着碧水潺潺、绿树成荫,幸福在他们脸上洋溢。

治水又护绿,在临泽县,一道道林网呵护着百万良田;一片片果园丰富着农民增收致富的梦想;一棵棵梭梭筑起绿洲防风固沙的安全屏障…

说起治沙,临泽县治沙试验站站长杨向刚滔滔不绝,“原来一望无际全部都是沙漠,寸草不生。连续多年,我们采取封、造、压,自然恢复和人工治理,生物治沙和工程治沙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在北部防沙带大规模进行治沙造林。”

十年来,临泽县统筹推进大规模造林绿化、水生态综合治理、全域无垃圾治理等工程,年均植树造林4.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16.66%。紧跟“双碳”进程,在全省率先实现清洁能源供暖,每年节约标准煤5万吨以上。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大幅提高,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晋等升级,城市生活垃圾实现100%无害化处理,被确定为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深入开展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秸秆“四化”转化利用率分别达到84.7%、94.4%,71个村全部建成清洁村庄,被评为“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河湖长制全面建立,黑河流域生态修复加快实施,水源地保护扎实推进,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在保障民生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临泽新发展阶段(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4)

智慧体育场、智能充电桩、花团锦簇、绿草如茵……如今宜居的雪晶小区,昔日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设施老旧、公共管理服务落后。

“过去,小区杂草丛生、乱堆乱放严重,近些年建了停车场、智慧体育场,我们没事就到楼下的广场健健身、聊聊天,很开心。”刘自权是雪晶小区老住户,这里的点滴变化他都铭记在心。

东关街社区党委书记亢玉安接过话匣子:“自从2020年新物业公司的入驻,雪晶小区的管理更规范了!”

雪晶小区旧貌换新颜,是临泽县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缩影。仅去年,临泽县就对14个老旧小区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完成投资16295万元。2022年,计划并实施改造小区8个,已完成投资6600万元。

不仅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成为临泽百姓的幸福图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等民生实事的做实做细,也温暖着14万群众的心坎。

今年9月,临泽县实验幼儿园开学后,家住状元御景世家的何静再也没了几年前老大入学时的烦恼。老二如期送到了家门口的幼儿园,再也不用东奔西跑。“家门口有学上,真方便!”

临泽县实验幼儿园是县委、县政府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近年来,临泽县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尽最大可能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非凡十年,千家万户的“小幸福”开花结果,民生成为临泽最温暖的底色。十年来,临泽县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引进西北师大优质资源,开展校地合作办学,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动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县有“三馆两中心”、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农家书屋、社有文化大院的服务网络。全省首家玩湃社区智慧足球公园等项目建成运行,人均体育场地达到4平方米,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被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率先出台优化生育政策配套措施,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建成投用县医院门诊综合楼、中医院医养综合楼,医疗费用实现“一站式”结算,服务更加优质便捷。农村老人集中安置点等民生保障项目建成投运,开展经济困难老年人集中托养、城区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服务,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被评为“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一串串数据勾勒出临泽加速发展的脉络,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生动地讲述着这里的变迁,枣乡儿女乘势而上、砥砺前行,干出了新天地、拼出了新境界、闯出了新路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县上下将只争朝夕、笃行不怠,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临泽新征程而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徐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