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一位年轻的轴承厂工会干事出差大连途中,在街头巧遇一名蛋雕艺人,当即驻足观赏,并在一番倾心交谈后建立了师徒关系。翌日黄昏,师傅就来到这名年轻人住宿的旅馆,他给年轻人带来一把刻刀五个鸡蛋壳,随后讲了几个要领,让他试着在上面刻写出自己的姓名等字样,结果,师傅走后的整个晚上,五个蛋壳全部“殉难”。
时光飞逝,上海世博会期间,一件镂空蛋雕《上海风光》全程展出。该作品将东方明珠塔、中国馆、杨浦大桥、外滩景色、白玉兰浮雕,以及胶卷、舞蹈、大提琴、五线谱、草坪等元素完满结合起来,并借助蛋壳的原色和斑点色泽,整体更为流光溢彩,精妙绝伦。这件作品,就出自当年那个拜师学艺的年轻干事之手。
在采访这名“蛋壳上的舞蹈者”时,我给了他许多赞美,而他在讲述了诸多故事后真切表示:“其实,我并不是很聪明,我只是记住了师傅的一句话,慢工出细活。要知道,我虽然学艺二十余载,但为了这件蛋雕作品,我从酝酿、采风、设计到完工,还是花费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我不禁醍醐灌顶,头脑里倏然闪现出一句谚语:慢工出细活。
想起儿时的农村生活。那时,乡村机械化程度尤其低下,工程队修筑公路时,往往先把路基垫高,随后搁置一两个月。难免有人埋怨施工方拖拖拉拉,耽误了出行,这时,饱经风霜的老人们便会良言相劝:“这个路基只有在日晒雨淋中慢慢结实起来,随后才能铺上路面,否则,匆匆忙忙修成的路,很快会变得坑坑洼洼,后悔也来不及啦!”
旧时的日子里,乡里的土布是用纺车摇成线,在织布机上织出来的,酒酿是放在陶罐里搁在灶间乃至床头酿就的,鞋底是将一层层旧布浆叠起来一针一线纳成的,鸡鸭鱼肉是在土里河里圈里放养喂成的,这些无一不是慢工出细活的结晶。
不久前,与一帮老友去一家乡村“农家乐”度假,不少阿姨爷叔看到主人家门前的竹林里放养着一群鸡,便问主人:“老板,你这里的鸡多少钱一只,我们想买几只带回上海。”谁知主人一口回绝:“对不起哦,我家的鸡只供应客人吃,没有多余的卖给你们!”
是啊,这些在山野林涧中慢慢养大的鸡鸭鱼鲜,如今哪里能随时随地就买到的。就是城里人现在喜欢的大米,也是因为由当年的“双季稻”改为单季稻后,才满足了需求,而其中越是受到青睐的精品大米,越是与生长的水土好、时间长联系得紧密。
城里人当然也有自己的体味。记得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住在市区的老报人,请他去附近一家名气很响的连锁店里喝咖啡。在我印象中,这里应该属于高档的专营场所了,不料老先生温和地回绝了:“算了吧,那里的现磨咖啡也就一般般,还不如我自己在家里煮的好喝。”我听了,暗中感叹,上海老克勒就是懂经,一句话就道出了咖啡品位的高低,也怪不得如今的上海滩,速溶咖啡尽管风靡于大街小巷,骨子里仍然抵不过现磨咖啡的魅力,占领不了领军地位。
不过,那天我喝了老先生煮出的咖啡后,还是换上了一壶碧螺春。我终究还是喜欢喝茶,慢饮细品,嘴里回味无穷,心里也滋润起来,有时头脑里还会浮起去湘西旅游时傣族姑娘唱起的一首民谣:“只要两人情意好哟,凉水泡茶慢慢浓。”
记忆里,有这样一句话一直让我印象深刻:“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原来,慢工不仅可以出细活,而且能和自己的心上人相濡以沫,赢得一生的耳鬓厮磨,一世的真情。(赵荣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