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杏花疏影

《琅琊榜》热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年。四年里,再也没有一部古装权谋剧,能像它一样,集磅礴大气、荡气回肠的故事主线与精工细作、浓淡相宜的画面感于一身,带给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极度舒适的感官享受。

琅琊榜中隐藏的三个经典(琅琊榜中的善与)(1)

围绕着赤焰军复仇这一主线,故事在浴血厮杀、夜半惊梦中展开,充满了紧张刺激与血腥,却又转眼就是一片祥和,气势恢宏的皇城,烟雾缭绕的仙山,江面上干脆利落的处置追杀,秀丽江山如画,却隐藏着无数的暗流汹涌。

琅琊榜中隐藏的三个经典(琅琊榜中的善与)(2)

离开金陵十二年,梅长苏带着林殊的使命归来,为了七万赤焰英魂,为了大梁国的海清河晏。因为火寒毒的关系,他必须在仅存的两年生命里,用十二年的谋划,用自己的无双智计与殚精竭虑,将那个备受冷落却始终独守风骨的王子扶持上位,去实现父帅与祁王没能实现的政治理想。

琅琊榜中隐藏的三个经典(琅琊榜中的善与)(3)

为了达到目的,就必须要使用权谋。林殊从不屑于做这种事,靖王景琰更是对此深恶痛绝,因为他自幼敬仰的林帅与皇长兄、他最好的朋友小殊都丧身于权谋之下。

琅琊榜中隐藏的三个经典(琅琊榜中的善与)(4)

可是要实现目标,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在地狱里爬出来的小殊,不再是那个飞扬洒脱的阳光少年,而是江左盟的宗主梅长苏。他带着低吟浅笑,拖着一身病体,日日帮景琰谋划,算计着朝局与人心,将太子和誉王两股势力渐渐打压,一群刚正无私的纯良贤臣渐渐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

琅琊榜中隐藏的三个经典(琅琊榜中的善与)(5)

或许是演员演得太好了吧,剧中最初设定的反派角色中,有几个人的观众缘奇高,他们的遭遇也受到很多观众的同情。

琅琊榜中隐藏的三个经典(琅琊榜中的善与)(6)

例如说出那句“莅阳,这么些年了,我谢玉是真的喜欢你”的谢侯爷,还有风度翩翩、对梅长苏极尽礼让言听计从的誉王,曾经风光无限最终却落得众叛亲离,亲口向小殊忏悔的梁王。

琅琊榜中隐藏的三个经典(琅琊榜中的善与)(7)

这些角色的塑造确实非常成功,演出了人性的复杂,再恶的人,内心也有一处柔软的、渴望光明的地方。为了一个红颜知己不惜抛妻弃子、掀动一场风云巨变的罪魁祸首夏江,在见到自己儿子寒濯的时候,也有掩饰不住的激动。

这些地方的确感人,以至于很多观众对他们心生好感,认为梅长苏一派无非是占尽了主角光环,换句话说,几个阵营的较量,无非是成者王侯败者寇的再现。

琅琊榜中隐藏的三个经典(琅琊榜中的善与)(8)

持这种观点的观众,忘了整个故事想要传达的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观:那就是“善”、“恶”之争,再具体一点,也就是所谓的权势名利与家国天下。

当初林燮与言阙力保太子登上皇位,他们的初心,必定是励精图治一展宏图,可是随着皇位坐得渐久,皇帝与兄弟间的情义也日益变了味道,曾经的深信不疑肝胆相照变成了大权在手拥军自重,皇帝再也没有了高枕无忧的日子。

琅琊榜中隐藏的三个经典(琅琊榜中的善与)(9)

在这样的猜忌下,被滑族璇玑公主美色诱惑的夏江与居心叵测的野心家谢玉一拍即合,联手制造了赤焰冤案,一代贤王被赐死,七万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将士被扣上叛军的罪名,葬身梅岭苦寒之地。

琅琊榜中隐藏的三个经典(琅琊榜中的善与)(10)

你能说这样的罪恶是“情有可原”吗?

即使这些事年代久远剧中没有刻意正面去演绎,那么住在太子私炮坊附近那条街上的百姓,他们在睡梦中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就不冤吗?

琅琊榜中隐藏的三个经典(琅琊榜中的善与)(11)

何敬中的儿子打死人,去求救于誉王,誉王随口说的话是:“要是打死个平民也就算了”,可见在他们这些人眼里,平民百姓的命,贱如蝼蚁与草芥。

琅琊榜中隐藏的三个经典(琅琊榜中的善与)(12)

反观私炮坊爆炸后,靖王、云南穆府抢在官方机构的前面去安抚灾民,实施救援,“正方”、“反方”者之间的高下之分,还不是一目了然吗?

七尺男儿生于天地间,谁都有建功立业的名利之心,但是,如何看待权势、运用权势,却是与人的人品、胸怀、格局有关了。

琅琊榜中隐藏的三个经典(琅琊榜中的善与)(13)

林殊在朝堂上对梁帝说的一番话,慷慨激昂义正辞严,堪称全剧的点睛之笔: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若无百姓,何来天子,若无社稷,何来主君?战士在前方浴血沙场,你远在京城只为了一念猜疑就挥下屠刀,在陛下的心中,恐怕只有巍巍皇权,又何曾有过天下?”

琅琊榜中隐藏的三个经典(琅琊榜中的善与)(14)

对此,不知道亲爱的网友您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感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