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周书·君奭》学习之四十四

召公1为保,周公2为师,相成王3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4》。

译:召公任太保,周公任太师,辅翼周成王左右。召公不悦。周公作《君奭》。

注:1.召公:姬姓名奭,任太保(三公之一),封地北燕,由太子(姬姓名克)管理。

2.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姬姓名昌)之四子,周武王(姬姓名发)之弟,任太师(三公之一,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封地鲁国,由长子(姬姓名禽,即伯禽)管理。

3.成王:周成王(姬姓名诵),周武王之子,开创“成康之治”。4.君:敬词。

议:本篇是周公为召公释疑的答词。可见当时周公非常之境,在周公眼中,当时能够真正辅佐成王的,只有周公与召公,其他的大臣都已经不在了,若周公与召公再内耗,那即使有最美好的心愿,也都成了梦幻泡影,周朝即危也。

“元圣”的眼光很长远,他能那样推心置腹地与召公讲清道理,“事无不可对人言”,可见其内心之光明。那种坦荡胸怀让孔子都为之感叹。《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真正的人格魅力,这种美好的情感后人是可以分享和学习的。

《陕西岐山——周公庙》照片来自头条 敬谢!

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1,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2,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

“呜呼!君已曰:‘时我3,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惟人。在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4,遏佚前人光在家5,不知天命不易,天难谌6,乃其坠命,弗克经历。嗣前人,恭明德,在今。’”

“予小子旦非克有正,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7。又曰:‘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天不庸释8于文王受命。”

译:周公说:“君奭!商纣王(子姓名受)不敬上天给殷国带来灾祸,殷国既然坠失国运,我周邦已经接受。我不敢认为:王业会永久保持善美。诚恳得天佑助,我也不敢认为:王业的结果会不吉祥。

“啊!您曾说:‘时机在我们,我也不敢安享上帝赐予的天命,不去永远顾念天威和我们周邦子民,没有过错和违背,只能靠人。我周邦后代子孙,若不能恭奉上天敬顺兆民,就会断绝前人德政之光,不知天命难得,不懂天命无常,就会坠失天命,不能经营天下。继承前人,恭奉德政,从现在做起。’”

“我姬旦不能有所持正,愿前人的德政之光传给我后嗣。您说过:‘天命不可信赖。’我治国之道只有把文王的德政得以延续,上天不会舍弃文王承奉的天命。”

注:1.吊:善,良好。2.棐忱:指辅助诚信的人。棐:(fěi音匪)辅。忱:诚。《尚书·周书·大诰》: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

3.时:本义指四时,此指时机在我。4.上下:指上天和下民。

5.遏佚:(ě yì音厄亿)断绝,丧失。前人:指周文王、周武王。

6.谌:(chén音辰)相信。

7.光施:广泛施行。冲子:指后代子嗣。8.庸释:舍弃。

译:什么叫敬重天命?天命就是人所得到的一切,应防患于未然,勤恳而勉力地去做得更好一些。当人获得一定的成就,认为是天命使然。一方面固然愚弄了民众,另一方面也麻痹了自己,看不清危险,这天命之说,本来就是双面刃。

“天不可信。”这是周公留给后人最大的精神财富。恭敬行德政,勤勉做事情,让无常的天命成为有常。那种《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状态,说得入木三分。

尚书·周书·君奭(尚书周书君奭学习之四十四)(1)

《陕西岐山周公庙——召公殿》照片来自头条,敬谢!

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1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2,格3于皇天。在太甲4,时则有若保衡5。在太戊6,时则有若伊陟7、臣扈8,格于上帝;巫咸9乂王家。在祖乙10,时则有若巫贤11。在武丁12,时则有若甘盘13。”

“率惟兹有陈,保乂有殷,故殷礼陟配天14,多历年所。天惟纯佑命15,则商实百姓王人16。罔不秉德明恤17,小臣屏侯、甸18,矧咸奔走。惟兹惟德称,用乂厥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19。”

译:周公说:“君奭!我听说从前商太祖成汤既受天命,就会有伊尹,诚感上天。在商太宗太甲,就会有保衡。在商中宗太戊,就会有伊陟、臣扈,诚感上帝;有巫咸治理邦国。在商中宗祖乙,就会有巫贤。在商高宗武丁,就会有甘盘。

“只有有道之贤臣辅助,殷商方得安治,所以殷商礼制治人德配上天,国运长久。上天全力佑助天命,则殷商百官和同宗官员。无人不是秉持美德明了体恤,小邦之臣和侯、甸邦国的官员,也奔走效劳。这些官员也是惟德而被推举,辅助其邦君,故君王向四方施政,如同卜筮一样无人不诚信。”

注:1.成汤:商朝开国君主,商太祖(商汤),子姓名履,因是武力灭夏,获得成功,成是谥号,建都于亳(今河南省商丘市)。

2.伊尹:伊姓,名挚(zhì音至),生于空桑,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商汤封官为尹(宰相)。3.格:感通。

4.太甲:商太宗(太甲) 子姓名至,商太祖嫡长孙,商代王(太丁),子姓名以跌之子,刚继位伊尹连写《伊训》、《肆命》、《徂后》,使其努力做一位明君。

5.保衡:伊尹,又名阿衡。《尚书·商书·说命下》:“尔尚明保予,罔俾阿衡专美有商。”

6.太戊(wù音勿):商中宗(太戊) 子姓名伷(zhòu音纣),位75年病死,是商朝在位最长的。太戊与太甲、祖乙并称三示(即三位有贡献的君主)。

7.伊陟(zhì音至):史说伊尹之子,笔者不认可,在《尚书·商书·咸有一德》已述一孔之见,此不述也。伊陟是商中宗之相,以“树”立德政。

8.臣扈(hù音户):商中宗(太戊)大臣,与伊陟共辅之。

9.巫咸:商中宗(太戊)大臣,也是巫师也。

10.祖乙:商中宗(太戊)之孙,商穆王(祖乙),子姓名滕。

11.巫贤:是巫咸之子,是商穆王(祖乙)的宰相。

12.武丁:商高宗(武丁) 子姓名昭,即位后,三年不言之王。笔者在《尚书·商书·说命上》已详述了。

13.甘盘:商高宗(武丁)的贤臣。

14.陟:(zhì音至)升。15.纯佑:全力佑助。

16.百姓:百官。王人:王同宗官员。17.秉德:保持美德。明恤:宽容体恤。

18.侯、甸:侯服、甸服。笔者在《尚书·夏书·禹贡》已详讲,此不复述。

19.卜筮(shì音示):古代推算吉凶祸福,用龟甲的称“卜”,用蓍(shī音师)草的称“筮”,合称“卜筮”。

议:周公列举商朝五列君王之事,前篇已经讲述,本篇讲述辅助臣的功绩,也同样起到柱石之功效,君臣相得益障。

商穆王(祖乙)是“九世之乱”中的王,由于水患而三次迁都,还有出兵平服之功,特别是“九世之乱”中,他们父子三代都起到很好的平息稳定作用,为商朝的延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王位继承的混乱,流弊是非常大的,人人眼睛都向上盯着,执政者那还有天下之百姓,这成为风尚很可怕。“九世之乱”后也还是兄终弟及的多。相比周朝就好很多,这功劳归于周公,他订立了一系列礼制,使人文社会曲折地前行。

尚书·周书·君奭(尚书周书君奭学习之四十四)(2)

《山东曲阜——周公庙》照片来自头条,敬谢!

公曰:“君奭!天寿1平格,保乂有殷,有殷嗣,天灭威。今汝永念,则有固命,厥乱明我新造邦2。”

公曰:“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3,其集大命于厥躬?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4,有若闳夭5,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

译:周公说:“君奭!天年平治,安保殷民,有殷商后嗣的立足,天不降威。今后您永念此理,就有江山永固之命,就能治好新兴邦国。”

周公说:“君奭!过去上天为何再三嘉勉文王的德政,集天命于一身呢?因为文王修政德安和华夏邦众,亦因为他拥有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括。

注:1.天寿:天年。2.乱:治理。造:建立。3.申:再三。

4.虢(guó音国)叔:周文王的二弟,姬姓名不详;大弟虢仲,姬姓名不详。周武王封二个叔叔为虢国国君,其中虢仲封在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西北叫东虢;虢叔封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

5.闳(hóng音弘)夭、散宜生、泰颠(太颠)、南宫括:周文王四友。

议:周公很明白:周朝要想获得平治天下,就必须要有殷商臣民的立足之地与发展空间。因为殷、周的更迭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杀伐,只是商纣王的将士,阵前倒戈,才形成这样的结果;而且武王还是奇袭成功。所以真正的困难,是治理殷商臣民的困难。

每朝开国,都是风起云涌,人才辈出。这个闳夭是文王囚羑里,设计献美女和奇宝给商纣王之人,是智囊人物。

《史记·殷本纪》:“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砲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

在武王时还有十人佑助,其中四人太颠(泰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是文王时的老臣,其余六人分别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邑姜(周武王的王后)。《尚书·周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史记·周本纪第四》:“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王,散宜生、泰颠(太颠)、闳夭皆执剑以护卫武王。”时,执行周武王的命令,把鹿台的财物分给百姓的是南宫括。

尚书·周书·君奭(尚书周书君奭学习之四十四)(3)

《洛阳——周公庙博物馆》照片来自头条,敬谢!

又曰:“无能往来,兹迪彝教,文王蔑德降于国人1。亦惟纯佑秉德,迪知天威,乃惟时昭文王迪见冒,闻于上帝。惟时受有殷命哉。”

“武王惟兹四人2尚迪有禄3。后暨武王,诞将天威,咸刘4厥敌。惟兹四人昭武王惟冒,丕单称德。”

“今在予小子旦,若游大川,予往暨汝奭其济。小子同未在位5,诞无我责收,罔勖不及6。耇造德不降7,我则鸣鸟不闻8,矧曰其有能格?”

译:周公又说:“没有这些贤臣往来奔波,勉力启迪教化,文王就无德政降给兆民。亦只有贤臣坚持佑助,知晓天威,才能彰显文王之功德,上达于天。这才承受殷国的天命啊。”

“武王时期文王的贤臣尚有四人健在。后与武王,奉行上天的威罚,全部消灭了敌人。也惟四人勉力彰显武王之功德,于是普天下称赞武王之美德。”

“现在我姬旦,若游于大川,我和你共谋渡过。成王还与未亲政相同,若没有大道责勉纠正,恐怕勉励不足。老寿德馨者不予重压,就如我不闻凤凰之鸣,怎能说诚感上天呢?”

注:1.蔑德:无德。

2.四人:武王时虢叔已死,余指散宜生、泰颠、闳夭、南宫括。

3.有禄:古代指死亡为无禄或不禄,生则为有禄。禄:天禄。4.刘:杀。

5.小子:指周成王。同未在位:成王虽已亲政,但仍然同未亲政相同。

6.勖:(xù音旭)勉励。

7.耇:(gǒu音狗)老人面部的寿斑,指高寿。8.鸣鸟:指凤凰。

议:周公担忧成王虽然亲政,但还需要扶上马,送一程。为臣者,就是把君王的雨露洒向百姓的使者、把百姓的要求反馈给君王,每一个臣者,都是这个使命。

臣者若真是这样:上对君王负责,下对百姓负责。是不敢胡作非为的。对天命之诚意,表现在做事的诚心上。

对于周公来说,既然被选中,那更加要诚心诚意。不让自己执政时,有任何过失。只有没有过失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有功。

尚书·周书·君奭(尚书周书君奭学习之四十四)(4)

《陕西岐山——周公庙》照片来自头条,敬谢!

公曰:“呜呼!君肆其监于兹!我受命于疆惟休,亦大惟艰。告君,乃猷裕我1,不以后人迷。”

公曰:“前人敷乃心2,乃悉命汝,作汝民极3。曰:‘汝明勖偶王,在亶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

译:周公说:“啊!您应该看到这些!我们所承受美好之天命,也有大的艰难。告诉您,请教导我,不让后人有所迷惑。”

周公说:“武王播下的心血,详尽地诰命于您,作兆民的表率。武王说:‘您勉力辅助成王,诚信承顺天命,承奉文王的功业,无限的忧虑之心啊!’”

注:1.猷裕:指道,治国之术。猷:指计谋、谋略。

2.前人:指周武王。3.民极:民众的准则或表率。

议:周武王无限忧虑之心,周公尽心尽力做到,真是孝(对文王)、悌(对武王)的楷模。

孝就是完成父辈的心愿,悌做到对兄长的承诺,周公的每一步都很艰难。

尚书·周书·君奭(尚书周书君奭学习之四十四)(5)

《陕西岐山周公庙——元圣殿》照片来自头条,敬谢!

公曰:“君!告汝,朕允保奭。其汝克敬以予监于殷丧大否1,肆念我天威。予不允惟若兹诰,予惟曰:‘襄我二人,汝有合哉?’言曰:‘在时二人,天休兹至,惟时二人弗戡2。’其汝克敬德,明我俊民3,在让后人于丕时4。”

“呜呼!笃棐时二人5,我式克至于今日休?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海隅6出日,罔不率俾。”

译:周公说:“君奭!告知您,我信赖的太保奭。望您敬慎地与我鉴戒殷国丧亡之祸患,长念周邦之天威。我不只告诫这些,我还想说:‘除我二人,您还有更和合的人吗?’您会说:‘就两人,上天赐予善美之到来,只我们两人不能胜任。’望您敬重贤德,选拔俊杰,让后人去承奉。

“啊!不是两人忠诚地辅佐,我们还能达到今日之和美吗?我们共同成就文王的功业!不懈怠地勉力,海内黎民,无不顺服。”

注:1.大否:大祸乱。2.戡:(kān音刊)胜、克。

3.俊民:才智出众而贤能的人。《春秋繁露·爵国》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4.丕时:犹丕承。

5.笃棐:忠诚辅佐。笃:忠实。棐:辅也。6.海隅:沿海偏远的地方。

议:《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和平时期,人才相对来说,比较难以凸现,因为考量的难度。

一般只能用考试来衡量,但实际上考试是不能知道其“存心”的。

君王代代相接,犹如长跑之接力赛,一直都是中国文明之根脉,唯恐接不上,发生变乱,这个重压犹如泰山,历来为贤明君臣之共识。周公对召公的厚望与深情,那份相惜相知,才能国事相托。

尚书·周书·君奭(尚书周书君奭学习之四十四)(6)

《陕西岐山周公庙——大成殿》照片来自头条,敬谢!

公曰:“君!予不惠若兹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1。”

公曰:“呜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终。祗若兹,往敬用治!”

译:周公说:“君奭!我不再多作告诫,我只忧虑天命和民心。”

周公说:“啊!君奭!要知道兆民的德行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能看结果。若此,恭谨去治理啊!”

注:1.闵:(mǐn敏)古同“悯”,忧虑。

议:周公与召公,胸襟很不一样,周公了解身边每一个人,而召公对这样伟大的灵魂也会有迷惑之时。周公拳拳之心,可昭日月!不堪之境,赤诚如此,每念及此,百感交集。

古代灵魂的巨人,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与分享。二公的友谊,也是在误解中理顺,召公在周公的心中是多么地重要,而周公在召公的心里就稍稍有点不一样。说明白了,道理明彻就一样伟大。

丁酉年九月廿三

尚书·周书·君奭(尚书周书君奭学习之四十四)(7)

《陕西岐山周公庙——后稷殿》照片来自头条,敬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