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韵:五微、十二文、十五删;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笠翁对韵的练习与答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笠翁对韵的练习与答案(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训蒙骈句平水韵用字表)

笠翁对韵的练习与答案

窄韵:五微、十二文、十五删;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盐

《声律启蒙》十三覃: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山泼黛,水浮蓝。雪岭对云潭。凤飞方翙翙,虎视已眈眈。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将对欲,可对堪。德被对恩覃。权衡对尺度,雪寺对云庵。安邑枣,洞庭柑。不愧对无惭。魏征能直谏,王衍善清谈。紫黎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中对外,北对南。贝母对宜男。移山对浚井,谏苦对言甘。千取百,二为三。魏尚对周堪。海门翻夕浪,山市拥晴岚。新缔直投公子纻,旧交犹脱馆人骖。文达淹通,已叹冰兮寒过水;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

【注】

佛堂:佛所住的堂殿。亦指指供奉佛像的堂殿、堂屋。

仙洞:仙人的洞府。亦借称道观。

道院:道士所居的道观。

禅庵:禅房;佛寺。庵(音安):圆顶草屋。亦指尼姑的住所。亦指庙宇。亦指旧时文人多用作字号或书斋名。

泼黛:谓一片墨绿。黛(音带):青黑色。

云潭:温泉潭。上有蒸气如云,故称。

翙翙(音晦):鸟飞声。《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

眈眈(音丹):威视貌;注视貌。《周易•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烈烈黥布,眈眈其眄。”眈:注视貌。亦指虎视;雄视。亦指爱好;迷恋。《说文》:“眈,视近而志远也。”《广雅》:“眈眈,视也。”《集韵》:“眈,虎视也。”

讽咏:讽诵吟咏。讽:背诵;朗读;传诵。《说文》:“讽,诵也。”《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郑玄注:“兴者,以善物喻善事;道读曰导,导者,言古以剀今也;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发端曰言;答述曰语。”

筵(音岩):竹席。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每每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的称席。《周礼·春官·序官》:“司几筵,下士二人。”郑玄注:“铺陈曰筵,藉之曰席。”贾公彦疏:“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孙诒让正义:“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

白草:牧草。干熟时呈白色,故名。《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颜师古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 亦为草名。

征人:远行的人。亦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被:加,施加。

覃:蔓延,延伸,延伸到。《诗经•王风•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亦指广施(恩惠)。

云庵:建造在高山顶上的房舍。云,言高远。

安邑:春秋战国时魏国都城。故址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夏县西北禹王城。南邻黄河。《史记•货殖列传》:“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

柑:常绿灌木,果实圆形,似橘而大,赤黄色,味甜或酸甜,种类很多。树皮、叶、花、种子均可入药。李时珍《本草纲目•柑》:“柑皮比橘皮黄而厚,理稍粗而味不苦。橘可久留,柑易腐败。柑树畏冰雪,橘树略可。此柑、橘之异也。柑、橘皮今人多混用,不可不辩。橘实小,其瓣味微酢,起皮薄而红,味辛而苦;柑大于橘,其瓣味酢,起皮稍厚而黄,味辛而甘。

王衍:字夷甫,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西晋大臣,喜谈老庄,倡导玄学。出身士族,父王义为平北将军,与正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是从兄弟。泰始八年,晋武帝诏举奇才,被尚书卢钦举荐为辽东太守,不就。父死后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出补元城令,“终日清谈”,不问政务。推崇倡始玄学的何晏和王弼的立论。赵王司马伦失败伏诛后,拜河南尹,转尚书,又为中书令,以病去官,后成都王司马颖以王衍为中军帅,累迁尚书仆射,领吏部,后释尚书令、司空、司徒。后迁太尉、尚书令,封武陵侯。后为石勒所杀。

清谈:谓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风气。亦称玄谈。清谈重心集中在有无、本末之辨。始于三国魏何晏、夏侯玄、王弼等,至晋王衍辈而益盛,延及齐梁不衰。

紫黎:指紫藤。木名。蔓生木本,茎缠绕他物,花紫色蝶形,可供观赏。嵇含《南方草木状·木》:“紫藤。叶细长,茎如竹根,极坚实。”

丹荔:荔枝。因色红,故称。

攘鸡:《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后以“攘鸡”为未能及时改正错误的典故。攘:偷,盗窃。

狙:猕猴。

朝三:《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本谓只变名目,不变实质以欺人。后以喻变化多端或反覆无常。

贝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形,似韭,花黄绿色,下垂像钟。鳞茎入药有止咳祛痰等作用。《诗经·鄘风·载驰》:“陟彼阿丘,言采其蝱。”毛传:“蝱,贝母也。”

宜男:指宜男草。萱草的别名。古代迷信,认为孕妇佩之则生男。植物名。俗称金针菜、黄花菜、多年生宿根草本,其根肥大。叶丛生,狭长,背面有棱脊。花漏斗状,橘黄色或桔红色,无香气,可作蔬菜,或供观赏。根可入药。古人以为种植此草,可以使人忘忧,因称忘忧草。曹植《宜男花颂》:“草号宜男,既晔且贞。”《齐民要术·鹿葱》引晋周处《风土记》:“宜男,草也,高六尺,花如莲。怀姙人带佩,必生男。”

浚(音郡):疏浚;深挖。《孟子•万章上》:“使浚井,出,从而揜之。”

言甘:谓言词动听。《左传·僖公十年》:“郤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

魏尚:西汉槐里(今兴平县)人。汉文帝时为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太守。

周堪:西汉齐郡人,字少卿。从夏侯胜受今文《尚书》。汉宣帝时,参与石渠阁会议论定五经,因学识优异,为太子少傅。汉元帝即位,为光禄大夫,与太傅萧望之并领尚书事,同心辅政。为中书令石显等所谮,免官。后又为光禄勋,左迁河东太守,后复拜为光禄大夫,领尚书事。以受制于石显,含恨而死。

海门: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山市:山区集市。亦指山中蜃景。

拥:聚集。

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赵显宏《昼夜乐·春》曲:“游赏园林酒半酣,停骖;停骖看山市晴岚。”

缔(音地):结在一起。

直:径直。

纻(音助):苎麻。亦指苎麻纤维织成的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之公子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杜预注:“吴地贵缟,郑地贵纻,故各献己所贵,示损己而不为彼货利。”

旧交:老朋友。此处做动词。

馆人:古代掌管馆舍的人。《左传·昭公元年》:“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其敢爱丰氏之祧?”杜预注:“馆人,守舍人也。” 《礼记.檀弓上》:“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脱骖而赙之。”

文达:指盖文达。唐冀州信都人,字艺成。博涉群书,尤明《春秋三传》。与宗人盖文懿俱以儒学知名,时称二盖。刺史窦抗尝集儒学大师刘焯、刘轨思、孔颖达等讲论,文达与焉,依经辨举,皆出诸儒意表,一座叹服。唐高祖武德中,授国子助教。唐太宗贞观初,召为文学馆直学士。十年,近谏议大夫。十八年,授崇贤馆学士。《旧唐书·盖文达传》:“盖文达,冀州信都人也。博涉经史,尤明《三传》。性方雅,美须貌,有士君子之风。刺史窦抗尝广集儒生,令相问难,其大儒刘焯、刘轨思、孔颖达咸在坐,文达亦参焉。既论难,皆出诸儒意表,抗大奇之,问曰:‘盖生就谁受学?’刘焯对曰:‘此生岐嶷,出自天然。以多问寡,焯为师首。’抗曰:‘可谓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也。’”

淹通:弘广通达。亦指精通;贯通。

永和:指李谧。北魏藏书家。字永和。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南)人。李安世子。13岁即通音律、五经、历数、方技诸学。18岁,与博士孔璠讨论经学,数年后孔璠却要向他请教疑难,有同门师兄戏之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著《明堂制度论》。另有《春秋丛林》。卒,诏谥贞靖处士。《魏书•卷九十•列传•逸士第七十八》:“李谧,字永和,赵涿人,相州刺史安世之子。少好学,博通诸经,周览百氏。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数年后,璠还就谧请业。同门生为之语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谧以公子征拜著作佐郎,辞以授弟郁,诏许之。州再举秀才,公府二辟,并不就。惟以琴书为业,有绝世之心。”

博雅:谓学识渊博,品行端正。《后汉书·杜林传》:“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

《笠翁对韵》十三覃:

宫对阙,座对龛。水北对天南。蜃楼对蚁郡,伟论对高谈。遴杞梓,树楩楠。得一对函三。八宝珊瑚枕,双珠玳瑁簪。萧王待士心惟赤,卢相欺君面独蓝。贾岛诗狂,手拟敲门行处想;张颠草圣,头能濡墨写时酣。

闻对见,解对谙。三橘对双柑。黄童对白叟,静女对奇男。秋七七,径三三。海色对山岚。鸾声何哕哕,虎视正眈眈。仪封疆吏知尼父,函谷关人识老聃。江相归池,止水自盟真是止;吴公作宰,贪泉虽饮亦何贪。

【注】

龛(音堪):小窟或小屋。亦指供奉佛像或神位的石室或小阁。

蜃楼:古人谓蜃气变幻成的楼阁。

伟论:高明超卓的言论。

遴(音林):选择;挑选。

杞梓:杞和梓。两木皆良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杜预注:“杞、梓皆木名。”后比喻优秀人材。《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陆机、 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

楩楠(音骈):黄楩木与楠木。皆大木。《淮南子·齐俗训》:“伐楩楠豫章而剖梨之,或为棺椁,或为柱梁。”亦喻大材,栋梁之材。

函三:谓包含天、地、人三气。《汉书·律历志上》:“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颜师古注引孟康 曰:“元气始起于子,未分之时,天地人混合为一,故子数独一也。”

簪: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萧王:此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初封萧王。《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遣侍御史持节立光武为萧王,悉令罢兵诣行在所。”“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皆服。”

卢相:此指卢杞。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出自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唐德宗时宰相、奸臣。祖卢怀慎是开元初年丞相,父卢奕是御史中丞,在安史之乱中死节。卢杞以荫历忠州、虢州刺史。卢杞有口才,“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为人狡诈,郭子仪见过卢杞后,说:“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建中初,入为御史中丞,升御史大夫。旬日之内升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建中四年十二月,贬为新州(今广东新兴)司马。贞元元年,唐德宗赦卢杞为吉州长史。后徙为澧州(今湖南澧县)别驾,不久卢杞就死于澧州。《旧唐书•卢杞传》:“杞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卢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

濡墨:蘸润墨汁。谓用墨书写。

谙(音安):熟悉。

黄童:幼童。

白叟:白发老人。

海色:海面呈现的景色。常受天空颜色、海底底质等的影响。

山岚:山中的雾气。

哕哕(音晦):有节奏的铃声。《诗经·鲁颂·泮水》:“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毛传:“哕哕,言其声也。”高亨注:“哕哕,有节奏的铃声。”

疆吏:守卫边疆的小吏。亦指负镇守一方重责的高级地方官吏。

尼父:指孔子。字仲尼。尊称。父古通“甫”。《左传•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孔丘卒。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憖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老聃:老子的别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关,即函谷关。

江相:此指江万里。南宋南康军都昌人,字子远,号古心。以乡举入太学,有文名。知吉州,创白鹭洲书院。权知隆兴府,又创宗濂书院。历右正言、侍御史。坐事闲废十二年。宋度宗即位,召同知枢密院事,擢参知政事,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咸淳九年,予祠。元兵至,为游骑所执,既而脱归。元兵破饶州,万里率子赴水死。谥文忠。

止水:静止的水。《庄子·德充符》:“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成玄英疏:“止水所以留鉴者,为其澄清故也。”《宋史•江万里传》:“先是,万里闻襄樊失守,凿池芝山后圃,扁其亭曰‘止水’。人莫谕其意,及闻警,执门人陈伟器手,曰:‘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为存亡。’及饶洲城破,军士执万顷,索金银不得,支解之。万里竟赴止水死。”

吴公:此指吴隐之。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生年不详。名宦贤臣。初仕任辅国功曹、晋陵太守。晋孝武帝时,为中书侍郎、国子博士、领著作郎,迁左卫将军、散骑常侍,又升为御史中丞。隆安年间,任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广州石门有贪泉,相传饮此水者即廉士亦贪,吴隐之不信邪,酌而饮之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变心。”后升迁度支尚书。晋安帝义熙八年,告老还乡,朝廷授予其为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赐钱十万。义熙九年,病逝于故里濮阳。《晋书•吴隐之传》:“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训蒙骈句》十三覃:

锄嫩笋,切香柑。阳奇阴偶,朝四暮三。冬冰铺冷沼,秋月浸寒潭。雁遂夕阳投塞北,鸿拖秋色下江南。海水将潮,花底黄蜂衙已罢;山云欲雨,阶前白蚁战方酣。

听蜀鸟,养吴蚕。谢安高卧,王衍清谈。春暖群芳丽,秋清万象涵。庞德遗安来陇上,曹彬示病下江南。风起寒江,密雪乱堆渔父笠;月斜古路,闲云深护老僧庵。

花待女,草宜男。龙车凤辇,鹤驾鸾骖。风筛淇澳竹,霜熟洞庭柑。苑上王孙游未返,花前公子醉方酣。野店行人,霜高睡短鸡偏促;穷途过客,雪滑泥长马不堪。

【注】

遂:行,往。

衙:排列成行的事物。

蜀鸟:指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故称。

高卧:指隐居不仕。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卿:指谢安。

涵:包含,包容。

遗安:《后汉书•逸民列传•庞公传》:“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以予子孙以德,使其淡泊自守,安宁无事为“遗安”。

庞德:指庞德公。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庞统是其从子。

陇上:“陇”疑为“垅”之误,据《后汉书》载为“垄上”,意为田间。而“陇上”是地名,在陕北、甘肃及其以西一带。

曹彬:北宋初大将。宋太祖伐江南时,派他将行营之师。将破金陵城之前,他假装生病。《宋史·曹彬传》:“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待女:兰花的别称。《采兰杂志》:“兰待女子同种则香,故名待女。”

龙车凤辇:天子所乘坐的车子。

鹤驾:据刘向《列仙传·王子乔》载:王子乔,即周灵王的太子晋,尝乘白鹤驻缑氏山头。后因称太子的车驾为鹤驾。亦指仙人的车驾。

鸾骖:仙人的车乘。

筛:摇动;抖动。

淇澳:亦“淇奥”。淇水弯曲处。《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毛传:“奥,隈也。”

穷途:路的尽头。比喻没落衰亡的境地。此处为本义。

《平水韵常用字表》十三覃:

覃潭谭甘柑泔酣蚶邯苷南楠含蓝篮堪戡媅参骖函涵谈郯痰眈耽酖坛昙三男谙担探庵岚蚕贪龛惭婪褴聃簪憨

音义:

泔:音甘。淘米水,洗过米的水。

蚶:音酣:动物名。俗叫瓦垄子或瓦楞子,又叫魁蛤,蚶属的软体动物,介壳厚,稍呈心脏形,自壳顶出隆起的放射纵线四十多条,像瓦垄。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味鲜美。通称“蚶子”。

邯:音寒。古地名。赵邯郸县。

苷:音甘。甘草。

戡:音堪。刺杀;用武力平定;

媅:音丹。安乐。

郯:音谈。古国名。在今山东临沂市郯城县北。

酖:音丹。嗜酒,沉溺。

褴:音蓝。无缘饰的破旧短衣;泛指服饰破烂。

憨:音酣。痴呆,傻气;娇痴;顽皮;朴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