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籍制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体制、文事科第等与人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知识于一体,内容广博,包罗万象。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福寿康宁,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无。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问人病曰贵体违和,自谓疾曰偶沾微恙。

【解释】幸福、长寿、健康、安宁,本来就是人们共同向往的;死亡与疾病,也是人生所不可避免的。只有聪明的人才懂得调养身体,乐观豁达的人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探问别人的病情,说是“贵体违和”;称自己患病,说是“偶沾微恙”。

罹病者,甚为造化小儿所苦;患疾者,岂是实沉台骀为灾。疾不可疗,曰膏肓;平安无事,曰无恙。采薪之忧,谦言抱病;河鱼之患,系是腹疾。

【解释】遭受疾病的困扰就说患者太受“造化小儿”折磨了;患了疾病,就说难道是实沈、台骀为害?病到了不能治疗的程度,就说病入“膏盲”;患病但是平安无事,就说身体“无恙”。“采薪之忧”,是生病的人的谦称自己患病的说法;“河鱼之患”,是指患了腹泻。

可以勿药,喜其病安;厥疾弗瘳(chōu),言其病笃。疟不病君子,病君子,正为疟耳;卜所以决疑,既不疑,复何卜哉。

【解释】“可以勿药”,是高兴病将痊愈;“厥疾弗瘳”,是说病情很重。相传疟疾不会伤害君子,真的伤害了君子才称得上是“疟”;占卜是为了解决疑惑的事情,既然没有疑惑又何必占卜呢?

谢安梦鸡而疾不起,因太岁之在酉;楚王吞蛭而疾乃痊,因厚德之及人。

【解释】谢安病中,梦行路十六里遇鸡而停止,悟到自己鸡年将会重病不起;楚惠王待人有厚德,虽然吞吃了蛭而生病,但不久便痊愈了。

将属纩(kuànɡ)、将易箦(zé),皆言人之将死;作古人、登鬼箓,皆言人之已亡。亲死则丁忧,居丧则读礼。在床谓之尸,在棺谓之柩。

【解释】“将属纩”和“将易箦”,都是说人将要死亡;“作古人”和“登鬼箓”,都是说人已经死亡了。古人父母去世了就要“丁忧”,为父母服丧就要“读礼”。人死后停在床上称之为“尸”,人死后安放在棺材里称之为“柩”。

报丧书曰讣(fù),慰孝子曰唁。往吊曰匍匐,庐墓曰倚庐。寝苫(shān)枕块,哀父母之在土;节哀顺变,劝孝子之惜身。

【解释】向亲朋好友报告丧事的文书称做“讣”,到丧家安慰孝子称做“唁”。前往祭奠死者、慰问其亲属,称作“匍匐”;为了给父母守坟在墓旁搭盖的小屋称做“倚庐”。“寝苫枕块”,是哀痛父母已经埋入土里;“节哀顺变”,是劝说孝子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男子死曰寿终正寝,女人死曰寿终内寝。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hōnɡ),大夫死曰卒,士人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童子死曰殇。

【解释】男子去世,称作“寿终正寝”;女人去世,称作“寿终内寝”。古代的皇帝死亡称为“崩”,诸侯死亡称为“薨”,大夫死亡称为“卒”,士人死亡称为“不禄”,平民百姓死亡称为“死”,未成年的孩子死亡称为“殇”。

自谦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自言父死曰失怙(hù),母死曰失恃,父母俱死曰失怙恃。

【解释】父亲去世,谦称自己是“孤子”;母亲去世,谦称自己是“哀子”;父母都去世,谦称自己是“孤哀子”;自己说父亲去世称做“失怙”,自己说母亲去世称做“失恃”,自己说父母都去世称做“失怙恃”。

父死何谓考?考者成也,已成事业也。母死何谓妣?妣者媲也,克媲父美也。

【解释】称父亲去世为什么叫“考”?因为考有成就的意思,是说父亲事业有成;称母亲去世为什么叫“妣”?因为妣通媲,是说母亲的美德能配得上父亲。

百日内曰泣血,百日外曰稽颡(sǎnɡ)。期年曰小祥,两期曰大祥。

【解释】父母去世之后,百天以内称做“泣血”,百天以后称做“稽颡”,一周年的祭礼称做“小祥”,两周年的祭礼称做“大祥”。

不缉曰斩衰,缉之曰齐衰,论丧之有轻重;九月为大功,五月为小功,言服之有等伦。

【解释】穿粗麻布且不缝衣边的孝服称为“斩衰”,穿粗麻布且缝衣边的孝服称为“齐衰”,这表明丧礼有轻重的级别;穿孝服时间为九个月的称做“大功”,穿孝服时间为五个月的称做“小功”,这表明亲疏不同所穿丧服及丧期也不同。

三月之服曰缌(sī)麻,三年将满曰禫(dàn)礼。孙承祖服,嫡孙杖期;长子已死,嫡孙承重。

【解释】服期为三个月的丧服叫“缌麻”;三年服丧期将满举行的礼仪叫“禫礼”。孙辈为祖父母服丧,嫡长孙要执哀杖,为期一年;如嫡长子已经死亡,嫡长孙就要承担主持丧祭的重任。

幼学琼林 天文 地舆(幼学琼林卷三疾病丧死)(1)

死者之器曰明器,待以神明之道;孝子之杖曰哀杖,为扶哀痛之躯。父之节在外,故杖取乎竹;母之节在内,故杖取乎桐。

【解释】死者随葬的器物叫做“明器”,是用对待神明的礼仪对待死人;孝子所拄的木杖叫做“哀杖”,是用来支撑哀痛衰弱的身体。父亲的节操表现在家外,所以父亲去世时哀杖用竹子制成;母亲的节操表现在家内,所以母亲去世时哀杖用桐木制成。

以财物助丧家,谓之赙;以车马助丧家,谓之赗;以衣殓死者之身,谓之禭;以玉实死者之口,谓之琀(hán)。

【解释】用财物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称做“赙”;用车马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称做“赗”。死者入棺时送衣被给其穿用称之为“襚”;把玉放在死者口中称之为“琀”。

送丧曰执绋(fú),出柩曰驾輀(ér)。吉地曰牛眠地,筑坟曰马鬣(liè)封。墓前石人,原名翁仲;柩前功布,今曰铭旌。

【解释】将死者送去安葬称做“执绋”,运出灵柩称做“驾輀”。吉祥的埋葬之地名为“牛眠地”,修筑坟墓名为“马鬣封”。墓地前的所立的石像原来名叫“翁仲”;丧葬时灵柩前的布幡如今名叫“铭旌”。

挽歌始于田横,墓志创于傅奕。生坟曰寿藏,死墓曰佳城。坟曰夜台,圹(kuànɡ)曰窀穸(zhūn xī)。

【解释】“挽歌”是为死者所作的哀悼之歌,最早开始于汉初田横的葬礼;“墓志”是记载死者生平事略,由唐代傅奕首创的。活着的时候修建的墓穴叫做“寿藏”,去世之后才修建的墓地叫“佳城”。坟墓称做“夜台”,墓穴称做“窀穸”。

已葬曰瘗(yì)玉,吊丧曰束刍(chú)。春祭曰禴(yuè),夏祭曰禘(dì),秋祭曰尝,冬祭曰烝(zhēnɡ)。

【解释】死者已经埋葬叫做“瘗玉”,到坟前祭奠叫做“束刍”。天子及诸侯到宗庙祭祀,四时之祭的名称不同,春祭名叫“禴”,夏祭名叫“禘”,秋祭名叫“尝”,冬祭名叫“烝”。

饮杯棬(quān)而抱痛,母之口泽如存;读父书以增伤,父之手泽未泯。子羔悲亲而泣血,子夏哭子而丧明。

【解释】用母亲的杯子饮水不禁心中悲痛,是因为感到亡母的津液似乎还留在杯子上;读父亲留下的书籍更增添伤感,是因为总觉得书中还留着亡父的手印。子羔悲悼逝去的双亲而哭泣了三年,竟然眼睛哭出血珠;子夏痛失爱子而哭瞎了双眼。

王裒(póu)哀父之死,门人因废《蓼莪》诗;王修哭母之亡,邻里遂停桑柘社。

【解释】王裒每当读到《诗经·蓼莪》中的诗句,就想起亡故的父亲而痛哭流涕,他的学生不忍便不再读这首诗;王修的母亲死于社日,每到这一天他就哀悼亡故的母亲而号啕痛哭,邻里们为之凄然,于是停止了社祭活动。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皋鱼增感;与其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之逮存,曾子兴思。

【解释】大树想要静止而风却偏不停息,儿子想要尽孝心而父母却已经离世,皋鱼因父母去世为此感慨倍增;与其父母死后杀牛到坟前祭奠,不如当父母健在的时候用鸡肉和猪肉来赡养他们,这是曾子读丧礼得到的感想。

幼学琼林 天文 地舆(幼学琼林卷三疾病丧死)(2)

故为人子者,当思木本水源,须重慎终追远。

【解释】所以说为人子女的,应当想到木有本水有源,时刻不要忘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必须庄重谨慎地按照礼仪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恭敬地祭祀自己的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