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大家都知道,可为什么送的不是“鸡毛”“鸭毛”,一定要强调是“鹅毛”呢?昨天,我外甥女送我一些竹笋,我看挺新鲜的,就送一点给李菊青老师尝尝,那是下午三点多,李老师正在自家后院除草,他看到我了,非常高兴,非常开心我说:“李老师,送点水竹笋给您,希望您能笑纳”李老师说:‘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啊我今年还没吃过竹笋呢”我听后高兴极了,说那正好尝尝新于是,我们在她那阳光明媚的小院子里剝起竹笋来,边剝边聊天我问她老人家每天怎么度过的,是否很无聊?李老师说她每天在读增广贤文,四书五经,不无聊,很充实突然,她问起了文章开头的问题是啊,为什么千里送的是“鹅毛”而不是“鸡毛”“鸭毛”呢?我半天回答不出来于是李老师津津有味地给我讲起了“千里送鹅毛”的典故,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千里送鸿毛还是千里送鹅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千里送鸿毛还是千里送鹅毛(千里为什么送鹅)

千里送鸿毛还是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大家都知道,可为什么送的不是“鸡毛”“鸭毛”,一定要强调是“鹅毛”呢?昨天,我外甥女送我一些竹笋,我看挺新鲜的,就送一点给李菊青老师尝尝,那是下午三点多,李老师正在自家后院除草,他看到我了,非常高兴,非常开心!我说:“李老师,送点水竹笋给您,希望您能笑纳。”李老师说:‘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啊!我今年还没吃过竹笋呢!”我听后高兴极了,说那正好尝尝新。于是,我们在她那阳光明媚的小院子里剝起竹笋来,边剝边聊天。我问她老人家每天怎么度过的,是否很无聊?李老师说她每天在读增广贤文,四书五经,不无聊,很充实。突然,她问起了文章开头的问题。是啊,为什么千里送的是“鹅毛”而不是“鸡毛”“鸭毛”呢?我半天回答不出来。于是李老师津津有味地给我讲起了“千里送鹅毛”的典故。

话说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当时正值六月天,天气炎热,气温很高,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急忙去抓,向前一扑,只落下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缅伯高无可奈何的捡起这几根羽毛,不知道该怎么办,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这个故事体现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虽然礼物担单薄,但情谊却异常浓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