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历史悠久,是中国特有的绘画艺术,按说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绘画形式,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中国画中的一些术语,却知之甚少,或者也不甚了解其含义,这样对于欣赏国画就有了一些难度,总结了一些国画术语中类似成语的,更便于记忆。

记住这些术语,不但能更好的欣赏国画,别人都会把你当行家了。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1)

◆书画同源

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在画史上,以先秦诸子的所谓:“河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

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殷契》古文,其体制间架,既是书法,又是图画,近人郑午昌说“是可谓书画混合时代”。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2)

◆曹衣出水

指两种相对的衣服褶纹表现程式。曹仲达,佛画大家中国南北朝北齐画家。生卒年不详。来自中亚曹国(乌兹别克斯坦 撒马尔罕一带),曾任朝散大夫。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

所画人物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衣服褶纹贴身,"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似刚从水中出来,人称曹衣出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无作品传世,但现存的北朝佛教造像中有与其相似的风格。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3)

◆吴带当风

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在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他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

这种画风在后来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后人亦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4)

◆山水林石

山水画术语。古人谓千岩万壑,片石疏林,皆山水也。传统习惯,前者指为“山水”;后者称作“林石”。明代李日华说:“古人林木窠石,本与山水别行,大抵山水意境高深回环,备有一时气象,而林石则草草逸笔中,见偃仰亏蔽与聚散历落之致而已。李营丘(成)特妙山水,而林石更造精微,倪迂(瓒)源本营丘,故所作萧散闲逸,盖林木窠石之派也。”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5)

◆胸有成竹

中国画术语。北宋文同(字与可)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自称系“与可之教予如此。”又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竹三首》诗中,赞曰:“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晁补之在《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中,也有“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之句。所谓“胸有成竹”,乃言画家创稿之前,对形象塑造、构图布局已有成熟的构思,故能“一发而得其妙解”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6)

◆迁想妙得

中国画术语。东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此与西晋陆机《文赋》中所谓“浮藻联翩”含意相若。

但“迁想”比之“联想”更广泛,更有目的性,画家的“想象力”出于“迁想”,也是画家“神思”的基础。故历来论中国画学的“气韵生动”,赖“迁想妙得”有以致之。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7)

◆惜墨如金

中国画术语。意即用墨要恰如其分,不可任意挥霍,尽可能做到用墨不多而表现丰富。相传北宋山水画家李成“惜墨如金”,所画寒林,以渴笔画枯枝,树身只以淡墨拖抹,但在画面上,仍然获得“山林薮泽、平远险易”的效果。清代吴历曾说:“泼墨、惜墨,画家用墨之微妙,泼者气磅礴,惜者骨疏秀。”

钱杜说:“云林(倪瓒)惜墨如金,盖用笔轻而松,燥锋多,润笔少,以皴擦胜渲染耳。夫渲染可以救枯瘠,生云烟,迂翁又何尝顷刻离是法哉!特不肯用湿笔重墨耳。”(《松壶画忆》)都阐述了“惜墨如金”的含义和作用。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8)

◆意到笔不到

中国画术语。指画贵含蓄,笔虽未到,却能在意境中得之。唐代张彦远论吴道子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北宋苏轼跋赵云子画:”笔略到而意已俱。”

清代恽寿平说:“今人用心在有笔墨处,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倘能于笔墨不到处观古人用心,庶几拟议神明,进乎技已。”意与笔的关系即虚与实的关系,用笔实处见虚,虚处见实,乃臻“通体皆灵”之妙。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9)

◆谨毛失貌国画术语。

释义: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却忽略了整体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

西汉刘安在《淮南子•说林训》中提到“寻常之外,画者谨毛而失貌”。意谓作画不能细逐微毛,若然,便会使画面的大貌(整体)有失。清代王昱说:“画失大貌为大失,失细节为小失,小失易改,大失难救,画者不宜不慎。”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10)

◆春蚕吐丝。

用于形容线描人物画的特征。论者称顾恺之的线描,宛如“春蚕吐丝”。意能画出细韧柔和,连绵不辍的性能。与铁线描的感觉不同,前者柔荑,后者刚挺。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

画谢鲲像于岩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其画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11)

◆屈铁盘丝。

尉迟乙僧,唐朝画家。于阗国(今新疆和田)贵族。一说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人。其父尉迟跋质那以善画闻名于隋,人称“大尉迟”。

尉迟乙僧的技法特点是"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用色则沉着浓重有明显凹凸感,凹凸法。擅长画佛像和外国人物画,铁线描,设色侧重于晕染,对唐代吸取西方画风有很大帮助。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12)

◆败墙张索

指壁痕如画,引人“迁想妙得”。语出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仁宗天圣(1023一1031)间图画院祗候陈用之,患其山水画不及古人,求教于度支员外郎宋迪,迪曰:“此不难耳。汝当张(挂)索(白纸)于败墙,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索见败墙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

心存目想,神领意造,恍然有人禽草木飞动,则随意命笔,自然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用之自此画格日进。郭熙见杨惠之塑山水壁,亦有所感,令圬者不用泥掌,止以手枪泥于壁,或凹或凸,俱所不问,于则以墨随其形迹,晕成峰峦林壑,加以楼阁、人物之属,宛然天成,谓之“影壁”。此法实即“败墙张索”之余意。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13)

◆不似之似

指画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不只是照搬客观物象,而有所概括、取舍、调节,以求收到比生活更高的艺术效果。"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有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之意"、"乃神似,非形似也"、"妙在似与非似之间"、"不似之似为真似",以上均为历代名家对意象造型的论述,由此决定了中国画造型的审美观。

"由物生情,由情生象"造型由此产生在直觉和情感当中。中国画的观察方法是心、性、情相结合,感悟客观世界的时候,不只是一时冲动,还要冷静的思考。头脑要清楚,保持静观的思绪,深刻而理智地感悟客观对象呈现出的"有意味的形式"。

如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的《荷花水鸟图》,孤石临水,疏荷斜挂,小鸟冷眼向天,孑然独立。作品造型夸张,构图新颖,笔墨老辣,感情丰富,深刻表达了画家高傲孤独的感情,是一幅难得的传世佳作。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14)

◆形似与“神似”对称。

指艺术作品的外在特征。战国荀况有“形具而神生”之说。南朝齐范缜亦有“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之说。形似与神似是统一的。南朝宋宗炳虽主“万趣融其神思”,仍然坚持“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东晋顾恺之说得更明确,即所渭“以形写神”。清代邹一桂说:“未有形不似反得其神者。”故“形似”为绘画的始基。但于形似中求神采,仍为艺术造形之终极。参见“神似”。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15)

◆神似与“形似”对称

指主客观相统一,由事物的表象到意象的深化。即“神者形之用,形者神之质”。北宋苏拭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之说。袁文曰,“作画形易而神难。形者具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

凡人之形体,学画者往往皆能,至于神采,自非胸中过人,有不能为者。”黄休复论“六法”云:“惟形似、气韵二者为先,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其“气韵”即“神似”。晁以道、杨慎、李贽等,皆有阐述,“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故”形神兼备”是绘画艺术的定论。参见“形似”。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16)

◆九朽一罢

原指画人物的一种技法,后也指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严肃认真的态度。古人说:画家于人物,必“九朽一罢”。即先以朽笔(如柳条木炭)钩划形状,数次修改,故曰。“九朽”“九朽”谓其多次);继以墨线描成,故曰“一罢。

传统人物画早期大多是工笔人物画。工笔人物画的创作过程是比较理性的,必须反复修改,反复制作,对画面的要求一丝不苟,人物形象偏于严谨写实,特别是唐代,富丽工细谨严的工笔重彩把人物画创作推向艺术表现的高峰,由于"成教化,助人伦"的需要,人物画强调形似的写实要求,也就必然要倚重于"九朽一罢"的创作方法,反复起稿、描画,"钩勒工细"、"良工苦心"、"非旦夕可以告成"。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17)

◆单线平涂

中国画技法名。即轮廓钩线,色彩平涂。若敷施花青色于衣服则全用花青,亦不分浓淡,敷施其他颜色亦然。其特点为单纯明快,富有装饰性,所画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依靠结构与用笔的变化。民间年画多采用之。

特征 单线画法,就是用单线条把形象的主要特征,简练概括地画出来.单线画法要求线条清晰,构图明确.画法步骤是:先画主(即形体大轮廓线),然后再画副线(即形体结构线),最后用肯定清晰的线条勾画完成。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18)

◆解衣盘礴

中国画术语。解衣,即袒胸露臂;盘礴,即随便席地盘坐。意欲全神贯注于绘画。《庄子•田子方》载:“昔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砥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盘礴,赢(同裸)。

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清代恽寿平亦说:“作画须有解衣盘礴,旁若无人,然后化机在手,元气狼籍。”中国传统的写意绘画理论对写意状态有很高的要求。被不断重新解释的"解衣盘礴"之说便是一例。只有进入这种状态,才有可能发露真性情,才谈得上抒写胸臆,这是写意艺术的精髓。

画家不要装,不能装。解衣盘礴,像毕加索那样。得整一条宽松的短裤,这行头看着就舒服,舒服了就能画好画

形容国画的词语(国画术语里十八个成语)(19)

中国画术语肯定远远不止这些,如果大家有兴趣,明天还会有更有趣的一些,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