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前点击关注,一起分享,共同成长!

01

今日在热播剧《安家》中不知道大家是否曾被江奶奶和宋老师的爱情感动呢?尤其是宋老师最后的那句“再会”。一句两个字的台词却似乎有千钧的力量将生离死别刻画地如此深刻,又让人感动。

江奶奶和宋老师的垂暮之爱让人羡慕,这一剧情导致江奶奶的扮演者奚美娟和宋老师的扮演者徐才根上引起了观众的关注。

其实大家对徐才根并不陌生。他就是去年热播剧《我的前半生》罗子君的母亲薛珍珠黄昏恋的对象崔宝剑。他对薛珍珠的那一声声呼唤——“珍珠”似乎还在耳边回响呢。

我的前半生演员获奖感言(我的前半生崔宝剑)(1)

不知道大家对“大器晚成”一词如何理解,什么样的年龄才算大器晚成呢?有的人是以40岁为界定,有的以50岁为界定,徐才根的大器晚成是78岁。

2010年,78岁的徐才根获得第28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这是他一生中获得的第一个奖杯。

徐才根1992年已经退休了。退休后他却依然坚持活跃在荧屏,从退休到现在,又一个28年过去了,他对演戏不能单单用“喜欢”来形容了,他对演戏就是有一种单纯的热忱。为了这份热爱,他愿意活到老,演到老。

徐才根1932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我的前半生演员获奖感言(我的前半生崔宝剑)(2)

他的家庭完全跟演员这个行当没有任何关联。解放前他在一家印刷厂当了三年的学徒。上海解放时,他看着解放军打着腰鼓进城,这让他特别感兴趣。

兴趣成了他初入这个行当的唯一执念,这份执念却让他往后余生受益无穷。

他参加了工人文化宫的业余舞蹈团。后当时文化宫没有编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徐才根和一批同仁被调到了上海电影厂。

从表面看,这对非科班出身的徐才根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从长远来看,这背后却有深深的危机。一个非专业人士跳到专业人士的圈子里,有很大的概率被淘汰。这一点徐才根认识到了。

徐才根说自己当时做好了随时随地改行的准备,因为他不会讲普通话。这是他从事演戏行业的一大障碍。提起普通话就不得不提起他的一件糗事。他第一天来上海电影厂上班就出了洋相。他跟高组长说“早”,组长回复他“早什么早”。原来徐才根把“早”说成了“找”。

我的前半生演员获奖感言(我的前半生崔宝剑)(3)

有些演员出名是靠天生的灵气,比如非科班出身的周迅,不管出演什么样的角色都带着一种自然。也有些演员则完全靠后天的磨练,徐才根就属于这一类演员。他不是科班出身,各方面的条件也不占据优势,他完全靠后天的努力才在这一行业站稳了脚跟。

孙道临是当时的副团长,为了锻炼这些非科班出身的演员,他特意为他们排了独幕剧,让他们从中揣摩人物的心理和角色,从而引导他们走进角色的内心,用心刻画这个角色的动作和神情。

当时的演员于明德和陈述则给他们上文化课,从拼音教起,让他们学习普通话。

这样的培训经历让徐才根和同仁们从基础上夯实了演员的基本功。每次在访谈节目谈起自己的成长,徐才根总说是党和老一辈演员的指导才让他在演戏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如果没有老一辈演员们的帮助和扶持,他也就不会在这条路上走这么久。

02

徐才根在退休前很少在银幕和荧屏上活动,而且他很少演主角,这也难怪观众对他的没有印象。

1992年徐才根正式从上海电影制片厂退休,可他并没有因为年龄而停止自己的演员生涯。很多老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没有止境,只要身体需要,只要观众需要,他们还是会克服很多困难,不辜负观众。

退休后的徐才根还是会接到一些剧组的邀请出演一些小角色。《少年陈真》《暖秋》《喊山》都是徐才根退休后才接拍的电影。

徐才根从来不会因为年龄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他反而一再跟导演强调有什么问题就直接说不出来,不要含糊。他的敬业精神不是为了彰显自己,只是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方式。

我的前半生演员获奖感言(我的前半生崔宝剑)(4)

徐才根在《城南旧事》中扮演一个牵着毛驴来找老伴的乡下人。见到老伴后为了讨好小主人,拿红枣给她吃。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演了一遍,演完后,导演提醒他,才根,你走了很远的路,从乡下来到城镇。现在你全身都是灰,小主人看到你浑身脏兮兮的。你想想该怎么演?

徐才根说导演我知道了,我再是一边戏。于是他牵着毛驴过来了,然后把头上的毛巾拿下来,身上掸掸灰,擦一擦。一看小姐来了,就赶快把东西给小姐。就这样演,一个人物就塑造起来了。

徐才根就是这样一次次摸索才慢慢对角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一步步把角色塑造得越来越丰满。

徐才根对工作很认真,在生活上也从不给自己搞特殊化。他有一次在东北拍戏,出了车祸。他特地跟儿女交代,不要为难剧组。在拍摄电影《喊山》时,当时的环境特别艰苦,但是他还是坚持拍完了电影。在电影首映式上,谈起但是拍摄条件的艰苦,徐才根还一度落泪。

徐才根作为老一辈演员,他身上不但有职业人该有的职业素养,甚至为了拍戏不计较剧组的拍摄条件。这不是一个“敬业”就能描述出对他的敬佩。

我的前半生演员获奖感言(我的前半生崔宝剑)(5)

2010年徐才根在电影《团圆》中饰演陆善民一角。影片中大部分的对话都是上海话,这对土生土长的徐才根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徐才根把陆善民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他借酒消愁,不想让妻子离开却又不得不接受妻子深爱刘燕生的纠结全凭神态体现了出来。对这部分的情感纠结没有一句台词,全凭演员的神态和神情。结果徐才根不但演活了这个角色,还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第28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我的前半生演员获奖感言(我的前半生崔宝剑)(6)

当颁奖人喊出“徐才根”时,台下的徐才根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没敢贸然站起来。结果这部电影的编剧站起来说“徐老师,是你”。他才站起来接受掌声,上台领奖。

所有的付出还努力都会被深情以待。徐才根没想到自己80岁的时候竟然能获得这么大一个奖项,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奖项,没有之一。

在老一辈艺术家身上,我们总是能捕捉到谦逊、踏实、努力和敬业。其实不管从事什么行业,这些品质都该是职业人的基本素养,但是当下各种流量明星当道,很多老戏骨处于无戏可演的尴尬境地。流量明星或许能撑起一部戏的流量,却无法撑起一部戏的内涵,经不起观众和市场的反复检验。到头来,这样的作品还是失去了作品本来的魅力和艺术。

我们欢迎徐才根这样的老演员能有更多的机会活跃在影视作品中,同时也希望当下的人气明星在用流量赚钱时也能多提升一下自己的业务能力。毕竟业务能力才是各行各业笑到最后的资本。

失去了最基本的业务能力,中国未来影视圈,谁主沉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