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会经常听到员外这个称呼,尤其是在一些才子佳人类的小说中,男主或者女主十之七八出身于富裕家庭,他们通常都有一个叫某某员外的爹爹,家里的奴仆们称呼他们主子叫员外,或员外爷外人议论起来也说王员外家怎么怎么了,李员外家怎么怎么了,赵员外家出什么事了那么,这个员外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员外呢?在这里,我就给大家探根究源的说说员外的意思和来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员外一词来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员外一词来历(李员外王员外赵员外)

员外一词来历

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会经常听到员外这个称呼,尤其是在一些才子佳人类的小说中,男主或者女主十之七八出身于富裕家庭,他们通常都有一个叫某某员外的爹爹,家里的奴仆们称呼他们主子叫员外,或员外爷。外人议论起来也说王员外家怎么怎么了,李员外家怎么怎么了,赵员外家出什么事了。那么,这个员外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员外呢?在这里,我就给大家探根究源的说说员外的意思和来历。

“员外”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明朝中期以后流传开来。“员外”一词最早来源于“员外郎”这个官职名。顾名思义,“员外郎”就是说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就是在定员外增制的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相当于副司长,郎中是正司长。唐朝开元之前的科举考试就是由吏部员外郎主持的,后来玄宗皇帝觉的员外郎品级太低,就改为由礼部侍郎主持科考,并延续至清朝。除了吏部,兵部这两个重要部门的员外郎有些事干外,其他各部各司的员外郎基本都是个闲职,没什么权利和事情。所以一些人由别的官职改为员外郎了,一般都是降职了,不受上面待见了,如我们了解的白居易,刘禹锡等大诗人,都在这位子上待过。到了明朝的时候,朝廷为了应付财政危机,就允许把一些闲职的名号明码标价的出售给有钱人,这其中就有员外郎的名号。而有钱人也有光耀门楣提高自己政治地位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于是许多富商巨贾出资捐官,为自己博得一个员外郎的名号。随着人数的增多,冠名的泛滥,员外郎就简称为员外了,员外在之后就成为了富裕人家的称呼,不在乎有没有捐过钱,成为了一个统称。又因为明朝时期市井生活丰富,到处是说书写传奇话本小说的,通过这些渠道的传播,员外一词更加流行,这也是今天我们为什么能在那么多文学作品里见到这个词的原因。

清代沿袭明制,情况差不多没什么变化。品级是从五品,是各司院署的三个管事之一,1910年清朝灭亡后,“员外”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