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实行科举制度,那些书生们先考取的功名是秀才,然后再考取的是举人举人进京参加会试,考中后叫贡士,也叫进士;所有进士再参加由皇帝亲自出题的考试----殿试殿试只排名次,不淘汰选手进士经殿试后,分为三个等次,称三甲,一甲只选取三人,赐“进士及第”;二甲人数不定,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也不定,赐“同进士出身”其中:一甲的这三个人,第一名称作“状元”,第二名称作“榜眼”,第三名称作“探花”,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状元榜眼探花的历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状元榜眼探花的历史(知识状元榜眼)

状元榜眼探花的历史

古代,实行科举制度,那些书生们先考取的功名是秀才,然后再考取的是举人。举人进京参加会试,考中后叫贡士,也叫进士;所有进士再参加由皇帝亲自出题的考试----殿试。殿试只排名次,不淘汰选手。进士经殿试后,分为三个等次,称三甲,一甲只选取三人,赐“进士及第”;二甲人数不定,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也不定,赐“同进士出身”。其中:一甲的这三个人,第一名称作“状元”,第二名称作“榜眼”,第三名称作“探花”。

状元、榜眼、探花

那么,殿试的前三名为什么被叫做“状元、榜眼和探花”呢?

先说说状元。状元起初称为“状头”。唐朝的时候,参加会试的举子,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要递送“投状”,就是考生名单。会试结束后,按照成绩高低排序,将成绩最高的那个人放在最前面,就叫作“状头”,也叫“状元”。元,也是开始的意思,如:元年、元月、元日、元旦等。

古人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甲一共录取了三个人,既然第一名叫作状头,那有头必然就有眼哪,眼睛是两只,正好第二名和第三名就被叫做榜眼,一边一个。榜,也是“状”的意思,呈给上级的单子,叫状;贴出来让公众看的叫榜。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开榜

既然第二名和第三名都叫榜眼,那么探花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会试是在春天举行的,所以也叫“春闱”。唐朝的时候,殿试结束后,皇帝会亲自为这些新中的进士们举行隆重的庆典,在皇宫附近的杏园里举办宴会。这个时候恰值杏花初开,皇帝就从这些进士们当中选两个最年轻、最英俊的人,当“探花使”。就是去探看探看,哪里的杏花开得最盛,一人折一枝回来,由皇帝亲自给状元插在帽子上,这就是戏文里经常唱的“帽插宫花”。然后,大家一起饮酒、赋诗,纵情欢乐。因此,最初的探花一词,是指考中进士后的庆典活动中最年轻、最英俊的那两个帅哥,并不是专指第三名。

杏园花开

唐朝之后,是五代和宋朝,这两个朝代的都城不在长安,都城里也都没有“杏园”,自然也就没有“探花郎”了。但是因为“探花郎”这个形象特别美好,人们舍不得丢弃这个称号,于是,除了状元、榜眼之外的其他进士,都愿意被称作“探花”。这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善意的调侃。

时间长了,那么多人都称作探花,觉得也不合适。到了南宋时期,就规定只有一甲第三名可以称作“探花”,那么榜眼也就成了第二名的专用名称了。

2021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