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篇课文在过去的小学就学过,所有的老师及教学参考书答案都是如出一辙:

做人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否则是得不出结论的,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宇宙是无限大的,知识也是无限多的,学无止境。即便是博学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其实,当时古代的孔子肯定解释不了这个现象,因为他没学过物理,即使是孔子知道原因也不会说的,因为,小儿能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事就是值得表扬的,当时如果孔子否定哪一方,都会对另一方,造成打击,会让求知的欲望扑灭。再说了,当时这么复杂的问题,即使解释,小儿也未必会理解了。所以,孔子智慧地不决。

诸如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比如“子贡问时”的典故:

绿衣人说一年三季,子贡说四季,他们争吵的面红耳赤,就打赌,去问孔子,如果子贡输了就给绿衣人三个磕头,如果绿衣人输了,就自刎。结果二人问孔子一年几季?孔子说三季,于是,子贡向绿衣人磕了三头,绿衣人走后,子贡就问老师为什么说三季,孔子说,你不能让他自杀吧。

小儿辩日的问题怎么解释?

其实,这个问题用物理很好解释。一天之中,太离我们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早上太阳是斜射,中午太阳是直射。

从两小儿辩日看孔子的智慧 从两小儿辩日看孔子的智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