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国防故事》播出了关于一支装备歼-16的航空旅机务大队的纪录片,该部队正是大名鼎鼎的“雾都雄鹰”,其装备的歼-16也是较新的批次,本次在纪录片中出现的歼-16左侧进气道下方出现了一种很特殊的吊舱,说他是吊舱吧,他的下部还有挂架接口,外形成长方形,也和普通挂架没什么不同,说他是挂架吧,其前部还是一个方形的光学窗口,这其实是歼-16装备的鹰隼II前视红外设备。
我们知道战斗机在作战时除了依靠其自身机载设备,可以外挂吊舱作为空中侦察、测量及打击的有效重要手段。吊舱是指安装有某机载设备或武器,并吊挂在机身或机翼下的流线型短舱段。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现代先进战机内部本身填装率就很高,因此只能依靠挂架将各种先进设备吊舱挂载来增加相对应的能力,既不影响飞机飞行性能,又能够依据任务不同方便换装不同吊舱,大大扩展了飞机的用途,减少专用飞机种类。吊舱系统相对飞机而言更加简单,研制周期短,能够大大提高老战斗机的能力还不用改进飞机。
但是使用吊舱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其会占用一个或多个挂架,容易导致飞机的武器携载量减少。比如原来F-15这种三代战斗机执行夜间打击任务时需要借助复杂的地形和杂波超低空飞行躲避地面防空雷达的探测,因此必须装备带有地形跟踪雷达和前视红外导航设备的超低空导航吊舱,和一个目标跟踪瞄准攻击吊舱,代表性的像美国的蓝盾系统,如果再来一个电子战吊舱,那挂架就少多了。所以后来美国人在发展狙击手吊舱的时候,就将前视红外设备集成到挂架内,形成了很特殊的前视红外复合挂架,下方可以挂狙击手吊舱,就省下一个机腹挂点,相当方便。
把鹰酱屁股摸秃是我们的宗旨,但我们发展到歼-16这种三代半战斗机时情况又有不同。歼-16装备有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四代机架构的先进航电系统、导航系统、战术数据链、大载弹量,具有强大的战场感知能力,其中有源相控阵雷达就拥有地形测绘跟踪功能,因此就没必要再挂超低空导航吊舱,但前视红外设备还是需要的,因此干脆学美国将其与挂架结合,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装备。该型前视红外设备名称为鹰隼-II,当歼-16在夜间环境或复杂气象中飞行时,就可以通过鹰隼-II的探测配合歼-16相控阵雷达实现对地形的探测,其画面可以显示在飞机平显上给飞行员提供指引,自动跟随地形飞行,从而顺利完成任务。
当然挂架下面也别闲着,参考狙击手吊舱,我国也弄出了鹰隼Ⅲ昼夜瞄准吊舱,包括330型、360型、390型三种型号,均集红外、电视、激光于一体,能够在昼夜条件下对地面和海面目标进行搜索识别,并引导激光制导武器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其中330型外形与狙击手十分相像,重230KG。鹰隼Ⅲ昼夜瞄准吊舱采用宽大的切尖多平面固定式石英窗口设计,提高了高速飞行下的气动稳定性,其光电传感器可以做得尺寸更大性能更高,可以360度任意旋转,其内部装有前视红外探测系统、CCD摄像机和激光测距/照射系统,其CCD摄像机可能具有宽视场、窄视场、电子变焦能力,其前视红外传感器拥有640×512级阵列,猜测其采用锑化铟凝视焦平面阵列,探测3-5微米的中波红外波段。图像可进行增强操作和多目标跟踪,对更远距离目标、更小尺寸目标实时探测,与激光测距、照射系统配合精确制导武器作战,还安装惯性测量装置和精确导航系统,全天候能力相当强,空出的另一侧挂架完全可以再挂一个K/RKL700A电子干扰吊舱,这样就能获得更全面的作战能力,当然到现在我们只见过原型机挂载过鹰隼III。
鹰隼-III390
可见,雾都雄鹰旅的歼-16在使用这种先进复合挂架再挂载鹰隼Ⅲ昼夜瞄准吊舱之后,既能够大大增强其全天候对地打击作战能力,又能够获得良好的战场被动感知能力,攻击全程无需开启雷达,能将电磁辐射最小化,大大增强其生存能力,希望能够在量产型上看到这两种吊舱组合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