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案例

6月1日,上班时间,堂主接到一个老人(后来知道她的真实年龄,才55岁,不算老)的电话,说她的定期存款被别人取走了,要投诉。

老人反映,她在2021年5月31日到某银行K支行取自己的定存1年的77500元存款被告知已于2017年8月19日已取出59000元。老人坚决表示她未曾取出过,当即要求该支行提供账户流水并查明存款的去向。银行提供了账户流水和相关的凭证,但是老人始终不认可。

老人情绪激动,反复表示那是她的养老钱,就这么没了,银行要赔偿给她。

堂主只好先安抚老人,一结束通话,就着手核查老人所反映的情况是不是真的。

找到K支行,表明了来意,支行负责人因为当天接待过这位老人,所以印象深刻,于是把大概情况告知了堂主。

原来,老人在2015年5月31日到K支行定存77500元一年,2016年到期后未取出便自动转存了,2017年5月31日也未取出。2017年5月31日老人又存入一笔75000元的。

经查询业务档案,老人已于2017年8月19日将2015年那笔77500元的定期提前支取了¥50000现金,剩下的(含本金和利息)按原起息日继续留在定期存折了,业务凭证上有老人的亲笔签名,字迹与老人字迹相符。老人手上持有的定期存折也留有上述业务流水记录。

基本了解情况后,堂主电话回复老人,告知她了业务办理的过程,并表示银行留存有相关档案资料,如果老人想调阅,可以到K支行去申请。老人还是很激动,一直说自己肯定没有取过那笔定期,后面说着说着,她自己挂了电话。

定期存款若被别人取走咋办(定期存款被人取走了)(1)

原以为老人已经接受了堂主的解释,至少也能消停一会,谁知,当天下午,老人又去到K支行,要求打印之前部分提前支取的业务凭证。工作人员将凭证打印出来,交给老人。老人查看凭证,一开始说是自己要求整笔转存,并未支取¥50000,支行柜员办理业务失误。

网点工作人员向老人耐心解释凭证及其定期存折上的记录之后,老人又改口称她当天并未到银行,也不是她本人支取,签名也不是本人,要求查看录像。

根据相关管理规定,录像只能由有权部门(一般是公检法和监管部门)出具文件查询。且该时段的录像已经超出保存期限,K支行提供不来。

老人表示,只有看到录像是她本人支取才心服口服,否则一律不承认是本人支取。见沟通无果,K支行建议老人可以去相关部门做笔迹签订,但老人不同意,嚷嚷着说就算有凭证和签字,没有录像,一概不承认有支取过钱。

定期存款若被别人取走咋办(定期存款被人取走了)(2)

没办法,看来只能尝试联系老人的家人,希望通过与其家人的沟通,解决老人的疑虑。

旁敲侧击之下,老人终于告知支行工作人员其女儿的联系方式。K支行联系到老人的女儿,说明了来意,让她来一趟。

老人的女儿到了K支行,支行工作人员将来龙去脉告知。在认真比对了账户银行流水、凭证档案上的签名之后,老人的女儿确认签字确实是老人笔迹,并回忆起了老人提前支取定期的具体用途。交谈中,老人的女儿透露,其母亲记忆力严重衰退,经常记不得一些东西,并向支行工作人员表达了感谢和歉意。

家有老人记忆力严重衰退,子女应该这么做

人终有老去的时候。如果我们作为上述案例中老人的子女,我们能做些什么或者应该做些什么?

堂主建议大家,首先要关心老人身心健康。子女的关心和陪伴是老年人幸福生活基石,尤其是身体不好甚至自理能力不足的老年人,更需要子女的关心和陪伴。人生不要留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其次要关注老人生活细节。除了日常照顾老人生活之外,子女还应注意老人的金融理财情况,在老人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和老人一起全面梳理TA的金融资产,比如在哪家银行有存款、理财、等资产和账户相关情况,并做好台账,避免老人在精神状态不好或百年后,子女到银行查询资产情况、遗产继承等各种程序上的麻烦。

定期存款若被别人取走咋办(定期存款被人取走了)(3)

可能大家会有一些顾虑,如果子女那么做,会不会导致老人反感甚至身体和精神不好甚至恶化?这个需要子女端正态度,和老人耐心沟通,让老人消除疑虑,敞开心怀。

定期存款若被别人取走咋办(定期存款被人取走了)(4)

大家有哪些更好的办法?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