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讲的公知,有点泛化,泛指士大夫及知识分子。

如果梳理一下历朝历代的历史,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自汉武帝以来,文官制度逐步完善后,此后的历朝历代都离不开公知参与治国。就算五代十国那么混乱的时代,残暴如高欢,石虎之流也离不开公知的支撑及参与。那么,历朝历代,对待公知的态度是什么样子呢?

谁最早提出公知这个词的(历史朝代对待公知的态度)(1)

汉朝:定义了什么是“公知”!

起初,对于士大夫,汉朝高祖是鄙视的。直到看到,郦食其一人之力下齐四十余城。连战神韩信都做不到的事,被一个公知轻松解决了!

再到后来,有儒生叔孙通制订了皇朝利益,使高祖第一次感觉“当皇帝如此高贵”!

但是,公知直到此时,仍然未能成为皇朝主流。毕竟,建国初期,勋贵,军功还是占据了很大比例的。

直到汉武帝时期,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正式定义了公知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唐朝:凡事咨询公知,这事怎么办?

唐朝时期,武德年间,基本是在打打杀杀巩固政权的时代。所以谈不上士大夫公知阶层作用的问题。刘文静,裴寂,封德彝等人,顶多是顾问团,算不上参与治理。到了太宗李世民时代,随着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的崛起,公知阶层才真正参与到了国家治理中去。这时候起到的作用就是:“这事该怎么办?”

唐以后,国家陷入了长久的分裂与军阀割据时代,公知阶层虽然偶尔被提及,但是谈不上体系。直到宋横空出世!

宋:这事,你说了算!

宋朝得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和平的政权过渡。但是,行伍夺权的教训也使得统治者不得不考虑治国途径。重用士大夫公知,成了当时统治者的首先。可以说,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重视公知的时代。咱们不展开讲。简单来说,宋对公知的态度就是,“这事你说了算!”

元:你说的什么,听不懂!

北方草原依靠强有力的武力,灭掉了中华文化的希望。一度,元朝军人甚至想把富庶的江淮之地通通夷为平地,改为牧场放羊。在公知们的力劝下,才作罢。但是 元朝统治者把公知看做是拥有一定技能的“工匠” 并没有把公知阶层太当回事。直到灭国!他们往往对待公知的态度就是“你说的什么,我听不懂!”

明:说不好,就打你屁股!

以草莽得国的朱元璋,与以往历朝历代对待公知的态度都有不同。一方面,尊重知识分子。刘基,宋濂等人,被朱元璋供了起来。杨慎,胡惟庸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打的打,杀的杀。以至于,朱元璋的继任者们,都继承了这一传统。允许你讲话,但是讲得不开心,就要打你板子!所以,明朝公知既幸福,有悲哀。“你说,说不好,就打你屁股!”

偏偏有明一代,继承了宋士大夫的骨气,即便被打屁股,还是涌现了不少有骨气的士大夫。

清:都是奴才!

明朝公知阶层,虽然屁股疼,但是身份上,还是“卿等”。到了清代,就变成了“尔等”。满族大臣,干脆直接成了“奴才”。这样还不够,自康熙到乾隆,大兴文字狱。直到太平天国运动,公知们几乎都成了八股文的实在奴才。

再后来,军阀混战,民智初开,知识分子们肩负了新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