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祠堂就是一个“家族历史博物馆”,是远方游子梦影迷离的故园

古村  古祠堂(古祠堂就是一个)(1)

骢步亭

绵绵大族古祠堂

古村  古祠堂(古祠堂就是一个)(2)

婺源汪口俞氏祠堂

在徽州你会发现各村落中,耸然高出民居的,雄伟宏丽的建筑都是宗祠。宗祠是全宗族或宗族的某一支共同拥有的建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它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是祖先魂魄的依归之所,具有宗教性和神圣性;使人在它面前产生肃穆和敬畏的感觉。

古村  古祠堂(古祠堂就是一个)(3)

中原“衣冠”之家南迁后,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宗族体系,聚族而居,昭穆有序,组织严密;其宗法伦理,乃至饮食起居,冠婚丧祭,皆有定规,族规家法严明;各族均有宗祠统之,岁时祭祀,聚会有期;各族均有族产、义田,恤孤救灾,表彰义行;宗谱系世齐备,不断修续,一姓相传,千年不乱。这正是中华民族香火数千年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以前所受的教育中(课本、小说、电影),祠堂往往是地主恶霸欺压穷人的地方,族长个个是令人生畏的假道学家,这样的封建领地、牛鬼蛇神,怎么能让它存在呢?!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视野的开阔;这才发现,我们有很多的教育,是在自己毁灭自己。

古村  古祠堂(古祠堂就是一个)(4)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1986年4月,国民党元老徐谦之女徐英,来徽州歙县旅游。这也是她第六次来大陆寻根,当时她己是85岁的老人了。前五次一无所获,这次她听说歙县有个徐村,就专程来访。当徐英从徐氏族人保存的清同治七年所编《新安徐氏宗谱》上查到祖父和曾祖父名字时,耄耋老人眼中顿时涌出泪水,激动得连呼:“我的根在这里,我找到根了……”。

宗祠是一个个家族的族徽,是维系一个个家族的精神纽带。众多的祠堂,标志着徽州寻根文化十分厚重。朱熹生在福建,他在自序家世时,却写道:“世居歙州歙县篁墩。”胡适寓居他乡几十年,写自传第一句话也是“我是安徽徽州人。”当代一位高级领导人,虽然生在江苏,从未到过徽州,当听说自己的祖籍在皖南的一个山区小县时,竟毫不犹豫将自己的籍贯改填为“徽州绩溪”。

古村  古祠堂(古祠堂就是一个)(5)

在《马可波罗行记》中,马可波罗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他们不信上帝,他们只有偶像崇拜,只敬仰、崇拜、祭祀祖先,祭祀孔子。确实如此,中国人不像西方人信上帝,阿拉伯人信真主。但,如果我们连祖先,连孔子都丢掉了,我们将根系何处?!

徽州各家大姓的总祠、宗祠、家祠不少保存仍完好。这是因为祠堂与牌坊虽然同为“封、资、修”黑货,但不同是;牌坊除了拴牛,只能拆去修水利、铺村路、垫猪圈。而祠堂深之又深的大屋,可以“化毒草为肥料”,改造为粮站、供销社、学校,所以,不少祠堂“因祸得福”,幸免于难。

古村  古祠堂(古祠堂就是一个)(6)

就在这些往日显赫辉煌的大祠堂一度被人们彻底摒弃,变成一个个蓬头垢面、满目疮痍的孤寡老人时,谁知世事无常,命运又开了个极大的玩笑。

时代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一种怀旧的心态,冲击着人们的感情闸门;乡关有梦,家山多情,寻找远去的家园,在海内外炎黄子孙中火起来。于是,早己被扫地出门的祖宗牌位,又从厕板上取下来,洗净晾干,重新堂堂正正地陈列在祠堂里,去接受孝子贤孙们的顶礼膜拜。

尽管绵绵大族的宗祠早己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仍是寻根者来寻找的一段历史,一掬乡思,一种精神。

古祠堂就是一个个“家族历史博物馆”,是远方游子梦影迷离的故园。

古村  古祠堂(古祠堂就是一个)(7)

棠樾清懿堂女祠中的砖雕

古村  古祠堂(古祠堂就是一个)(8)

鲍氏祠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