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褚思雨 王浩然 通讯员 刘晴
创办于1901年的济宁市第八中学,是一所有着辉煌成就和光辉历史的百年名校。学校以创建“办学理念先进,校园环境优雅,教育特色鲜明,管理高效益,教师高水平,学生高素质,文化高品位”享有更高社会美誉度的百年八中为办学愿景,秉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家长的合作共育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建立了以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体制,确保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下一步,济宁八中将继续弘扬“规范办学,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秉承“和雅尚德,和教共济,和学致远”的校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成让师生健康快乐成长,让人民满意和社会尊重的一座名校。值此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走近济宁市第八中学的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师代表,感悟他们的爱岗敬业和责任担当。
理化生教研组——
实验教学,理科学习不再枯燥
济宁市第八中学理化生教研组是一支高效富有活力的团队,由20位老师凝聚而成。在这个朝气蓬勃、开拓创新的大家庭中,充满了浓厚的教研氛围,组内教师巧妙将课本知识与改进实验、趣味实验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课堂教学。
26年教学路,理化生教研组组长韩长华创新教学手段打造高效课堂,带领学生轻松学物理。“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在韩长华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第一步。她会自制教具或自购器材,给学生演示各种物理现象,增加学科趣味性,让同学们爱上物理。“理科教学以实验为主,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组内成员还善于用情景模拟把复杂、抽象物理过程形象化,和同学们一起把实验过程“演”出来。“理化生对思维的要求很高,不能只是听懂,更重要的是悟懂。”化学教师孙东菊表示,实验教学是理化生组的教学特色,动手制作学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同学们真正领悟理科知识的奥秘和精髓。
在理化生教研组副组长张晓菊看来,团结是理化生教研组内的传统。长久以来,她们在诸多环节形成了固定模式。如每周组内的集体备课时间,全体组员将教材重点、难点集思广益讨论发言,经过“争鸣”,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在集体备课中,老师们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优化了教学方案,减轻了教师负担。”张晓菊称,思想间的相互碰撞,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师生共同进步。
“我们教研组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集体备课,资源共享。”青年教师史铮铮说,信任和支持是她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刚入校时她由于教学经验甚少,在把握教材重难点方面疑惑重重。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组内为青年教师配备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师傅”,从掌握课标、编写教案、听课磨课等各个环节进行精心指导。“听课的老师比讲课的还要认真,这种团队氛围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很快成长。”
“通过以老带新、互帮互促的形式,青年教师们得以迅速成长,逐渐成为教学一线的‘领头羊’。”教务处刘捷主任说。目前,该组已荣获市、区优秀先进教研组的光荣称号。
数学教研组——
创新务实,让学生爱上数学
“精计算,巧解生活方程;巧设计,细绘人生图像”,这正是济宁市第八中学数学教师的真实写照。济宁市第八中学数学教研组是一支不断进取、相互协作、团结向上、敬业乐群的优秀团队,组内现有教师19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区级教学能手4人。全体教师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课堂,积极进行课改、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教学、教研成绩。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时常会遇到各种困惑,而在数学教研组内,几乎所有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强苏月说,每周二固定开展一次的集体备课,是组内所有教师每周一次的“充电时间”。骨干教师不仅会组织听青年教师的课和评课,还会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思路和方法,为教师们的业务提升提供强大的助力。
“数学组的集体备课制度,不仅限于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每月一次的大教研,而是随时随地,每一天都在进行。上午第一节课前,下午的第一节课,有时甚至是短暂的课间,都是教师们讨论交流的时间。”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麻亭斌表示,数学教研组始终将课堂教学与教学科研的改革与创新相结合,以老带新、以研促教,每位教师都经历了从“理论指导”到“示范引路”、从“课堂实践”到“自我反思”、从“研讨交流”到“总结提高”的学习过程,有效提高了组内教师的专业水平。
如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活力,让学生在体验中、问题中学习数学,在合作中、探索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目前面临的新课题。“数学来源于生活,课堂上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以探究合作的形式最大程度地建立起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教师王福新这样说。从教20年,她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享受数学,快乐学习。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麻亭斌介绍,在新高考改革、新课标要求的指导下,教研室以“案例分析、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示范、教学理论学习”为学科教研的主要平台,不断探索新的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学生主动发展和在教学、课程改革中共同成长。
英语教研组——
创设情境,让英语学习自然发生
由清一色女教师组成的英语教研组,是一个踔厉奋发、风雨同舟的团队,组内教师们对自己团队的一个共同感受就是“和谐”。学校英语教研组组长闫宁说:“我们英语教研组共有20位女教师,相处起来都能互相理解,帮助彼此。”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时间,这便是组内教师们一同讨论、交流经验、学习进步的时候,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总会无私地向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帮助她们快速成长。“学校非常注重师资的培养,新教师入职后就和老教师‘帮扶结对’,指导我备课,从教和学两方面帮助我分析教学规律,对我的帮助很大。”令青年教师孔华印象深刻的是,她每次讲公开课,全组的老师都会认真听课、做记录,课后提出反馈意见,并耐心地帮她修改课件。她教学水准的提升离不开对备课与讲课的一次次反思改进,更离不开老师们的帮助、陪伴和见证。
“在生活中学习,在真正的应用场景中去学习,学生才有更多的主动性,这是我们教研组在课程创新时一直秉持的理念。”英语教研组组长闫宁介绍,为了让学生学好课本,促进学生有趣、有效地学习,教研组尝试为学生分层布置作业,设计特色性作业,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语用环境,教研组依托英语社团开展英文歌曲、诗歌朗读比赛、英语综合知识竞答等英语实践活动,带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从教24年,英语教师杨宁深知英语应用能力对于孩子们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上,她重视课前热身环节,课前3分钟让学生开口读英语快速进入状态,并根据不同单元话题设计不同的课堂导入形式;课上,她将单元教学结合生活实际、时事热点,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课堂‘活泼’了,学生才愿意去学,这堂课的效率才会更高。而情境式体验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杨宁说道。
几年来,英语教研组立足校本教研,改革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全组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整体提升。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各类比赛、评比活动,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获评区级先进教研组。“本学期,教研组将继续共同学习进步,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探索实践新课程标准。”闫宁说。
济宁市第八中学英语教师闫宁
情境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从容淡然,说话语气温和,这是济宁市第八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闫宁给人的第一印象。21年的教学经验,让闫宁对于教学有着更周全,更独到的理解。“英语是一门集语言学习和兴趣提升的课程,除了‘听说读写’的知识学习,我的课堂上还会融入一些课本之外的东西,使其一定不能缺少趣味性。”对于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她常以探究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开拓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为了给孩子们上好一堂课,闫宁不断更新、融入、思考,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教材。在课堂上,她常以课堂听写、课下抽查、面批作业等方式督促学生们抓好基础知识落实。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使学生端正思想、互相学习,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因材施教、分层辅导,教师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成绩好些的同学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成绩落后的则帮助他们综合解决困难点,要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闫宁说。
想要给学生成长注入“一杯水”,教师无论从专业的高度还是做人的品质,都要有满满的“一桶水”。工作之余,闫宁也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探究,努力钻研教材,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先后发表论文《浅谈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导入》《“小帮派”变“大集体”》等,参编《英语同步学习》《快乐阅读》等教辅书籍,参与市级规划课题《培养学生感恩心理的研究》《深化分层施教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与研究》等研究并已结题。先后获得校级骨干教师、区级优秀班主任、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区级基本功一等奖、全国电子白板课二等奖等荣誉。
作为学校英语教研组组长,闫宁带领教研组的教师们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并发挥骨干引领作用,指导青年教师们磨课、听课、评课,从教案到作业,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艺术,十分认真负责。2018年,校英语教研组被评为任城区“先进教研组”,她本人也被评为区级优秀教研组长。“未来,我希望在课堂上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把英语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闫宁仍在不断追寻自己的下一个目标。
济宁市第八中学数学教师麻亭斌
合作探究,打造45分钟高效课堂
“数学之美在于简洁和严谨,只有专业知识过硬,教学生才能深入浅出,让学生感兴趣。数学教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维能力。”对济宁市第八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麻亭斌来说,如何将数学中枯燥的定理、不变的公式、乏味的计算在自己的课堂中变得“平易近人”,是他一直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能跟在教师后面“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在麻亭斌的课堂上,他十分注重课堂设计,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课后,他注重加强课堂练习,提升学习效率和知识落实,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备课时,麻亭斌常备常新,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作为一名教研组长,他做好新课改的模范带头人,积极探索和推广“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学生主动发展和在教学、课程改革中共同成长。先后荣获任城区优秀教研组长、区级优秀班主任,市级大家访先进个人、区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28年的教育生涯中,麻亭斌强烈感受到,唯有真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才是为师的根本。担任班主任期间,麻亭斌几乎每天早来晚走,陪伴学生每一天。同时,利用课间等点滴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保证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在他看来,不仅所带班级成绩优秀,还要带出一个有素养的班级。所以他平时总会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找准谈话时机,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真心关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课堂生动有趣的老师,做一个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的老师,麻亭斌在28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成为学生敬畏喜爱的严师益友。
济宁市第八中学语文教师张春红
赏识教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人说,要“爱一行,干一行”。可对从教12年的张春红来说,其实更应该是“干一行,爱一行”。“只要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把课讲好,待学生好,就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三尺讲台,她用心书写着育人篇章,用青春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先后荣获“区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区级优秀班主任”“市级一师一优课”“市级家访先进个人”“区优秀教师”“区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
参加工作至今,张春红便一直担任着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她从思想工作入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教育,倡导赏识性教育,努力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坚持从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和科目发展的平衡性出发,为每个学生“定制”成长目标,明确奋斗方向;利用课间点滴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保证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在不断钻研中,张春红不但实现了自我提升,还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我们真心对待孩子们,孩子们会感受到我们真切的爱。”能够参与孩子的成长,看到他们的进步,在张春红看来是作为教师最大的快乐。曾有一位学生,入学时行为习惯不好且缺乏自信,家长也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理。在了解情况后,张春红多次利用课下时间找他谈话,帮助他树立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用优异成绩来证明自己。学习上的悉心帮助、生活中的点滴关切,让这名同学的学习有了质的飞跃。“他初中毕业后,我们一直保留着联系,从重点高中到重点大学,去年他又取得了澳门大学免费交换生资格。”言语间,张春红满满自豪。
“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不但应该有一桶水,而且应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在教学中,张春红不断自我充电,努力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专家学习,努力构建自己理想的教学模式。课前,张春红用心完成每一份教案,多读、多写,多学习;课后,她认真记录教学反思,勤于总结,以便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并做到学以致用。“用心去教育学生,用情去培育学生。”张春红说,选择教育,自己无怨无悔。她也坚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