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兰新客专甘青战线的一员“干将”,始终战斗在一线,奋战在施工的最前沿他曾在一年内仅回家2天,曾“扎根”一个点2个月,曾在一周内徒步上百公里在现场来回工作,曾数次在施工中直面危险而岿然不动,以实际行动塑造了“艰苦不怕吃苦”的新时期铁路建设者形象,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拼命三郎看懂的都不是一般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拼命三郎看懂的都不是一般人(甘青线上的拼命三郎)

拼命三郎看懂的都不是一般人

他是兰新客专甘青战线的一员“干将”,始终战斗在一线,奋战在施工的最前沿。他曾在一年内仅回家2天,曾“扎根”一个点2个月,曾在一周内徒步上百公里在现场来回工作,曾数次在施工中直面危险而岿然不动,以实际行动塑造了“艰苦不怕吃苦”的新时期铁路建设者形象。

他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把对铁路事业的无限忠诚化为直面困难时的勇气和定力。不管什么时候,他总是一马当先,勇往直前,他,就是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电气化公司兰州分部接触网三队队长张长海。

勇挑重担 甘青线上排头兵

2012年以来,接触网三队历经队长更换、人才流失等磨难,人心惶惶,为将作业队从新带上正轨,在领导的期盼下,张长海顶住压力,挑起重担赴三队担任作业队队长。在作业队的第1个月,他一心扑在维稳工作上,日日约访员工,利用各种时间、采取不同方式,释放自己亲民的信号,鼓舞员工的信心,对一时想不通的员工及时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在项目部的坚强支持下,张长海充分运用自己多年在一线的经验,经过一个多月锲而不舍的辛勤努力,将一个即将散架的作业队,带出泥潭,走向正轨,得到了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在这一个月的施工生活中,他与作业队人员一起进现场,走区间,同吃同住,成功笼住了作业队的心。

作为甘青线兰州分部施工第一线的排头兵,自开工伊始,他仅用数天就完成了作业队的筹建工作,人员、设备及规章制度、职责分工全部到位;他不顾发高烧,挂着吊瓶昼夜组织人员,确保了施工的迅速启动。面对施工重任,他始终冲锋在前,无数次的起早贪黑;面对艰险,他更是坚决顶住压力,敢于动真碰硬。在甘青线百日大干期间,张长海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带领施工人员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地投入施工,7天内行程数百公里,协调180多人,组织作业队、协作队伍拿下40公里战线。

恪尽职守 披肝沥胆创一流

“我选择了铁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已经选择了奉献”,这是他的座右铭。在工作中,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将勇夺一流作为前进坐标和奋斗动力,不断推动作业队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作为基层施工管理人员,他深知拥有一支施工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施工队伍的重要性。针对作业队在施工中认识不足等问题,他根据公司下达的文件,组织起草了《作业队管理办法》《安全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等一系列作业队文件,在施工过程中,他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积极主动搞好现场施工的技术指导工作,对每一道工序,他都亲临现场认真监督和指导;对每一个细节,都要亲自复核。对工人提出的问题和疑问,总是热情地给予详细讲解,并对他们提出的好的建议和施工方法积极予以采纳,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也减少了相应的投入。

施工中他始终坚持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全面掌握施工规律、特点及动向和进展情况,做到对现场全面负责,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予以纠正,避免了返工现象的发生,确保了管段内的工程质量。在高家山隧道安装吊柱时,由于交叉施工,视线不好等原因,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工程进度缓慢,难以达到预计的要求。他通过观察,发现所使用的工具并没有得到施工人员的合理利用,通过实地示范,详细讲解,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保证了工程的按时完成。

殚精竭虑 忠诚执着献青春

虽然在铁路战线上让领导和同事们交口称赞,在“施工”战场上永远冲在第一位,在甘青战线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当张长海提起“家”时却满怀愧疚。他曾经“扎根”作业队200多天,以“队”为家;曾经连续6个多月都没有时间去看一眼自己幼小可爱的儿子;无暇去问候一声年迈的双亲,多少年来,他始终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小家”让位于铁路事业。

节假日或晚间,若没有在作业队看到他,就肯定是到现场加班去了。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殚精竭虑,连续几个昼夜不休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长时间、无规律、高强度的紧张工作和生活,再年轻的身体也熬不住,但他却依然孜孜不倦,默默奉献。工作上,他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施工任务一天没完成,就一天想着它、放不下心。不管干什么,他总是一马当先,勇往直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感染、去激励员工,赢得员工的心,锻造了队伍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锐气。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到信念坚定、坚韧不拔,让小事成就大事,让普通成就非凡,这就是张长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