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农民进城谋生的故事勤劳、忠厚、善良、年轻力壮、充满活力与斗志,这是小说一开场进入我们眼帘的主人公祥子的形象,他的身上几乎具备了所有美好的品质,但是在经过一系列打击,尤其是"三起三落"和小福子的死,使他的希望彻底破灭,他也对生活完全丧失了信心,逐渐成了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通过整篇小说,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个人主义的行不通,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关系的思考和探讨,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骆驼祥子的个人主义观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骆驼祥子的个人主义观念(骆驼祥子体现出的个人主义观念)

骆驼祥子的个人主义观念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农民进城谋生的故事。勤劳、忠厚、善良、年轻力壮、充满活力与斗志,这是小说一开场进入我们眼帘的主人公祥子的形象,他的身上几乎具备了所有美好的品质,但是在经过一系列打击,尤其是"三起三落"和小福子的死,使他的希望彻底破灭,他也对生活完全丧失了信心,逐渐成了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通过整篇小说,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个人主义的行不通,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关系的思考和探讨。

一、祥子的个人主义观念

祥子孤身一人来到北平,在试过所有卖力气为生的活后,他锁定拉车这一行。"正如土地是农民的象征一样,车对祥子也是车夫身份的象征",所以他给自己定下了首个目标——一定要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很敬业,从不投机取巧;他很勤奋,不管多晚,一天非得拉够车份儿;他很节俭,省吃俭用,不抽烟、不酗酒,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他很沉默,一方面他本来就沉默寡言,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不能完全听懂其他车夫的话,而自己也不想去沾染,浪费时间。就这样咬牙坚持了三年,祥子终于买上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祥子也不例外,在自己终于买上了车,一切似乎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城外大兵抓人的事儿闹的沸沸扬扬,而祥子一心只想拉自己的车,赚钱!攒钱!买车!他完全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对外事不闻不问。终于,飞来横祸使祥子懵了,不但衣服没了,自己辛辛苦苦,风里来,雨里去攒钱买来的车也没了,而且还要给人做杂役。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祥子这一次终于吃了大苦头。

梦想的实现离不开个人的奋斗,但是绝不是祥子"封闭式"的个人主义的奋斗。外界的变化与我们的为人处事盘根错节,两者不可分割。做成一件事,总是需要借助外力,不管是物力、人力还是财力。我们处在一个关系社会中,不管是人、物、事还是关系、社会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当中,我们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封闭式"的安稳与成功,老舍的一句"人事不能独活的"便道出了万千。

匪兵的抓捕并没有击垮祥子,他仍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只不过这一次得从头来过。这一时期的祥子已经有了某些改变,虽然他还是保持了个人的一些良好习惯,但是因为急于求成,他抛却了以前优良的正义与善良的美好品德——抢别人生意,不但抢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的生意,甚至不放过老弱病残的活儿。他像一只饿了的疯狗,他的眼里只有钱。他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一切都是为了买车,买车后我就不这样了。这时候的祥子已经开始堕落,道德也有所下滑,以前他的个人主义并不损害别人,也伤害不了别人的利益,但现在却是做着有可能危及他人生命的事儿,而他自己却还振振有词,觉得很是有理儿。

"买车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上自己的车,他简直是白活"。我们可以理解祥子对买上自己的车的渴望与热切,但是成功的方式不止一种,而祥子恰恰选择了伤害别人的一种。更甚至给自己找了自私、无法说通的借口。我们应该知道,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去违背道德不是借口,因为自私去伤害别人更不是借口,原则问题应寸步不让。个人主义的观念使得祥子做事总是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他总是"有理"的,个人主义的观念在祥子的思想中又增加了深度,个人主义的意识也随之增强,自己也越来越往下坠。

个人主义太强总归是不好的,被抓过一次的祥子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他把这归结为天意,是天意、意外让自己丢了车,却没有想过是自身原因,所以个人主义的祥子又进入了"封闭式"的奋斗。他从来不去关心周围的情况,也不加入到别的车夫聊天的行列,他以为只要自己使劲拉,拼命奔,他的心愿就又会实现。但曹宅的变故,孙侦探的敲诈,虎妞的诱惑与欺骗,又让他回到了狼狈的、一无所有的境地。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凡事有因必有果。祥子以为只要自己勤奋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却忽略了周围的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在遭遇被匪兵抓走后,仍然天真的以为都是天意如此,自己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说是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这个问题,不能正确地认清自己,导致受到了接二连三的打击。如果祥子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做法欠妥,自己也积极地关注周围的动静,积极地融入到环境当中,并预备好自己的一套应对方案,那么这些打击是否会有或是是否会如此之重都是未知的了,在我看来,即使避免不了,也不会打击的这么重,这么彻底。

我们应该养成这样的一个好习惯——爱动脑、爱思考。善于也习惯从一件事情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不必要的错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一件事和不断地提升完善自己。让自己在为人、交际、做事等方面少碰壁,少走弯路,活的更加的如鱼得水。

被一系列变故打击的垂头丧气的祥子终于没有忍受住虎妞的诱惑,上了虎妞的套,心不甘情不愿的与虎妞结了婚,也平稳的过着生活。但是生活如戏,在每天拉着用虎妞的钱买的车,累并充实着的忙碌中的祥子,在即将为人父的喜悦中的祥子,终于觉得生活的希望重新回来的祥子,却又遭到了现实的无情的重创。因为虎妞是高龄产妇又饱受错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而很少运动,所以生产时难产,母子皆离开人世。

虽说祥子也想了办法,但最后却在几十块钱请医生救助的时候胆怯了,他眼睁睁地看着虎妞咽了气。我们知道,祥子对虎妞是没有什么亲情可言,他对虎妞有的只是憎恶,但虎妞已然是他的妻子,还怀着他的孩子,就应该担起自己的责任,祥子不念夫妻之情,但也应该念父子之情,虎毒尚且不食子,更何况是人呢?但祥子受够了和虎妞的生活,也怕担上一身债务,最后终是选择结束这一切。

如果说,之前的个人主义还只是小打小闹,但到现在,祥子的个人主义间接的送了人的性命。他的自私,他的狭隘,他的个人主义,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有时候,小打小闹可以犯错,但在面对原则问题、大是大非上,我们应该保持清醒与理智,不能让步,也不能退步,你今天退了一步,明天可能还会后退,到最后,自己的底线越来越低,道德越来越低,伤害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这种后果是无法估量的,这种可怕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应该紧守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保持自己的良知与道德。

黑暗低潮中的祥子遇到了小福子,他与小福子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祥子爱小福子,他觉得小福子没有一处是不美的,他觉得小福子与他是那么的般配,但一想到娶了小福子还要照顾她酗酒的父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他就退却了,他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去担负起这个责任。在面对爱情与现实时,他被现实打败,他被现实磨的没了"棱角",没了"脾气"。但小福子呢,难道她就不知道祥子仅仅是一个车夫,每天的收入就那么可怜的一丁点儿吗?她就不知道跟了祥子以后还是要过苦日子吗?不,她知道,她自己的父亲就是车夫,她从小生活在车夫家庭里,即使祥子比自己的父亲要强、能干,但生活并不会因为你的努力向上就会特别优待你。在这一点上,祥子没有小福子的勇气,小福子有跟祥子吃苦的决心,有跟他一起创造属于他们的未来的决心,而祥子似乎已经被生活所折弯,伴随着三起三落的跌宕起伏,他几乎认命了——"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他只考虑到了与小福子结婚之后自己的潦倒处境,却没有想过,小福子自己一个人照顾父亲与弟弟的不易,没有想过与小福子相互扶持、共同努力,比起说他爱小福子,倒不如说,他爱的到底还是他自己。

个人主义观念在祥子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任何事情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他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最后的决断也得看看是否对自己有利,他完全被个人主义支配,成了个人主义的傀儡,他活的愈发小心,愈加胆怯。

但是,沉沦的祥子最终还是幡然醒悟,想要重新过上体面的生活,但生活似乎却总是跟他开玩笑,在这个时候,小福子死了。这对于祥子来说,就是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彻底的堕落了。"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的往下坠。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因为自己的不幸,他开始像报复似的对待社会,他偷,他骗,他设计害别人,所有的美好品质在他身上不复存在。他现在只为了自己而活,丝毫不顾及别人的境况、感受。

个人主义在祥子的生命里贯穿始终,他为达目的渐渐抛弃了尊严与道德,慢慢损害别人的利益直到害了阮明的命。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堕落至道德、人性的深渊。他处处为自己,却在自己的整个生命历程里没有什么成功可言,他忽略了周围的环境,他的耳朵像是塞上了两团棉花,听不见周围人的议论;他的眼睛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黑布,看不见周围人的表情、行动。他浸没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不到"集体,更别谈什么集体主义,而集体主义恰恰是在中国这个关系社会里必不可少的,集体主义在很多情况下很大程度上是先于个人主义而存在的,我们不能忽视,相反,我们要特别的重视,甚至把他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做成一件事的必然要求。祥子够努力,够坚强,够有毅力、有资本,却单单落下了最重要的集体,所以,他必然走向你灭亡。

生活,似乎总是喜欢捉迷藏,捉弄人,他总是会不经意的出现,找到你,给你大大小小的打击。但是我们要相信,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助你前行的坦途,也有使你止步的泥泞与坎坷。人的好运和厄运都是有限的,就算命运给予我们无情的打击,我们也要对未来留有希望,说不定下一刻,好运之神就会降临到你身上。

二、虎妞和小福子的个人主义观念

能干的虎妞是车厂里的一把好手,与父亲把车厂打理的如铁桶一般,但同时,她又是一个又老又丑,红袄白牙、泼辣厉害的女人。个人主义观念在她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虎妞和祥子不完全一样,享乐的生活是她消极个人主义思想的结果"。 她为了与祥子结婚不择手段,先是仗着祥子的憨厚、老实引诱他,后又利用祥子的单纯、善良欺骗他。"婚夕,祥子才明白:虎妞并没有怀了孕。"靠着自己的心机、盘算得来了婚姻本来就如履薄冰,但又因为自己的不好好经营与祥子的不珍惜,婚后并没有幸福可言,最后折腾的自己丧了命。从这点上看,她是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女人,出于自己的私欲而搭上别人的幸福甚至一生,最后自己也成了牺牲品。

她不愿过贫苦的生活,花钱如流水。一开始仅仅是祥子每天进多少,她花多少,怀孕后,更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自己带来的几百块钱随着自己的嘴馋与旧的错误的思想观念渐渐被她挥霍一空。她自认高大杂院里的人一等,不与他们打交道,宁愿自己无聊,坐着发闷,也不愿"屈尊降贵"。她好逸恶劳,婚后仍然贪图享乐、安逸,没有好好经营这段婚姻。她是一个完全的个人主义者,她的眼里只有自己,她完全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好恶办事。对于自己的丈夫,她没有身为人妻的自觉,总是想着掌控祥子,甚至把祥子当成她满足欲望的工具。"对于小福子,她没有同情,欺负小福子,变态的玩弄小福子"。只要自己足够的逍遥、快活与舒畅。就连自己的父亲,也处于自己的算计当中,只不过,最后算计落了空。"她没有像祥子一样积极奋斗过,作为女人,她不思进取,只图享乐,没有同情心、奋斗心,最终注定灭亡"。

大胆泼辣的虎妞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这并没有错,但是她的不顾他人的意愿与感受的个人主义是不对的。"婚姻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步,一定要慎重选择,不能当做儿戏。它是'灵与肉'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纯粹的精神之恋和单纯的情欲满足都是不完美的。"所以,对于婚姻,我们要认真的选择,以免留下遗憾和后悔。

"小福子与祥子是同一类人,她是祥子个人奋斗的印证"。善良坚忍的她一直是小说中的正面形象,为了自己的信念坚持努力。为了养活自己的家,她被卖给了军官;被军官抛弃后,她要养活自己两个弟弟,要承受醉酒爸爸的剥削。她没办法去反抗,她只有命一条,但可怕、痛心的是,顺从、要强、不反抗无法养活自己的家人,她只能把自己变成粮食,卖自己的肉,换取自己和爸爸、弟弟的温饱。她总是先考虑到家人,再想到自己,小小的年纪承受着重重的担子。"她早上不敢早起,怕面对大杂院的男人,其实,她完全可以抬起头来面对这个世界,她没有丢脸,没有对不起别人,相反她养活了三个人"。她勇于追求自己的感情,但再坚强的隐忍也无法改善自己的命运,她终于在命运面前低头,上吊自杀了。

虎妞和小福子是两种不同的人,一个自利是为了自己,一个自私是为了他人,一个是消极的个人主义者,只知贪图享乐,一个是积极的个人主义者,努力赚钱养家,但是他们两个却是相同的命运,这都无声地向我们诉说一个事实:个人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是不行的。我们要关注周围的人与事,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相结合,在集体主义的指导下,适当维护个人主义的利益。这样,不管是对集体还是对个人都是最好的选择,才能使得利益最大化。 小福子与祥子是一类人,都是积极的个人主义者,都为了生存努力奋斗着,与命运做斗争、赛跑,但命运并没有因为他们可怜不幸的命运同情他们,照顾他们,他们始终无法改变自己的境况,没有在生活中收到一丝丝生活可能变好的讯号,终于他们只得向现实妥协,一个堕落成了末路鬼,一个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今天,虽然机遇多,大环境也好了很多,但是现状仍是无法改变的。既然我们改变不了客观的环境,让它们变得对自己有利,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努力的完善自己呢?"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们也可以努力的适应环境,当然,这是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时刻为机遇与成功准备着并敏锐地抓住,你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小福子是祥子积极奋斗的印证,虎妞作为祥子消极堕落的写照,她们都死了,集二者于一身的祥子也注定灭亡。"三个个人主义者,积极的和消极的方式与态度,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生活的戏弄,得到了悲惨的结局。

要知道,我们处在一个由集体主义思维作用下形成的"关系社会"中,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邻里关系等等。人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处理好各种关系成为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不是独立的自我奋斗。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轻视个人主义的力量,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依赖于个体而存在,我们要在"坚持集体主义为总体价值取向的前提下,以合理的个人主义作为内在发展力",以此来达到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平衡,满足个人利益需求的同时,达到集体的目标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