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暨①乎崔、杜②以來,蕭、羊③已往代祀綿遠,名氏滋繁或藉甚不渝④,人亡業顯或憑附⑤增價,身謝道衰加以糜蠢不傳⑥,搜秘將盡偶逢賞⑦,時亦罕窺⑧優劣紛紜,殆難覼縷⑨其有顯聞當代,遺迹見存,無俟抑揚⑩,自標先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书谱解释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书谱解释版(书谱读译王根权著)

书谱解释版

一、原文

暨①乎崔、杜②以來,蕭、羊③已往。代祀綿遠,名氏滋繁。或藉甚不渝④,人亡業顯。或憑附⑤增價,身謝道衰。加以糜蠢不傳⑥,搜秘將盡。偶逢賞⑦,時亦罕窺⑧。優劣紛紜,殆難覼縷⑨。其有顯聞當代,遺迹見存,無俟抑揚⑩,自標先後。

二、注释

①暨:到,至。

②崔、杜:“崔”,崔瑗( 77年—142年),字子玉,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崔骃之子。东汉书法家,官至济北相。少时好学,能传父业。章草师从杜度,点画精微,后人称之为“草圣”。又工小篆。著有《草书势》《篆书势》等五十七篇。“杜”,杜度(生卒不详),字伯度,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御史大夫杜延年曾孙。东汉书法家,善章草。崔瑗、张芝俱师之。

③萧、羊:“萧”,一说萧子云。萧子云(487年—549年),字景乔,南朝梁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宗室,仕梁至侍中,国子祭酒。工书,善草、隶。学钟繇、王羲之而微变其体,为时所重。一说萧衍。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齐梁时文学家,南朝梁武帝。在南齐时,历官宁朔将军、雍州刺史。和帝中兴二年(502年),通过“禅让”的形式,代齐即皇帝位,建立梁朝。萧衍在位48年,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期,经济有所发展,政局比较安定。晚年,由于诸皇子争夺皇位的继承权,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太清二年(548年),萧正德勾结东魏降将侯景叛乱,攻入建康。萧衍被囚台城,次年饿死。“羊”,羊欣(370年—442年),字敬元,南朝宋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官中散大夫。书法得王献之亲授,名重一时。时人谓:“买王得羊,不失所望”。撰有《续笔阵图》《古今能书人名》各一卷。

④藉甚不渝:负有盛名,久而不衰。“藉”通“籍”。 “渝”,改变。

⑤凭附:凭借,依附。

⑥糜蠧不传:因糜烂虫蛀损坏,而不能流传下来。“糜”,糜烂。“蠧”,虫蛀。

⑦缄赏:小范围的观赏。

⑧罕窥:少见的观赏。“罕”,少。“窥”,看。

⑨殆难覼缕:恐怕难以详尽并有条理的品评。“殆”,恐怕,大概。“覼缕”,委曲原由,详尽而有条理。

⑩无俟抑扬:无须等待褒贬评论。“俟”,等待。“抑扬”,犹褒贬。

三、译文

从崔瑗、杜度的出现,到萧衍、羊欣的推出。这三百年期间,经历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各朝各代都有书法名家出现,被载入书法史册的书法名家日渐增多。那些史册上有名姓记载的书法家,其中,有的人凭着自己的书艺负有盛名。其后,人虽然死了,书名却久享不衰。其中,也有一些人,其书名是凭借显贵的地位得来的。人们对其书作的看重,实际上是对其显贵地位的看重。这些人死后,其显贵地位没有了,其书名也就渐渐地湮灭了。由于时代的久远,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关评论书法、书家的文牒,有的佚失,有的被毁。再加上糜烂、虫蛀等原因,大部分都已失传,有幸存留下来的,已被人们搜寻的差不多了。那些有幸存留下来的文牒,均被收藏者视为珍宝,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拿出来展示于人的。偶尔予以展示,展示的时间很短暂,能看到的人也很少。那些文牒的内容质量有优有劣,文本有的完整,有的残缺严重。若要对它们一一加以考证品评,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些文牒能留存于今天,已经是一件备受关注的事情了,单就其史料价值而言,已经是非常之珍贵。鉴于这样一种情况,也就不需要再对其内容的优劣进行褒贬评论了,根据它们所处时代的先后,自然排定其书名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