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

古今不见古今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1)

这就是《登幽州台歌》最有魅力的地方。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今不见古今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

这首唐诗写得不拘章法,直抒胸臆 ,气势横绝。

陈子昂这首诗凄怆与宏大,是唐诗中少有的。二十二字,真的是可以泣鬼神。

那种怀才不遇的悲愤,那种想遇明君的强烈的欲望与个人历史宿命结合在一起。

穿越千年,再读此时还能感觉到那种诗人灵魂中强烈的不甘心平凡的冲动与欲望。

陈子昂不是简单的文人,如果只是文人,写不出这种战场上的凄怆。

文人的笔墨中战场是绚丽而壮美的。

而真正的战场呢,是残酷而寂寥的。

天地永恒,人在历史与宿命之间的渺小,是那么的深刻。

陈子昂在随军打仗时,向主帅献策。

而主帅不采纳他的献策,而且把他降职。

当他登上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为国家大业延揽贤才的故事,以这首诗抒发内心的激愤与孤独。

人的悲欢是不相通的。人类的孤独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读此书,能感觉到那个身单影只的陈子昂孤独的背影。

古今不见古今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