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亚历山德罗维奇·鲁缅采夫(1725—1796),陆军元帅,1725出生于莫斯科,将门出身。6岁登记为禁卫军列兵,15岁起担任军官。曾参加1741~1743年俄瑞战争。18岁任步兵团长。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末年)参加莱茵河远征。

沙俄著名元帅(沙俄的那些名将)(1)

七年战争期间鲁缅采夫任旅长、师长。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初期一度失宠,调任小俄罗斯(乌克兰)总督。1768~1774年俄土战争期间任集团军司令。1770年晋元帅,同年夏率部沿普鲁特河左岸南下,以少胜多,连战皆捷不久鲁缅采夫取得了拉尔加河口大捷,以自己1倍的伤亡换取敌人10倍的损失。至1771年底控制多瑙河下游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随后渡过多瑙河,于1774年6月攻占土军舒姆拉、鲁什楚克和锡利斯特拉要塞,并向巴尔干山脉推进,迫使土耳其签订《小凯纳尔贾和约》。次年任小俄罗斯总督兼重骑兵司令。1787~1791年俄土战争期间复任集团军司令,因与总司令Г.А.波将金意见相左,1789年从前线被召回。1794年第三次瓜分波兰期间,与苏沃洛夫共同拟定作战计划,任侵波俄军总司令,但因年迈未到职。

他继承和发展了彼得一世进攻作战思想,不拘泥于传统的线式战术,重视建立和使用预备队,强调正面突击和侧翼突击相结合以及诸兵种密切协同。著有《指南》、《军规》等。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1730-1800年),陆军大元帅,1729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上将参政员。

沙俄著名元帅(沙俄的那些名将)(2)

苏沃洛夫的战斗生涯开始于七年战争(1756—1763年),1759年起任俄国作战军队大本营参谋,1761年指挥独立支队,1762年9月晋升为上校1770年授予少将军衔,1773年参加俄土战争(1768—1774),1774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776开始长期指挥驻克里木和库班的军队,1786年晋升为陆军上将,参加了俄土战争、波兰战争,1794年晋升为陆军元帅,随后他写成《制胜的科学》。苏沃洛夫不仅是伟大的战略家,而且是卓越的战术家。苏沃洛夫的特殊功绩在于完善同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队战术,他认为火力对于夺取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他把以死相搏的白刃突击的技艺提到空前的高度。苏沃洛夫的战术是建立在周密了解情况、行动迅速突然的基础上的。并提出观察、快速和猛攻三项战术原则。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列普宁(1734一1801年),俄国元帅,俄国贵族军人,生于圣彼得堡,早年参军,参加过1756一1763年反对普鲁士的七年战争、1758年晋升上校,1762年晋少将。任驻柏林大使。1763改驻华沙。

沙俄著名元帅(沙俄的那些名将)(3)

极力维护俄国对波兰的支配地位,1767年唆使亲俄罗斯的贵族组成拉多姆同盟,当1768年同盟夺取华沙,将女皇的前情夫扶植为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并召开议会时,他在俄国军队的支持下胁迫波兰议会承认俄国有权干涉波兰,结果导致波兰爆发内战。其中不服俄国的一派向奥斯曼土耳其人求助,第五次俄土战争爆发,他调土耳其战场任中将军长。1771年任驻瓦拉几亚俄军司令,在布加勒斯特打败土耳其军队。1775-1776年任驻伊斯坦布尔大使。1779年以全权代表身份出任结束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的特申会议,1788年第六次俄土战争时他是俄国最优秀的指挥官之一,率军和乌沙科夫的舰队联合围攻奥恰科夫要塞。1791年格里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波将金死后他接任总司令。默钦会战中击败土军主力,迫使土耳其人接受《加拉茨停战协定》。1794年任立陶宛总督,率军镇压安德热·塔得乌什·博纳文图拉·科希丘什科领导的波兰人民起义,并第三次瓜分了波兰。1796年晋升陆军元帅,1798年被派往普鲁士和奥地利,以求结盟反对法国督政府,但因普鲁士反对未能完成任务,回国后被免职。

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库图佐夫(1745—1813年),俄罗斯帝国元帅,生于圣彼得堡,1759年毕业于炮兵学校,同年入伍。1774年在阿卢什塔同土耳其军队作战时,头负重伤,失去右眼,故有“独目将军”之称。

沙俄著名元帅(沙俄的那些名将)(4)

1790年,在攻取土耳其的伊兹密尔要塞时,战功卓著。1794年起任士官学校校长、驻芬兰俄军司令和立陶宛、彼得堡省长。1805年,在第三次反法联盟对拿破仑一世战争中,任驻奥地利俄军总司令,先后在阿姆斯特丹和德累斯顿挫败法军,但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败给法军。1811~1812年率军击溃土耳其军队,迫使土耳其签订《布加勒斯特合约》。在1812年拿破仑一世发动对俄战争时被任命为总司令。在博罗季诺战役中消耗法军实力之后,制定“焦土战术”,坚壁清野,主动放弃莫斯科,经过充分准备,进行反攻,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同年12月获斯摩棱斯克公爵衔。1813年4月28日,库图佐夫在追击拿破仑一世途中病死于德国的博莱斯瓦维茨城。

库图佐夫吸取了俄国优秀的军事思想和艺术,考察过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逐步形成了一套先进的军事思想体系,如: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于主攻方向;积极组建和使用预备队;注意鼓励和调动士兵的积极性,尤其重要的是创造了战略防御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