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扬文学(英国通俗文学鼻祖班扬)(1)

图片

不管是地位多么尊贵、财富多么充裕、外表多么靓丽、家世多么显赫、行事多么果断的人,总是需要在精神上信仰着什么的。一个失去信仰的人,就如同一棵无根的芦苇,在猛烈的风暴中四处摇摆,随时都有折断的危险。而那些内心有着坚定信仰的人,即使遇到再大的挑战,也会一如既往地朝着最初的目标迈进,直到满怀激情地实现了它。

在人类庞大的信仰体系中,宗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商人、渔夫、厨师、木匠、律师、医生、画家、歌者,几乎各个阶层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自由地出入宗教这座人类精神上的“避难所”。在广大信徒心中,班扬成为了他们人生旅程中的引路人,让心灵饱受折磨、灵魂不得安定的失路者重新找到了人生方向。

班扬是谁呢?他是如何引领千千万万陷入迷茫与困惑的人们获得救赎、得到鼓舞的?

1628年11月,约翰▪班扬出生在英国贝德福德市南约1英里的一个小村庄。约翰▪班扬的父亲是个补锅匠,一家人过着贫困的生活。由于家境贫寒,约翰▪班扬只接受了基础教育。

1644年,英国内战爆发,16岁的班扬加入了国会军。退役回乡之后,他子承父业做了补锅匠。在战争的残酷、民众的贫弱、经济的贫乏等多种冲击之下,班扬经历了心灵危机,1653年加入当地的一个新教组织,从此命运发生巨大转变。

由于非法布道,班扬被政府当局判处非法传教而2次入狱。在长达12年的牢狱经历中,班扬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先后写出了《圣战》、《功德无量》、《天路历程》、《贝曼先生传》等作品。出狱之后,班扬一直为传教奔波忙碌,最后在探望信徒的路上身患热病。1688年11月,班扬逝世,享年60岁。

班扬被公认为英国通俗文学鼻祖,为文学大众化、口语化、通俗化以及英语语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班扬其人虽然已经去世,其诸多佳作仍然流传于世,当时乃至后代的读者们从这些作品中获得了新奇的感受和深刻的体会。《天路历程》作为班扬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自问世起就大受欢迎,这本书在班扬去世之前已经发行了10版。

1853年《天路历程》被翻译成中文,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1部西方长篇小说译著。 这部作品在全世界各地已有多达200余种译本,是除了《圣经》之外流传最广、翻译文字最多的书籍。看到此处,你是不是有点好奇《天路历程》是一部怎样的书?别急,往下看。

《天路历程》全书共分为上下2卷。在上卷中,书中的叙述者在梦中看到一个叫做“基督徒”的人正在读一本书,知道自己居住的城市将会遭到天火焚毁,惊恐不已。此时,一个叫“传道者”的人指点他必须逃离自己的故乡,前往天国。基督徒背负着世界的重担,从此踏上了勇敢而坎坷的历程,努力为他人也为自己寻找救赎。

在下卷中,基督徒的妻子“女基督徒”和孩子们在一个叫做“无畏”的人的指引下,前往天堂朝圣。这两次旅程,同样充满艰难险阻,同样是希望摆脱庸俗的束缚,进而获得灵魂的拯救。

当然,两趟旅途也有大不相同之处。在上卷之中,基督徒是独自上阵,作为真理的追寻者他将独自走上朝圣之路。在下卷之中,各种类型的基督徒因为到达天国的目标而紧密团结在一起,他们组成了一个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充满爱意的群体。共同克服困难的种种举动,反映了基督们身上所具备的友善、宽容、善良、勇敢等品质,赞扬了朝圣者们一往无前的勇猛和顽强。

书中的基督徒苦苦寻觅、想要去天国朝圣。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实现灵魂得救、思想自由。让人们遵循基督教义,并通过不断战胜自身弱点与身外的邪恶来获得拯救,是《天路历程》弘扬的主旨。

“快乐谷”、“名利场”、“自负谷”、“消沉泥沼”、“死亡之河”等的存在,本来就具有着浓重的象征意味,更像是一个手无寸铁之人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手足无措,但还是迎着风浪奋力前行,最终在经历过风雷霹雳的洗礼后成熟起来,抵达了可以诗意栖居的圣洁之地。在此过程中,凡俗之人只有经受住来自权利、地位、美色、金钱、邪说、恐惧等的考验与诱惑,才能锤炼出高风亮节的品行,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与解放。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天路历程》充满了浓浓的宗教意味。在人物命名方面书中主人公的4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马太、撤母耳、雅各以及约瑟,这些命名与《圣经》中的人物如出一辙。基督耶稣的12个门徒中就有一个叫马太;撒母耳是以色列卓著的先知;基督耶稣的弟弟叫雅各,他是早期基督教会的领导者之一;雅各的儿子叫约瑟,他是雅各的第11个儿子。

就基督教的拯救教义而言,《天路历程》与《圣经》所宣扬的观念是一致的。基督教徒的拯救之路,其实是人打破狭隘的自我认知,实现精神维度进步、自我超越的过程。在这条路上,一个人的灵魂要经历忏悔反省、克制欲望、除恶扬善、关爱他人等阶段,最终才能实现自我完善,达到一种圆融完满的状态。

《天路历程》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了独特位置,其影响历久弥新。 就其文学价值及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而言,《天路历程》足以和《格列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以及《坎特伯雷故事集》相媲美。对灵魂救赎感兴趣的朋友,可认真地读读此书。

祝愿那些在生活中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人们,在看过了这个世界的光明与黑暗之后,能够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信仰,成为有能力享受爱也有能力守护真理的卫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