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平等的思想早已经深入人心,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逐渐上升,很多重要的岗位都出现了女性的身影。但在男权为主的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和如今可谓是天壤之别,不仅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反而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品。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纳妾”。对于“纳妾”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影视剧中的皇帝就是它的“坚定执行者”。不仅仅是皇帝,在古代达官显贵、富贵人家都是可以纳妾。那么古人从何时开始纳妾呢?
“纳妾”由何而来
中国的“纳妾”风气由来已久,从母系社会转为父系社会开始,它的苗头就已经开始出现。毕竟,在古代劳动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家族的发展,生娃就成了“第一要务”。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发现了关于“妾”的记载了。随着王权制度的出现,人们对于“阶级”的概念越来越明晰,纳妾也逐渐成为了很多人心照不宣的事情。在“纳妾”发展的过程中,皇帝成为了最大的推动者,“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可不是说说而已。无论是千古第一的秦始皇还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对于“娶媳妇”都非常热衷,后宫佳丽无数,最令人惊讶的是古代“后宫之最”的人竟然是成就了“开元盛世”的唐明皇李隆基,各类妃嫔与宫女多达数万人,想来那时的男人们对于这个皇帝应该充满了“幽怨”之感。
皇帝既然都这样,那下边的大臣、官员以及民间自然也会“效仿”。“纳妾之风”也逐渐盛行开来,成为了人们认可的事情。女性即便不愿意与人共侍一夫,但也觉得这样合乎礼法。比如,汉武帝时期著名的谋士东方朔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海王”,在某次和汉武帝一起吃饭时,提及到自己“正室夫人一位,妾室不计其数”,更令人惊奇的是,他说自己喜欢美女,妾室每年都要换一批。再比如风流潇洒、放浪不羁的诗仙李白,也曾娶妻四次,妾室更是不计其数,李白对于此“人间乐事”更曾赋诗一首:余亦如流萍,随波乐休明。自有两少妾,双骑骏马行。而随着纳妾成为了当时社会的“共识”,相应的规范与制度也随之而来。
大家都知道古代阶级的观念很明确,任何事情都要体现出对于上位者的尊重。而在“纳妾”也不例外,它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妾室的数量。多个朝代都曾经明文规定过不同地位之人妾室的数量,晋朝时王公可纳妾八人,郡工可纳妾六人,一品、二品可纳妾四人,以此类推。其他朝代对此也各有规定。此外,古代对于妾的定位非常明确,妾的身份与正妻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一个人可以纳多个妾,但妻子只有一个,并且先有正室之后才可以纳妾,所以,古代的“一夫多妻制”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叫做“一夫一妻多妾制”。甚至,妾室生下的孩子也要按规定认正室为嫡母,而对于自己的母亲也要称之为姨娘。虽说历史上不乏妾室成功上位的故事,但在整体的历史背景下,妾室的地位早已经注定。
妾室的家庭地位
从“纳妾制度”的发展历程中,相信大家也看得出来,妾室的地位是非常卑微。虽说表面上与男方是夫妻关系,但实质上双方更像是“契约买卖关系”。古代尊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让家里人丁兴旺,买来一个妾帮自己的家族“开枝散叶”就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对于正室而言,妾室的地位更像是一位仆人,正室可以打骂、教训妾室,但妾室绝对不可以冒犯正室,否则就要受到责罚。
而妾室所生的子女,虽然也是男方的骨肉,但无论是在地位还是权力方面与正室所生的孩子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在官宦之家,往往都是“嫡长子”继承父辈的家业以及爵位,除特殊情况外,庶出之子基本上只能得到一部分够自己生活的家产,这还是“嫡长子”本性不错的情况下。此外,对于男方而言,可以随意处置自己的妾室,甚至可以将其当做“货物”一般进行买卖,即便男方失手杀害了妾室,也并不会有多么重的惩罚,妾室的地位由此可见一般。但也有妾室凭借着自己的贤良淑德以及为男方开枝散叶的功劳,得到了男方的喜爱,从而一举翻身,过上好日子的事,但这毕竟是凤毛麟角。
“纳妾制度”对于女性而言极为不人道,无论是对正室还是妾室而言都是一种伤害。特别是对于妾室,在这一制度下,妾室更像是“一件商品”,完全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意愿,只能默默忍受来自各方的压力。这种将个人欲望置于她人痛苦之上的制度,是非常不道德的。而且,这一制度之下,将本应属于一家人的妾室,强行划分为低人一等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为家庭的和睦埋下了隐患。
解语“纳妾制度”自诞生之初,一直延续了千年之久,一直贯穿了整个古代封建王朝,直到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让更多的女性开始重视自己的地位,女权主义也随之兴起,“纳妾之风”才逐渐消散。
但在民国时期,这一制度也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废除,民国的很多军阀、地主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很多名人也保留了纳妾的习惯。在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后,这一现象才被国家完全禁止,“一夫一妻制”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标配。如今,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女性的合法权益也有了更为全面的保护,女性也作为如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受到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