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依然是不断与大师告别的一年。我们在年初告别了爵士大师Chick Corea,又在夏天送别了滚石乐队的鼓手Charlie Watts。
最近,我们又不得不与另一位音乐大师告别——荷兰著名指挥家伯纳德·海廷克。上个月的21号,海廷克在家人的陪伴下于伦敦的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2岁。
20世纪硕果仅存的指挥大师终究还是离我们而去了。
我们在心痛中不舍,也在悲伤中遗憾。此生,我们将永远无法再次听到他的现场,再也无法享受他在奔波与操劳中,依然充满激情与生命力的音乐了。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做了一个合集,来告别包括海廷克在内,近些年离世的音乐大师们。
他们不像莫扎特、贝多芬那样遥不可及,音乐却同样伟大动人;与此同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曾来到中国演出,出现在我们的城市,出现在同一个时空,触手可及。
有人非常幸运地参与其中,留下美好而灿烂的回忆;更多的人却与他们失之交臂,错过了最后的相约,回忆起来,也是满满的遗憾。
01 海廷克:勤奋的一生告别时间:2021年10月21日
与海廷克的告别在2021年的深秋。作为国人熟知的指挥大师之一,他的离开让不少乐迷充满感伤。在过去的两周里,大家不断翻出他的专辑来听,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缅怀。他在音乐中的想象力、创造力,当然还有他的勤奋,都是给人类留下的最好的遗产。
海廷克可以说是荷兰最活跃、最年长的指挥家,一度被称为“管弦乐世界最忙碌的奶妈”。
从32岁成为乐团史上最年轻的指挥以来,他曾连续27年担任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并兼任了12年伦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的职务,同时还在柏林爱乐、波士顿交响乐团等世界一流演奏团体中担任客座指挥,在其他指挥家突然离任时,乘坐飞机过来救场。
海廷克一生灌录的唱片多达450张,不管在任何时代,他都是灌录唱片最多的指挥家之一。
中国听众也曾有机会近距离接近海廷克的音乐。2009年2月,海廷克与芝加哥交响乐团来到中国,先后于上海和北京进行演出,演出共进行了4天,表演了马勒《第六交响曲》、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和海顿《第一零一交响曲》等作品。
据说当时的门票很早就售罄了,主办方为了满足更多听众的需求,特意在过道上也加了椅子。大师的风采,给当时在场的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02 查理·沃茨:摇滚到最后
告别时间:2021年8月24日
说起理查·沃茨,或许大家都有些陌生,但说到滚石乐队,大概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理查·沃茨正是滚石乐队的鼓手。今年夏天,这位将一辈子奉献给滚石、奉献给音乐的80岁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1963年,理查·沃茨作为当时伦敦最好的鼓手,被滚石挖进了乐队,从此一待就是近60年。他也成为乐队无比重要的元素,以及摇滚史上最有名的鼓手。
2004年,查理·沃茨被诊断得了喉癌,经过短暂休整和治疗后,他依然选择和乐队一起演出。后来的日子里,尽管他们一天天变老,却从未停止过演出,用实际行动证明玩摇滚从来不受年龄限制。
2006年,影响了全球的滚石乐队终于来到中国演出,票价高达3000元,依然瞬间被一抢而空。尽管成员都已年逾六十,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呈现出炸裂的舞台表演。谭盾、汪峰、郑钧、崔健等一众明星齐聚现场,值得一提的是,崔健作为本场演唱会的特邀嘉宾,在和滚石合唱《Wild Horses》时,一度激动到现场失声。「链接」
合理怀疑,如今年满六十的崔健依然站在舞台上演出,或许正是受到了滚石乐队的鼓舞与激励。他“死在舞台上”的梦想,也是摇滚音乐人之间最深的默契。
2014年,滚石再次来到上海开演唱会,再次掀起一场无与伦比的摇滚盛宴。彼时,乐队成员最小的67岁、最老的73岁、平均年龄70.5岁。其中年纪最大的成员便是查理·沃茨。
生命的最后两个月,因为身体的原因,查理·沃茨不得不暂时缺席巡演。但谁也没想到,这次的暂停竟成了永别。
滚石乐队没有鼓手了,但音乐和摇滚精神永存。老爷子精神矍铄在舞台上打鼓的画面,是音乐最好的样子。
03 奇克·科瑞亚:为自由和创新发声
告别时间:2021年2月9日
2021年春节前夕,在我们即将迎来节日的喜悦时,又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悄然离世。传奇爵士音乐家奇克·科瑞亚因为身患罕见癌症,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时候,突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中国,因为爵士音乐的小众性,或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这并不妨碍奇克·科瑞亚的传奇与伟大。毫不夸张地说,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他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爵士音乐家,几乎每一位现代的爵士音乐家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他的音乐自由、包容、丰满,一生都在不断探索与创新:组乐队,玩电子音乐、探索弗拉明戈风格、甚至写《儿童曲集》。他早在27岁时,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音乐语言体系,所以他拥有强大即兴能力,让后人望尘莫及。
他像一部百科全书,滋养着无数喜欢爵士的音乐人。奇克·科瑞亚去世后,我们也以此为契机,做了一系列的爵士乐科普,希望大家可以从他的音乐中有所收获。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奇克·科瑞亚曾在上海举办了一场爵士音乐会,有900名听众有幸听到了这场他此生在中国的最后演出。音乐会上的大师,身着卫衣、牛仔裤、运动鞋,简单随性的装扮,如同他自由自在、不被束缚的音乐人生。
04 莫里康内:音乐天才路过人间
告别时间:2020年7月6日
喜欢电影的朋友大概没有人不爱莫里康内,每每听到他留下的那些美妙的音乐,我们都恍如隔世,不敢相信他已经离开我们一年多了。
他一生中写了500多首作品,从《荒野大镖客》到《美国往事》,再到《海上钢琴师》,每一首美妙旋律的配乐,都令人赞叹不已。
莫里康内是音乐天才,6岁学作曲,12岁就考入音乐学院;但他更是努力而勤奋的付出者,他以巴赫、贝多芬为自己音乐上的榜样,又始终尝试着在作曲技巧上的改进与创新,以打造经典的态度去创作每一首曲子。
他不仅吸纳了很多乐迷,还有数不清的导演、演员、后辈音乐人都被他折服。昆汀·塔伦蒂诺评价莫里康内为“我最爱的作曲家,不仅是电影配乐,我说的可是比肩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这级别的作曲家。”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大师,其实曾经离我们非常近。
2009年5月23日,83岁的莫里康内首次来到中国演出。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乐迷来自五湖四海,尽管现场并没有给观众下发节目单,但每首曲子响起,大家都如数家珍。那些美妙的旋律,早已刻入了每位乐迷的心底。
05 杨颂斯:倒在指挥台上
告别时间:2019年11月30日
在杨颂斯离世之前,不止一次有人提到,他是在世的指挥家中最优秀的。他曾三次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被中国乐迷亲切地称呼为“洋葱丝”。
杨颂斯的个性如同他的人生经历一样:顺遂、稳重。他来自拉脱维亚,出生在一个犹太音乐世家,父亲也是著名指挥家,母亲则是一名歌剧演唱家,从小跟随父亲学音乐,后来考入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和指挥。后来顺利成为一名指挥家,曾在卡拉扬门下学习,并一度被卡拉扬邀请做他的助手。
而对待音乐,杨颂斯也有着一丝不苟的认真。他是指挥中“最卖力气”的,没有之一。据说每次的表演,不管指挥什么曲目,在乐章之间都能看到他掏出手绢擦汗。
或许是在音乐上太过费心,又或许是家族遗传,1996年的一次演出中,杨颂斯在舞台上突发心梗而摔倒,从此心脏病就伴随了他的后半生。也因为这次的犯病,原本定好的中国之行被临时取消。谁也没想到,他的中国首演,一推就是12年。
2008年11月,杨颂斯终于来了。他执棒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来到中国,带来了那场至今依然被乐迷津津乐道的演出。2013年,原本计划再次来华演出的指挥家,却再次因为心脏问题未能成行。
2019年,杨颂斯最终因为心脏衰竭去世,带着所有乐迷的遗憾和不舍离开了这个世界。
06 阿巴多:卡拉扬之后的一代伟大指挥家
告别时间:2014年1月20日
克劳迪奥•阿巴多的离世,是在2014年,如今算起来,已有将近8年之久了。但提起这位指挥大师,大家还是会想起在微博上转发《安魂曲》为他送别的日子。
阿巴多生在意大利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小提琴手,家庭其他成员也都会弹钢琴。7岁时在歌剧院看完音乐会,他就被台上的指挥家吸引了,于是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指挥家。
25岁,阿巴多在波士顿参加库塞维茨基指挥比赛并摘得桂冠;1963年,他又摘得了米特罗普洛斯指挥比赛的冠军,并因此获得了担任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助理的机会;1969年,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斯卡拉歌剧院任命了年轻的阿巴多担任首席指挥。后来,他又先后执掌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等。
他是继卡拉扬之后又一代伟大的指挥大师,同时也是钢琴家阿格里奇的最佳拍档和一生挚友。他们曾先后师从钢琴家古尔达学习钢琴,又在后来的音乐中多次合作,从“金童玉女”到两人白发苍苍,两人的情谊也在古典乐坛成为一段美谈。
阿巴多与中国也有着深刻的缘分。1973年,他带领维也纳爱乐乐团来到中国演出。这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第一次来到中国,也是阿巴多本人的首次中国之旅。
36年后的2009年,阿巴多第二次率领乐团来到国家大剧院演出,受到中国乐迷的热烈欢迎,一连六天场场爆满,彼时他已经是七十多岁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音乐会结束后,大家纷纷期待着阿巴多下一次的到来。但谁都没想到,仅仅五年后,就等来了大师离世的噩耗。
是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会告别,已经成为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课题。在这个与大师告别的年代,我们尤其需要珍惜他们的存在,因为不知道哪一次的错过,便是永远的诀别了。
当然,又或许今天是你第一次听到这些大师的名字与故事,那么这也不失为一个认识与了解他们的契机。大师们虽然离开了,但他们的精神与音乐作品,依然可以影响并滋养着我们。
他们人生中的光辉,透过那些音乐作品,洒落在我们平凡的日子里,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我们终将在音乐中与他们重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