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经济曾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在七八十年代的苏联,曾经也是像美国一样的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但许多俄罗斯人的记忆里只有长长的队伍和商店里空荡荡的货物架。虽然商品物价很便宜,但是一直短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苏联时期几乎没有市场经济,都是计划经济。所有的东西都按计划进行生产:钉子、衣服、卫生纸、牛奶、汽车等等。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怎么做到一切到按照计划进行的呢?

苏联巅峰时期是发达国家吗(苏联究竟发达到什么程度)(1)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解释苏联经济的概念,那就是“国家计划”,国家计划决定了这个国家所有工厂和企业的生产情况和数量。例如,负责运输工程的部长每天早上都会收到一份报告,说明需要制造多少个铁轨,并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在月底之前完成计划。工厂和车间工人也是如此计划。国家计划的问题在于,它不是以实际人民的需要为基础的,而是以苏联官僚对应该生产什么的看法为基础的。此外,它没有考虑到人们的需求不时地发生变化。

苏联巅峰时期是发达国家吗(苏联究竟发达到什么程度)(2)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苏联总忧虑新战争的发生。这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大部分都放在了重工业,例如国防、钢铁和任何有利于赢得战争的东西,轻工业严重落后,苏联人民的物质水平无法得到保障。

苏联巅峰时期是发达国家吗(苏联究竟发达到什么程度)(3)

试着算一下苏联公民可能需要多少袜子、靴子、肥皂?苏联政府无法计算。早在1920年,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就说:“哪里有计划经济,哪里就会有赤字。”苏联根本不存在以市场为基础的供求调节模式,商品价格都是固定的。当时苏联人民都涌去莫斯科购物,是因为莫斯科商品比较齐全。

1939年,内务人民委员会报告说,成千上万的人民聚集在莫斯科的百货商店附近:4月14日清晨,聚集在商店附近的顾客总数为3万人;4月16日至17日夜间,这一数字为4.38万人。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附近城市的人们乘坐所谓的“香肠”火车前往莫斯科,在首都购买香肠,因为其他地方没有。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已经生产了大约2500万种产品,但当时没有人知道如何从一个中心计划生产和分配。

苏联巅峰时期是发达国家吗(苏联究竟发达到什么程度)(4)

当时苏联人民并不缺钱,但购买的商品有限。事实上,苏联人民赚的钱比花钱多,但因为计划经济有钱也买不来商品。只有14%的商品是在商店出售的,其余86%是通过受控制的经济分配的。例如,要合法购买一辆汽车,你必须花上7、8年的时间排队,而且不是人人都可以购买。

与此同时,企业本身也不会破产,第一部破产法早在1932年就被废除了。相反,政府部门从利润丰厚的企业中重新分配资金给经营低迷的企业。这种做法似乎摧毁了所有的主动性,但别无选择,因为没有人想陷入工业困境。

当一切都崩溃的时候,该国的政治领导人是否意识到了所有这些缺陷?是的。这个国家需要外部贷款和外汇。此外,由于资源有限,他们不能允许竞争。在1987年,消费品只占全国总产出的24%,其他一切都被前所未有的军事化吃掉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们首次意识到这个体系正在分崩离析。苏联部长理事会主席阿列克谢·科西金提倡改革,国民收入增加了42%。但这引起了部分官僚特权阶层的不满和抵制,勃列日涅夫冷言冷语地说:“改什么,把工作做好就行了。”结果科西金的助手被撤职。

最终,市场改革的反对者占了上风,一切如往昔。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它决定在一年内将油价上涨四倍。苏联开始从石油中获得收入,由于1967年至1968年在西伯利亚发现的油田,苏联体系得以继续生存。如果没有石油价格的上涨,维持脆弱的经济基础、国内外不利的经济环境,苏联体系早就在70年代彻底崩溃了。

苏联巅峰时期是发达国家吗(苏联究竟发达到什么程度)(5)

1970年代中期,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最大的谷物和食品进口国。尽管与西方存在你死我活的意识形态斗争,但苏联已被深深地卷入西方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之中。到了1980年代,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则用于进口粮食和食品。1980年代的苏联,实质上已经沦落为一个依靠石油换取食物的落后国家。所有这一切,导致苏联人民在整个80年代饱受生活物资短缺的痛苦,经济接近崩溃、民间怨声载道,随后到1991年,苏联解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