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洪荒时期,有七位神女,,她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神。

第一位华胥。

一般来说,人类社会是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权制开始发展的。中华民族也一样。根据大量传说、文献以及考古物证,我们找到中华民族首位女祖先的名字,她就是华胥。

女娲只存在于上古神话故事中 上古洪荒时期有七位神女(1)

根据最早记载有华胥事迹的文献论起,可以推算出她约生于8050年前。《列子·黄帝》曰:“华胥氏之国献出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石亥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

又《庄子·马蹄》曰:“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赫”即“华”。这个华胥之国(氏族部落),真实反映出母系氏族的社会结构,人们自由自在、相互平等。

传说华胥还是少女时,一天外出郊游,一不小心踩到了神秘的巨大脚印。没过多久,她就怀孕了,最后生下一双龙凤胎,即伏羲和女娲。

至今陕西关中地区,还流传着很多与华胥活动有关的遗迹。今西安市以东二十公里的蓝田县有华胥镇。该镇以东二里多,有个宋家村,村边有一条河叫“华胥河”。村中有一条被河水长期冲刷而形成的沟叫“华胥沟”。在沟内的崖畔上有一个窑洞,传说那就是当年华胥“感虹”而生下伏羲和女娲之地,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华胥窑”。

第二位女娲。

华胥之后,女娲、伏羲带领本族继续奋斗。传说两人被洪水围困于骊山之顶,并与族人隔绝,为了人类的延续,兄妹欲结为夫妻,但又碍于兄妹不宜婚配的“礼教”,因此只有请天决断。两人商定:把两扇吻合的石磨从山顶滚下来,假如合而不分,就结为夫妻;假如分开,还继续做兄妹。结果石磨不分,于是二人就成为夫妻。

女娲只存在于上古神话故事中 上古洪荒时期有七位神女(2)

实际上,女娲可以被称为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女始祖。除了传说她与其兄伏義相婚繁衍了人类外,另说她曾用黄土造人。女娲还有补天一说。女娲造人、补天之说反映出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的情况。

第三位后土。

“后土”与皇天对举,所谓“皇天后土”,是古人在土地崇拜中对土地神祇的尊称,史籍也有相关记载,正史查之有据。《史记▪五帝本纪》曰:“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杜预注:“后土,地也。”

一般认为,“后土”即为地母。“后”的甲骨文和金文,均成女性状,有的还带明显的双乳。王国维认为:“后”字从女从母从子,像产子之形。

又东汉刘熙《释名·释地》曰:“地,底也,言其底下载万物也”,“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生人者曰母,而生育万物的大地,自然称为地母。

任继愈在《宗教词典》中对“地母”进行了解释:“(地母是)原始社会农耕民族所信仰的神灵,是大地之女神,农耕民族感觉到大地是其最根本的依靠者,并觉得万物皆由大地产出,并受其抚养,因视大地为万物之母。”

女娲只存在于上古神话故事中 上古洪荒时期有七位神女(3)

古人注意到女性具备的生育能力,与大地孕育万物的特点非常吻合,就把两者进行联系,将大地当作女性看待,崇拜其无限的生殖能力,逐渐形成地母崇拜。

后世后土娘娘的送子功能,就是因此而得出的。

唐朝时期,后土的塑像已经有妇人打扮。宋真宗政和七年(1117年),封“后土”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女性神,与玉皇大帝相匹配。从此,后土的塑像都是女性形象。

对于“后土”的祭祀,据说起源于轩辕黄帝的上古时期(前2550年--前2450年)。尧(前2297年--前2178年)、舜(前2179年--前2139年)时期,由八大官员专管在汾阴脽上祭祀后土。

夏、商、周的帝王,一般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祭祀“后土”的仪式。

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十月巡幸汾阴,亲祀“后土”,直至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在北京建“社稷坛”取代汾阴后土祠。可以说,汾阴脽上的祭祀后土是持续最久、时间最长的祭祀。

第四位王母。

“王母娘娘”一词,最早出自元代的《全元曲杂剧》,又称“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灵王母”、“九灵太妙龟山金母”、“西池极乐金慈圣母”、“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为道教上古神灵。其全称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为玉皇大帝之妻。

上清道教兴起,推崇王母娘娘奉为尊神,将王母娘娘列为七圣之一,说她是盘古之女,三界内外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都是王母的属下。掌握着宇宙的无上权力。很多地方祠祀的王母,左右有六位夫人,有两送子者、两催生者、两治瘟疹者,是仁慈、至尊的神明。

第五位玄女。

玄女,又称九天玄女、九天圣母等,是我国神话传说体系中一个重要形象。该形象最早出现于我国的上古神话里,后来该形象不断演变,且常常出现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

关于九天玄女的起源,一些认为起源于玄鸟,《诗经·商颂·玄鸟》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另一些则认为九天玄女实际上就是黄帝战胜蚩尤时候出现的女魃。该说法见载于《龙鱼河图》:“黄帝摄政时,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砂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黄帝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以制八方”。

而在道家诸仙中,则是传授房中术的玄女与素女合称九天玄女。

在古代通俗小说中,玄女已演变为决定主人公前程和扭转乾坤的命运、佑护之神。

此外,在民间祭祀中,玄女成了送子娘娘,甚至香烛业的行业神。

第六位日神娘娘。

关于日神,《殷虚书契粹编考释》云:“殷人于日之出入均有祭,盖朝夕礼拜之。”殷卜辞中有“易日”“不易日”的记载。

而《离骚》云:“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崦嵫”,神话中太阳落山的地方。大意是我想教羲和停鞭慢走啊,切莫叫太阳迫近崦嵫。“羲和”王逸注:“日御也。”洪兴祖补注:“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初学记》引《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六螭”就是六条龙。

不过,羲和还有另外一个说法,传说她是一位贤妻良母,其丈夫就是帝俊,其子是天上的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曰:“东南海之外,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据说她的这十个儿子很勤奋,轮流乘妈妈赶的车子出去值班,从不间断。

第七位月神。

月神,是帝俊第二个妻子(第一个妻子是日神娘娘),给帝俊生了十二个女儿,这些女儿一个个生的十分俊美。《山海经·大荒西经》曰:“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之妻常羲是十二个月亮的母亲,应该就是月神了。

女娲只存在于上古神话故事中 上古洪荒时期有七位神女(4)

不过,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常羲和羲和是同一个人。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曰:“与羲和当即一人。”羲和见载于《大荒南经》,云:“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又《山海经·大荒南经》曰:“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也就说,日神、月神都是羲和。

当然,如今人们都认为嫦娥才是月神。在神话中,嫦娥原是一个凡人,因吃下仙丹成仙,飞上月亮成为月神。《淮南子·览冥篇》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这里的“月精”应该指的就是月神。清人孙冯翼辑《许慎淮南子注》载:“嫦娥,羿妻也,逃月中,盖虚上夫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