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四大忧虑 孔子的惆怅读孔笔记.二十八(1)


按《史记·孔子世家》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叹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孔子行。

白话意思:卫灵公年纪大了,对国政懈怠,不能任用孔子。孔子长叹着说:“假若肯用我,一年内见效果,三年内可有大成。”

卫灵公有眼无珠,不识英雄。孔子避人不避世,以用世自期,长叹之余的孔子定会有如此所想:天下之大,总该有我孔丘用武之地吧!

按《史记·孔子世家》。佛肸为中牟宰。赵简子攻范、中行,伐中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曰:“由闻诸夫子,‘其身亲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肸亲以中牟畔,子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我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白话意思:佛肸担任中牟邑的长官。赵简子攻打范氏、中行氏,讨伐中牟。佛肸叛乱,派人前来召请孔子。孔子想要前住。子路说:“我曾听先生说过,‘那种亲自干坏事的人,君子是不会去加入的’。如今佛肸独自占据中牟叛乱,您想要前去,这怎么解释呢?”孔子说:“是说过这样的话。但我不是还说过坚硬之物,怎么磨也磨不薄;不是还说过洁白之

物,用黑色染料怎么染也染不黑吗!我准道是个匏瓜吗,怎能挂在那里而不让人食用呢?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赵简子是晋国新兴的异姓贵族大夫。中牟宰佛肸忠于其主范氏,其占据中牟所叛,叛的是赵简子,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晋国。从这个意义上说,佛肸不能被打到“叛臣”行列。显然,子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孔子也不从此处做出解释,只是从君子德行方面予以启发,并为自己辩解。“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业已成为名言,传颂于后世。但又有几人能明了当时孔子之心境呢?孔子欲投佛肸,另有深切用意,绝不是只为了标榜自己的道德品行出淤泥而不染。孔子意欲借助佛肸之位推行自己的君子理想,即“仁义”、“和谐”、“大同”。


孔子四大忧虑 孔子的惆怅读孔笔记.二十八(2)


从上一次的子路劝阻孔子之“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到这一次的“其身亲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的劝谏可以看出在子路心里所坚持的“绝对道德律”,没有达到老师孔子“无可无不可”的道德化境。而孔子也不做过多解释,因材施教,只是顺势而为,一再强调自己肝胆皆冰雪,绝不同流合污。但是,孔子也是凡人,“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的苦闷一直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一生不能释怀!而在鲁国摄行相事只是小试牛刀,根本没有得到大鹏展翅的机会。最终,孔子还是忍不住吐露了心声:“我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在追逐不得的过程中,我们会变的不淡定、会急躁、会焦虑。何况是坚持学而时习之,学以致用,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指归的儒家创始人孔子呢!子路作为孔子的大弟子,孔子称其“由也喭(仲由粗鲁)”。子路就是这样心直口快之人,敢向权威提出质疑,真正的“当仁不让于师”。而后世的“乖娃娃”、“好学生”对师长言听计从,早早地就学会了讨好大人,讨好老师,唯独没有自己的想法,也无意识去质疑与挑战书本与师长。这是后世读书人不能超越的瓶颈,也是很难拥有批判思维的症结所在。子路虽粗鲁,虽莽撞,但是有一种敢于挑战权威,坚持自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烟火,不苟且,不苟同,为生命绽放独有的光彩才是活着的最高理想。

孔子最终还是没有去投佛肸,也许是子路所阻只因,也许是孔子审时度势之果。但是,孔子于此并没有灰心丧气,继续寻找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国土。

按《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于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乃还息乎陬乡,作为陬操以哀之。而反乎卫,入主蘧伯玉家。

白话意思:孔子既然在卫国没能得到任用,就打算向西去面见赵简子。来到黄河边,听到了窦鸣犊、舜华被赵简子杀掉的消息,孔子面对黄河叹息着说:“多么美的黄河水啊,浩浩荡荡!我没有渡过黄河,这是命运使然啊!”子贡快走几步上前说:“请问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窦鸣犊和舜华都是晋国非常贤德的大夫,赵简子还未得志之时,必须依靠这两个人才得以从政。等到他已经得偿所愿,执掌了政权后,就杀死了他们。我曾听说,剖腹取胎,杀死幼兽,麒麟就不会来到郊外;竭泽而渔,蛟龙就不会再调合阴阳;倾覆鸟巢,摧毁鸟卵,凤凰就不再飞翔。这是为什么呢?君子忌讳杀伤自己的同类。鸟兽对于那些不合道义的举动都知道躲避,更何况是我孔丘呢!”就回到了陬乡居住,创作《陬操》这首琴曲来哀悼晋国已死的两位贤德的大夫。又到卫国,寄居在蘧伯玉家中。

对于孔子这次未能成行的晋国之旅,两千年后的我,作为一名山西人一直耿耿于怀。学者何新考证,孔子曾在卫、晋边境的龙门瀑布驻车观望。此龙门瀑布应在洛阳南,古称伊阙。

按《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从不以仁者自居,曾言:“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但是孔子乐水啊,如《论语·子罕》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爱观水,弟子子贡颇为不解。

按《孔子家语·三恕》。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对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修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絜,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孔子四大忧虑 孔子的惆怅读孔笔记.二十八(3)

白话意思:孔子这样回答:孔子回答说:“因为它川流不息而且流遍四周,使生命生存生长却不自恃有功,水像是有‘德’;不管它流向低处还是流向屈折,但一定按水路去走,这就像是‘义’;水势浩大,永没有穷竭的时候,又像是道;它奔流直泻,流下百仞溪谷也毫无畏惧,这似是‘勇’;把它倒进器具里面,必然很平,好像非常有‘法’度;水盛满后,不需用什么去刮平,自然平正,这像是‘正’;它柔顺而无所不达,这像明‘察’;不论从哪里发源,它一定是向东流去,这又似它的‘志’向不改;它流出流入,一切东西因此变得洁净,像是它善于教化。水的德性有这么好,所以君子见到水一定要观赏啊!”

学者刘方炜称孔子“乃还息乎陬乡”之“陬乡”乃卫国之“陬”也。陬者,山脚之意也,非鲁国之“陬邑”而学者何新认为就是鲁国陬邑。举证有《猗兰操》。

蔡邕在《琴操·猗兰操》条目下注解:“《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白话翻译:

微微的春风,带来阴雨。

君子归去何方?相别在原野。

头顶着蓝天,没有自己的土地,

徘徊在九州,找不到自己的家园。

世人都昏暗,不认识谁是贤者。

时光流逝,我快要衰老了!(何新译)

按蔡邕的《琴操》。《将归操》者,孔子之所作也。……(孔子)于是援琴而鼓之云:

翱翔于卫,复我旧居,

从吾所好,其乐只且。

白话翻译:

在卫国游荡,还不如回我故乡。

从事自己所喜好的,快乐无边。”

由此可见,孔子是多么郁闷与惆怅。

孔子四大忧虑 孔子的惆怅读孔笔记.二十八(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