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行线为地铁三号线解压(建平行线为地铁三号线解压)(1)

建平行线为地铁三号线解压(建平行线为地铁三号线解压)(2)

据广州地铁数据,今年元旦前一天,三号线、五号线客运量均创单线历史新高。1月2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将新增两条地铁平行线,分别是3号线广州大道线、5号线临江大道线,来缓解客流压力。两条平行线能为3号线、5号线解压吗?

建平行线为地铁三号线解压(建平行线为地铁三号线解压)(3)

三号线要建平行线:不要期望过高

文/耀琪

广州地铁三号线被坊间称为“死亡三号线”,并非耸人听闻。因为每天去上班,地铁站都是黑压压的人头,瞬间就会觉得自己不过是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能保持正常呼吸,不卑不亢坐完全程,已经是一种幸运。至于什么车厢饮食异味、咸猪手、新鞋被踩、前胸贴后背统统都是过眼云烟。

先从专家建议的“三节编组”变成了群众倒逼的“六节编组”,后又增加列车数量、压缩行车间距,市民终于发现三号线的潜能已被榨干。于是,呼吁另起炉灶,建三号线平行线、复线的声音不绝于耳。

作为规划大局,自然不会只是从一条线路的爆棚,就轻率决定建一条平行线。此提议被论证多年,期间几经修改。以至于即使是地铁发烧友,都搞不清图纸上每一条新线路的终点会是哪里。

如今轮廓终于有了,新线是一条与三号线相隔约一公里的平行线路,同样穿越番禺、海珠和天河。

有不少市民感叹,广州大道作为最典型的“新移民中轴线”,串起城中村出租屋、大型楼盘、创意园、写字楼,凭什么在地铁已经开通20多年才“考虑”建一条新线呢?

有出路总是好的。但要把它看成是三号线的减压线也未必全对。毕竟至少相隔一公里,经过的城区结构和人群也是有明显差异的。

比如三号线经过珠江新城,平行线经过五羊新城,虽然两个“城”面对面,但差别大了去了,在这两个地方上班的人几乎就不是同类。对于上班族来说,尽管都是南北走向,但谁近我就用谁,住在平行线附近,不会跑到三号线坐车,反之亦然。

现在三号线最高客流已经达到270万人次/日,即使砍掉一半客流,都比一二号线高得多。没算账就不要太乐观,除非就在三号线身旁或底下建一条复线,重合叠加线路且共用站台,且分流能力可达一倍以上,否则,压力减轻是微乎其微的。

所谓三号线平行线,本质来说不是为三号线解困的,因为它一旦建成,肯定也会被周边人群吸干。这种线路摆明就是为地面上的广州大道减压的,只有直接建在马路底下,才有对路面车流的明显替代性。

建设地铁,就是和城市规模赛跑。广州每年常住人口增加四五十万,大家都会用脚投票,居住和工作集中在最有活力的新中轴线上。要顺应这种趋势,就不能仅仅盯着为三号线降压,而是要全面构筑更多的南北大通道。比如三号线和四号线之间的18号线,穿越荔湾、海珠和番禺的22号线等线路。

同时加密东西之间的联系网络,才能推动完成人口的均衡化流动分布。当然,归根结底,还是要在城市规划思路上多些分布式计算思维,避免中心区的虹吸效应,否则多少平行线都救不了。

建平行线为地铁三号线解压(建平行线为地铁三号线解压)(4)

@v78161456012:人流过于集中一带,任何地铁及其他交通都将被挤垮的。

@别叫哥叫我小哥哥 :看着一条3号线,改了N遍,我就想问这么大的工程,没事先规划好的?

@L_东娴:死亡三号线,如果哪天我离开了广州,不想挤三号线也会是我一个离开的原因。

@aa47697230:阿拉伯数字那么多,希望线路名称上换一个叫法。现在的3号线、3号延长线已经把人搞的晕头转向了,再搞一个3号线支线或者3号平行线岂不是制造混乱?在广州生活几十年,至今对3号延长线命名耿耿于怀,换一个35号线或者36号线不行吗?

@co1LinChan3:早应该分流了,死亡体育西叫了那么久,我耳机鞋子都挤坏好几双了!

@chenzuhong大鸿:强烈建议多规划一条与3号线重叠的地面轨道交通既可以缓解3号线超拥堵的问题又可以增添一道城市交通风景。

@只想说老实话:真心没必要建什么平行线,偌大个广州你建几个串联环线或超大环线和放射性线的轨道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市中心有环线外围区更要有环线,只有这样企业可以没必要扎堆在珠江新城一带,有地铁有商业地产的地方都可以进行市场交易活动。


统筹 | 林圳

本期主持 | 梁泽铭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

审签 | 张德钢

实习生 | 宋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