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宫玉河

千年古城平原,有座百年老站——平原火车站。时光荏苒,人事更迭,而这个车站,伴随着铁路的存在依然矗立,并且“老树新芽”,吞吐着芸芸众生、各类货品,天南地北,通海达疆,发挥着大动脉关节点的作用。

当你习惯了赶路,可能不会注意到这座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建筑除了有点古老外,到底这里发生过什么,经历和见证过怎样的风云变幻甚至血雨腥风。请容我一一道来。

平原候车站依托的津浦铁路是中国人自己修的

由于平原县距离济南仅仅90公里,济南和青岛之间也有一条古老的铁路——“胶济铁路”。这两条铁路修建的时间间隔不到10年,又有济南这个交汇点,所以,很多人误以为这两条铁路都是德国人修建的,其实不然。

胶济铁路的修建更早一些,是山东大地上第一条铁路,始建于1899年,1904年建成通车,营业线路长度384.2公里,连接济南、青岛两大城市,是横贯山东的运输大动脉。

这条铁路的许多站段的"老铁路"们对德、日侵略者修筑和经营此路时残酷镇压剥削中国人有血泪控诉。德国借"巨野教案"实现霸占山东、筑造胶济铁路的阴谋胶济铁路是德国人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建造的一条殖民者插在被压迫人民身上的吸血管。每提到这条铁路,人们就会想起"巨野教案"。故事确实要从这个"教案"说起,然而不管发不发生"巨野教案",德国人都会占领胶州湾,都要修筑这条殖民铁路。因为,在"教案"发生前许多年,德国人已经谋划好了。

德国人在实现占领胶州湾的图谋后,对修筑胶济铁路的事情,简直是"雷厉风行"地进行的。《条约》一签订,德国14家大银行立即组成一个"辛迪加"成立德华银行、山东铁道公司和矿务公司等机构,联合向胶济铁路及沿线矿业投资,解决了资金问题。德国政府迅速发布《特许山东铁路公司建筑铁路及营业条款》16条,要求五年内全部建成青岛至济南间的铁路;规定:胶济铁路运价率与行车时刻表之制订与变更,均需得到德国驻胶州总督认可;铁路运输及营业方面主管人员的任用,需经德国政府同意。条约签订第三个月(1899年6月),勘测设计全面开始;又三个月(9月23日),胶济铁路建造工程便在青岛开工。对于他们为什么抓得这么紧,德国驻上海领事说出了其中的奥妙:"盖我铁路所至之处,即我占地之所及之处。"这是"筑路圈地"战略:我德国的铁路筑到哪里,就是德国对中国领土占领到哪里。胶济铁路一通到济南,整个山东都是德国的势力范围、德国的天下,此事绝对不能迟疑片刻,免得到嘴的肥肉被别的殖民对手抢走。在近代中国铁路建筑史上,沿线民众反对、阻遏洋人强筑铁路,是时有发生的事,但像胶济沿线民众这样有组织有领导的武装反抗,与侵略者展开真刀真枪的流血战斗,是前所未有的。

千年古县火车站(百年老站平原火车站)(1)

千年古县火车站(百年老站平原火车站)(2)

津浦铁路,始建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晚于胶济铁路9年,于1912年(民国元年)全线建成通车,是中国南北的要冲,一条重要的南北干线。

这是中国向英德两国贷款修建的铁路,全长1009公里,仅用4年多时间就修建完成,其修建速度之快为清代铁路之最。北起天津总站(今天津北站),南至南京浦口火车站,全长1009.48公里,后因故延至天津东站,正线全长为1013.830公里,设站85个。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使用,南京成为连接京沪的中间站,津浦铁路也延伸更名为京沪铁路。

津浦铁路修建如此之快的原因首先在于《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中规定“此铁路建造工程以及管理一切之权全归中国国家办理”,这就为中国争回了一些路权,激发了工程技术人员中中国人的工作热情。其次,津浦铁路全路段都位于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除济南至泰安段地处鲁中丘陵略有起伏外,全路地势平坦。另外,津浦铁路分为两段施工后,谁也不甘落后,形成了南北两段竞赛之势,效率自然很高。

英德两大资本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修铁路,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不仅要掠夺中国的资源,还要在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中取得最大的好处。英德两国派出的总工程师按合同规定听命于中国的督办大臣,他们以严谨和敬业的态度,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铁路建造技术和管理制度。

应该说,津浦铁路带给中国人的是自豪和荣耀,而非胶济铁路的耻辱和无奈。

平原火车站拥有110年历史

平原火车站始建于1910年。主体建筑南北长54米,东西宽17.3米,建筑面积约9300平方米,采用一高两低传统的建筑格局。建筑风格玲珑剔透,厚重坚实,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现有正线2条,到发线4条,货物线4条,专用线3条。至今仍然承担客运职能,离北京站410公里,离上海站1053公里,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三等站。

平原名医题写站名

平原车站几个魏碑大字出自平原名医刘祥符之手。

刘祥符(1905—1970),男,汉族,名同庆,字祥符,平原县腰站镇西窑口村人。1930年代曾在天津、济南行医。1950年在平原县城悬壶开诊。因其医术高超、医德醇厚而名驰遐迩。1955年担任聊城地区中医学会会长。是平原县第一至第五届人大代表。除了医术外,刘大夫对中华文化颇有研究,尤其是魏碑书法,功底深厚,广受赞誉。

解放前后,平原县城的主要商业区大多数门店的牌匾出自刘大夫之手。平原车站是目前硕果仅存的几个题字。其子仍然清楚记得父亲当年书写的“平原铸锅厂”“华盛号”“人民剧院”“中国人民银行”等牌匾。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夏津县政府决定重修董姑桥,修好后拟立碑铭记,县长亲来邀请刘祥符前去撰写碑文,该碑在文革中可惜被毁。

千年古县火车站(百年老站平原火车站)(3)

抗日军民袭击驻站日军保家卫国

1938年2月中旬,八路军129师津浦支队在队长孙继先率领下,进驻恩县(现平原县恩城镇)县城附近。5月,夜袭平原火车站,炸死日军10余人,活捉日军搞经济侵略的“商人”两名。民国27年(1938年)春,国民军第68军胡道和部(中共代表郭鲁在此部任政治部主任,武城县四女寺人。建国后曾任铁道部常务副部长)从恩县八里庄、郑家口一带派出一支百余人的骑兵武装奔袭驻平原火车站的日军,打死日军10余名,活捉3名,缴获武器一批。战斗胜利后成功转移。

千年古县火车站(百年老站平原火车站)(4)

日本鬼子占据火车站作恶多端

1938年10月,驻平原火车站的两名日军到附近的刘池村强奸妇女,其中一人被愤怒的村民杀死,一名逃窜。当天和第二天,日军疯狂报复,刘池村和附近的荆庄、马庄、邓庄,有4名群众被鬼子杀死,有6人被鬼子放火烧死,伤2人,烧毁房屋430间。日本鬼子再次欠下了中国人民的血债!

平原火车站输送灾民异地就粟

1961年,平原县移民6000人去平邑、费县就粟。其中去平邑县3300人,由副县长车存志和计委副主任盖兰普带队;去费县2700人,由农工部长魏寿泉和民政局副局长杨兴荣带队。全部通过铁路,平原火车站负责安排乘车事宜。移民就粟的一切开支由省民政厅报销,去的车票由本县垫支,回来等额车票由对方垫支。每村安置5-6户,吃粮水平按驻村口粮标准供给。在两县共吃粮60多万公斤。灾民的穿衣、就医由驻村负责。1962年5月,灾民乘火车返回家园。

平原火车站被列入两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建造历史悠久,平原火车站现已列入平原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和德州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两块金光闪闪的保护牌匾,上下布局,安装在车站入口北墙上,时时提醒着人们车站的“古”和价值。

千年古县火车站(百年老站平原火车站)(5)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