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云南哀牢山失联人员搜救指挥部通报,4名失联的地质调查局勘探人员,已经在哀牢山全部遇难。有很多网友认为,4名有着从军经历的专业地质勘探员怎么会在这么一个山上遇难?因为,那是因为很多人,对哀牢山没有概念,可能就认为哀牢山是随便一个野山呢!

哀牢山事件展现了地质人的不易(四位地质队员遇难的哀牢山有多大)(1)

实际上哀牢山的长度比北京到济南都要远,同时,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解放初期,解放军经过几天搜索,才在哀牢山发现了3万人的原始部落。这是一个上千年,都没有被发现的原始部落,还处于石器时代。几万人在哀牢山过着石器时代的原始生活,上千年都没有发现,可见哀牢山面积巨大和复杂了。这是一个沟壑林立,布满原始森林的地方,在森林深处一片黑暗,在白天都很难看清道路。

哀牢山事件展现了地质人的不易(四位地质队员遇难的哀牢山有多大)(2)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有多座高海拔山峰。在50年代,解放军发现的处于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就是苦聪人,因为,长期与世隔绝,在生活和生产中都保留着许多原始残余。比如,苦聪人实行氏族外婚,男子要数年乃至终生从妻居住。

生活习惯是有什么就大家分着吃,没有吃的大家就一起挨饿。那时的苦聪人生下孩子没有一寸布,就用芭蕉叶包裹着;患了疾病没有一点药,只好祈求鬼神的庇护。苦聪人在原始森林里狩猎,不会种田,不会做衣服穿,甚至没有金钱的概念,钻木取火,主要在大山上过着游猎的生活。

哀牢山事件展现了地质人的不易(四位地质队员遇难的哀牢山有多大)(3)

从研究认为在智人时代,黄皮肤的布须曼人走出非洲,在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地区发展出有早期城镇的农业社会。随后,其他布须曼人部落继续向东前进,来到了东亚大陆和东南亚。现在的非洲已经仅有极少数布须曼人,更多是后来逐渐占据非洲的黑人。而来的东亚和东南亚的布须曼人发展水平也不相同,有的发展比较快,有的发展比较慢。

其实一直在50年代,在新几内亚,亚马逊雨林,还有非洲部分地区,还有我国云南,还残余着一些,从未接触到现代世界的原始部落。

哀牢山事件展现了地质人的不易(四位地质队员遇难的哀牢山有多大)(4)

在我国古代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就有大批各种部落,《广东通史》记载:俚人随山洞而椟,各有部落,各为雄长,好相攻讨,也有势力较大的部落联盟,由酋长统治,少与中原人往来。当时他们还过着比较原始的生活,有自己的独特语言,部落酋长称为都老住干栏,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

《华阳国志》记载僚人入蜀称:“蜀土无僚,乃是始从山出,自巴至犍为,梓潼,布满山谷,十余万家。僚遂挨山傍谷,与土人参居。随着时代发展,汉人大量南下,很多僚俚各个部落融化为汉,部份分化为其他民族。因此从,明代开始史书已很少见獠事,清代史籍则不复见矣。

哀牢山事件展现了地质人的不易(四位地质队员遇难的哀牢山有多大)(5)

虽然大部分部落最终都转化入汉族和其他民族,但是还有一少部分,在最深深山地方的部落,成为了“孤岛”效应。就是,在没有外部技术输入,且人口过低的情况下。在一些地方的社会技术水平会被永远锁死在一个水平上,甚至还有可能会发生倒退。

比如在澳洲附近的塔斯马尼亚人,封闭让他们的文明无法前进,甚至还发生了退化。这数千人就孤独的生活在世界上,完全与世隔绝。一直到澳大利亚白人带着枪炮在这里登陆,最终导致塔斯马尼亚人灭亡。

哀牢山事件展现了地质人的不易(四位地质队员遇难的哀牢山有多大)(6)

但是在哀牢山的苦聪人遇到的解放军,在50年代发现苦聪人以后,当地政府就为他们送来了衣服,毛毯,锅碗,盐巴,粮食,还有各种生产工具和种子,帮助大家建立村寨,耕种田地。一下子就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平安幸福社会。而现在,苦聪人已经与我们都一样了,老一辈那刀耕火种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已经很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