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filter的实现原理(过滤器Filter与拦截器)(1)

过滤器(filter)

servlet中的过滤器Filter是实现了javax.servlet.Filter接口的服务器端程序,主要的用途是设置字符集、控制权限、控制转向、做一些业务逻辑判断等。其工作原理是,只要你在web.xml文件配置好要拦截的客户端请求,它都会帮你拦截到请求,此时你就可以对请求或响应(Request、Response)统一设置编码,简化操作;同时还可进行逻辑判断,如用户是否已经登陆、有没有权限访问该页面等等工作。它是随你的web应用启动而启动的,只初始化一次,以后就可以拦截相关请求,只有当你的web应用停止或重新部署的时候才销毁。

Filter可以认为是Servlet的一种“加强版”,它主要用于对用户请求进行预处理,也可以对HttpServletResponse进行后处理,是个典型的处理链。Filter也可以对用户请求生成响应,这一点与Servlet相同,但实际上很少会使用Filter向用户请求生成响应。使用Filter完整的流程是:Filter对用户请求进行预处理,接着将请求交给Servlet进行处理并生成响应,最后Filter再对服务器响应进行后处理。

Filter有如下几个用处。

Filter有如下几个种类。

创建一个Filter只需两个步骤

  1. 创建Filter处理类
  2. web.xml文件中配置Filter

创建Filter必须实现javax.servlet.Filter接口,在该接口中定义了如下三个方法。

拦截器(Interceptor)

拦截器是在面向切面编程中应用的,就是在你的service或者一个方法前调用一个方法,或者在方法后调用一个方法。是基于JAVA的反射机制。拦截器不是在web.xml,比如struts在struts.xml中配置。

拦截器,在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中用于在某个方法或字段被访问之前,进行拦截,然后在之前或之后加入某些操作。拦截是AOP的一种实现策略。

在WebWork的中文文档的解释为—拦截器是动态拦截Action调用的对象。它提供了一种机制使开发者可以定义在一个Action执行的前后执行的代码,也可以在一个Action执行前阻止其执行。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可以提取Action中可重用的部分的方式。

拦截器将Action共用的行为独立出来,在Action执行前后执行。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AOP,它是分散关注的编程方法,它将通用需求功能从不相关类之中分离出来;同时,能够共享一个行为,一旦行为发生变化,不必修改很多类,只要修改这个行为就可以。

拦截器将很多功能从我们的Action中独立出来,大量减少了我们Action的代码,独立出来的行为就有很好的重用性。

当你提交对Action(默认是.action结尾的url)的请求时,ServletDispatcher会根据你的请求,去调度并执行相应的Action。在Action执行之前,调用被Interceptor截取,Interceptor在Action执行前后执行。

SpringMVC 中的Interceptor 拦截请求是通过HandlerInterceptor 来实现的。在SpringMVC 中定义一个Interceptor 非常简单,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要定义的Interceptor类要实现了Spring 的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或者是这个类继承实现了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的类,比如Spring 已经提供的实现了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的抽象类HandlerInterceptorAdapter ;第二种方式是实现Spring的WebRequestInterceptor接口,或者是继承实现了WebRequestInterceptor的类。

(1 )preHandle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 方法,顾名思义,该方法将在请求处理之前进行调用。SpringMVC 中的Interceptor 是链式的调用的,在一个应用中或者说是在一个请求中可以同时存在多个Interceptor 。每个Interceptor 的调用会依据它的声明顺序依次执行,而且最先执行的都是Interceptor 中的preHandle 方法,所以可以在这个方法中进行一些前置初始化操作或者是对当前请求的一个预处理,也可以在这个方法中进行一些判断来决定请求是否要继续进行下去。该方法的返回值是布尔值Boolean类型的,当它返回为false 时,表示请求结束,后续的Interceptor 和Controller 都不会再执行;当返回值为true 时就会继续调用下一个Interceptor 的preHandle 方法,如果已经是最后一个Interceptor 的时候就会是调用当前请求的Controller 方法。

(2 )postHandle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 ModelAndView modelAndView) 方法,由preHandle 方法的解释我们知道这个方法包括后面要说到的afterCompletion 方法都只能是在当前所属的Interceptor 的preHandle 方法的返回值为true 时才能被调用。postHandle 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当前请求进行处理之后,也就是Controller 方法调用之后执行,但是它会在DispatcherServlet 进行视图返回渲染之前被调用,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方法中对Controller 处理之后的ModelAndView 对象进行操作。postHandle 方法被调用的方向跟preHandle 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先声明的Interceptor 的postHandle 方法反而会后执行,这和Struts2 里面的Interceptor 的执行过程有点类型。Struts2 里面的Interceptor 的执行过程也是链式的,只是在Struts2 里面需要手动调用ActionInvocation 的invoke 方法来触发对下一个Interceptor 或者是Action 的调用,然后每一个Interceptor 中在invoke 方法调用之前的内容都是按照声明顺序执行的,而invoke 方法之后的内容就是反向的。

(3 )afterCompletion(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 Exception ex) 方法,该方法也是需要当前对应的Interceptor 的preHandle 方法的返回值为true 时才会执行。顾名思义,该方法将在整个请求结束之后,也就是在DispatcherServlet 渲染了对应的视图之后执行。这个方法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进行资源清理工作的。

拦截器(Interceptor)和过滤器(Filter)的区别

Spring的Interceptor(拦截器)与Servlet的Filter有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是AOP编程思想的体现,都能实现权限检查、日志记录等。不同的是:

过滤器filter的实现原理(过滤器Filter与拦截器)(2)

拦截器(Interceptor)和过滤器(Filter)的执行顺序

过滤前-拦截前-Action处理-拦截后-过滤后

拦截器(Interceptor)使用

interceptor 的执行顺序大致为:

  1. 请求到达 DispatcherServlet
  2. DispatcherServlet 发送至 Interceptor ,执行 preHandle
  3. 请求达到 Controller
  4. 请求结束后,postHandle 执行

Spring 中主要通过 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来实现请求的拦截,实现 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需要实现下面三个方法:

过滤器(Filter)使用

Servlet 的 Filter 接口需要实现如下方法:

拦截器(Interceptor)和过滤器(Filter)的一些用途

Request Filters 可以:

Response Filters 可以:

总结

1.过滤器:所谓过滤器顾名思义是用来过滤的,在java web中,你传入的request,response提前过滤掉一些信息,或者提前设置一些参数,然后再传入servlet或者struts的action进行业务逻辑,比如过滤掉非法url(不是login.do的地址请求,如果用户没有登陆都过滤掉),或者在传入servlet或者struts的action前统一设置字符集,或者去除掉一些非法字符(聊天室经常用到的,一些骂人的话)。filter 流程是线性的, url传来之后,检查之后,可保持原来的流程继续向下执行,被下一个filter, servlet接收等.

2.java的拦截器 主要是用在插件上,扩展件上比如 hibernate spring struts2等 有点类似面向切片的技术,在用之前先要在配置文件即xml文件里声明一段的那个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