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中有一句话讲到,“交浅而言深者,愚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交情明明很浅,却要说出交心、超越界线的话,就是愚笨。

成年人的交往,切忌交浅言深。

有位老大妈近来非常苦恼,她感觉到身边的人都不太喜欢她,尤其是与人独处时有种很强烈的敬而远之的距离感。

不要因为没有边界感,不要因为没有边界感(1)

我认识她有七、八年了,邻居们私底下确实不大喜欢她。不是因为她人不好,而是因为她为人处世太热情。既喜欢给别人出主意,又喜欢评头论足,还喜欢不把自己当外人,甚至有时候想把别人的事情揽到自己身上去做。

这样的大妈,生活中完全没有边界感。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同时给自己凭空添了麻烦,又给别人造成了许多的困扰甚至伤害。

比如前段时间,大妈与一桌牌友奋战的时候,扯了一堆的家常。这些家长里短中就涉及到小周夫妇高龄不育的问题。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一堆闲人越扯越远、越说越离谱,后来就什么怪话丑话都岀来了。那些话最后又被人添油加醋的说给了小周夫妇听,结婚多年未能生育儿女本来就是俩人最大的心病,夫妻俩人听罢暴跳如雷,完全不顾知识分子的形象堵在大妈门口指着她的鼻子骂。

不要因为没有边界感,不要因为没有边界感(2)

这起因为闲聊引发的大动肝火吵架的事件,最终导致两败俱伤。因为小区里住着的大部分都是老邻居,这么大阵仗的骂架,搁谁谁面子上也过不去。从此以后,两家人走路都避着对方,非常尴尬。

当然,那些闲话并不是大妈一个人说的,就因为她习惯性的显摆自己跟谁都熟络,对谁家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回应了别人先扯的这个话题,结果成了罪魁祸首。

《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中有这样一句话,“拒绝过分认真的交流。”人与人的交往,尤其是不太熟悉的人之间,不要过分认真的交流,更加不能涉及别人的隐私,一定要懂得保持言行的安全距离。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人。以为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对别人就是有帮助的;自己喜欢的,别人也会喜欢;适合自己的,就一定适合别人。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个体的差异是很大的。再加上,你有可能只了解到对方一点点情况而不是全部的事实,你所提供的信息和方案,最终可能只会变成你的负担和别人的困扰。

不要因为没有边界感,不要因为没有边界感(3)

蔡康永在自己的著作《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中就提到,“那些三姑六婆们,逢人就问别人工资多少,奖金多少,结婚没有,有没有孩子;如果碰到单身男女,还会追着人家问为什么不结婚,为什么不生孩子。”

在那些三姑六婆们眼中,单刀直入的触及别人的隐私,是一种关心、是亲切、是表示自己和对方很亲近。然而这种不分场合,不看亲疏程度就非要“关心别人”的行为,却令人厌恶,敬而远之。

我的身边就有人遭遇过那种十亲九眷打着“关心”旗号,实则是满足自己好奇心和收集谈资的事情。

小梁是单位上屈指可数的原生态美女,业务能力强,人际关系处理得也很好,绝对称得上“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但是却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另一半。

然后,就有某大姐“不拿自己当外人”的开始操心她的婚事,各种情况分析、相亲安排、个人生活大调查、家庭旧事大起底……可谓“操碎了心”!

不要因为没有边界感,不要因为没有边界感(4)

不到半年,小梁原本安逸的生活彻底的乱了套。她完全失去了往常的优雅和自信,像一头被人蒙着眼睛拉磨的驴,眼神中的灵气和敏锐都快丧失殆尽。这“归功”于某大姐不厌其烦的指责和总结她在相亲过程中的表现,小梁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庆幸的是,她最终止步于相亲的道路,彻底与那位热情的“某大姐”闹掰了。用她的话来说,那位毫无界限感、全方位涉足她生活的某大姐,比大龄未婚这件事情本身更让她难堪。

后来,还是在同一家单位,在同一间办公室,两个人成为了各怀心事的“陌生人”,见面连打招呼都省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那些让人们烦恼的,往往不是他人的冷漠,而是他人过度的热情,缺少了边界感。

所以,不要唐突的闯进他人的警戒范围,冒犯他人自己也会受伤。好比两只刺猬,靠得太近,会被彼此身上的刺扎得生疼。

不要因为没有边界感,不要因为没有边界感(5)

人生在世,一定要懂得: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切忌交浅言深,也不要因为没有边界感而让生活“一地鸡毛”。

(本文作者:凡心一墨,爱读书,爱写作,喜欢旅行,好吃猫一枚。想在温暖、深情的文字中,与你相遇!郑重申明:原创文字,请勿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