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希望一挥而就的人多,不下苦功夫的人少,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高考最近特别火的成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高考最近特别火的成语(今天想起这个成语----一挥而就)

高考最近特别火的成语

题记---希望一挥而就的人多,不下苦功夫的人少。

一挥而就,需要的是功夫,俗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好说,但做起来最难。羡慕别人妙笔生花,不知道别人受的怎样的罪,儿子上小学四年级,为了辅导他,咱也得读读书,《皮草根的桥》就是四年级的文章,还有一篇就是贾平凹先生的《一只贝》,他说的就是他自己,很早以前,贾先生还写过一篇《丑石》的文章,说的还是自己,不过立意和安徒生的丑小鸭一样,是一只天鹅蛋的种子,生在养鸭场也没关系的意思,那个丑石是一块陨石,霎时就会身价百倍,因为他是帝王的种留在了民间,民间人不卖他的账。这篇立意就高了,丑陋的贝经过“忍受内心的折磨,失去做贝的荣誉,默默不说出来,用血和肉磨成一粒大珍珠”,等孩子们再找他,已经找不到了。可怜又可敬。

是啊,诞生珍珠本来就是个另类,不是绝大多数贝类的一生,就像牛黄,那是牛的结石,也是牛忍受痛苦而产的。只知道别人的生活好,不知别人的辛苦。在《一千零一夜》里也有个故事,《辛巴达航海》,作为脚夫的辛巴达听富翁的辛巴达讲他历险的故事。那是出生入死得来的,所以民间有富不过三代之说,不见风雨,那得见彩虹。

人人都知道道理,不一定都去实行,这就是区别,我母亲老说,身闲口自在,不劳动,只有嘴少吃点。不过有人一对比,就有点不高兴了,身闲嘴不自在的人多的是,身不闲嘴自在的人也多的是。

与可画竹子,胸有成竹,背后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受症自己体会的最深刻,所以看名人传记,我们永远成不了名人,如不是自传,替名人写传记的人也成不了。替名歌星伴舞伴唱的人有机会成为名人,但不是很多。有人说,不要问别人是怎样成功的,其实爱因斯坦说的很实在,努力工作、正确方法、少说废话,这三点就足够了,别人成功那是他们,体会还要自己来,历史的重复发生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里,只有那些尊崇判例法的国家里判决才会重复。

生不逢时说的不错,但一味地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使自己终身一事无成,那是谁的错呢?被当时看做异类的最后好些都成了经典,不管人还是事。“天生我材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说的好,不要济沧海,有用就行。一挥而就不是说话这么容易,就像鬼神好画人难画,写文章人人会,一挥而就难了。

但能一挥而就,不要萝卜快了不洗泥,这是犯大忌讳的,难产也可能是天才,据说陆游写的诗最多,有9300余首,你能知道几首呢?但写诗写的少的人,我们又知道几首呢?写的多,总有精品。有个笑话说,谁写的文章最多,那是佚名。

在书法上,特别讲究一气呵成,那才能成一个整体,连王羲之再也写不出那样的《兰亭序》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能,现在有了电脑,写字不用那么费事,传播速度也更快了,这是人类大大幸还是大不幸。

那个笑话说,作家绞尽脑汁写不出来一点东西,妻子笑他,比女人生孩子还难,男人叹曰:你们那是肚里有货。是啊,肚里没货,那能一挥而就,下笔千言,出口成章,那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胸中有竹子,方能实现,象我等等人,只能反反复复总是那几句话,写过来写过去,连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不知什么时候能进入那样的境界,但愿不是下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