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上了年岁的牟平人都熟稔一句老话,叫做“南塂的杨、樗岚的王———不好惹”这里的南塂和樗岚,原是老牟平县(现属莱山区)的两个村庄南塂村以杨姓为多,且都是同宗一族;樗岚村以王姓占优,也是一脉相承坊间把这两个村联系在一起,用意何在呢?又为什么“不好惹”呢?这里面还真有一番说道,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南塂的杨樗岚的王---不好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南塂的杨樗岚的王---不好惹(南塂的杨樗岚的王---不好惹)

南塂的杨樗岚的王---不好惹

李镇

上了年岁的牟平人都熟稔一句老话,叫做“南塂的杨、樗岚的王———不好惹”。这里的南塂和樗岚,原是老牟平县(现属莱山区)的两个村庄。南塂村以杨姓为多,且都是同宗一族;樗岚村以王姓占优,也是一脉相承。坊间把这两个村联系在一起,用意何在呢?又为什么“不好惹”呢?这里面还真有一番说道。

先说说“南塂的杨”。南塂,有“宁海州第一科举村”的美誉,旧时称午台南塂,也有人误传为五台南塂。当年,由于和牟平城南的武宁南塂村重名,为加以区分,人们遂在村名前面加上“午台”二字。据资料记载,午台南塂建村在明末清初,村子的创建者是杨燦。他由“胶东冶炼源头”的解甲庄冶头村辗转此地定居。杨燦历任陕西周至县县丞、河南内乡县丞、山西大同府经历司,升福府审理。后因不堪朝廷政治腐败,他辞官回乡,以教子孙耕读为乐。相传,杨燦清正廉洁,铁面无私,为官二十多年,不贪不占,仅靠俸禄维持生计。他弃官回乡后,时人猜测他的清廉是徒有虚表,肯定隐匿丰厚家资不外露。就连他的亲人有的也心存疑问。为此,杨燦激愤地在神前立誓说:“若有积金在手,或一两或千两,或偏长子,或偏幼子,伏乞尊神将,半燦生前或遭众贱分尸千断,死后还遭万劫地狱,更将所给银钱之人,一并照前报应。”杨燦的诤言泣鬼神感天地,为后辈树立了典范。杨氏族谱显示,他的十二个孩子中,有三个是生员;二十五个孙子中,一个翰林、一个县令、一个监生、十个生员;曾孙六十三人中,有五个举人、两个贡生、十个监生、九个生员;玄孙一百多人中,两个考中进士,三人得中举人,两个贡生、七个监生、二十二个生员。

南塂的杨姓族人秉承祖训,科举入仕为官者众,曾出现过“父子武举”、“祖孙同榜”、“连绵五世”的科举佳话。因而四里八乡人大多敬畏有加,赞赏褒扬。当然了,作为世家子弟,杨姓在当地百姓中口碑很好,从不恃强凌弱,没有为官不仁,鲜有贬词非议。

再说说“樗岚的王”。樗岚村现更名为黄海社区,为莱山区黄海路街道办事处驻地。据《莱山区志》记载,“位于岱王山东麓。东临黄海,西隔观海路与两家交界,南接山东工商学院,北连石沟屯。明代,王姓人由江南迁此建村。因此地樗树成林,故取名樗岚。以王姓居多,为‘四岚王’之一。”由于当年建村时,王姓都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沿袭古训,团结互助蔚然成风。特别是遇到外辱或世道变故时,王姓人人多势众,抱团成群,一家有难,大家齐助,坚不可摧。

南塂杨姓人以科举为官著名,樗岚王姓人以团结互助扬威。当地百姓叹服这两个村的人“不好惹”。其实说白了,是他们的为人处世被大家信服,继而口碑相传就不足为奇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类似于“南塂的杨樗岚的王———不好惹”这样的老话已经渐行渐远,但是,老话中演绎的温情故事却仍在流传,那些慎终追远的美好记忆连同美丽的乡愁仍然萦绕在我们心头,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