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称长安,是陕西省省会,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中华名族和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深深沉淀的历史使它与当时的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同时它也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最久,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有着3100年左右的建城史,110多年的建都史的西安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西周时,西安被称为“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自汉以后,这里就被称为“长安”或“京兆”直到明洪武二年(也就是公元1369年),朝廷才、在此地设立了“西安府”西安之名正式沿用至今。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沿革中,经过了历朝历代的建设和完善,西安城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汉高祖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6年的西汉),刘邦设置长安县,由宰相萧何主持营造新城,起名为“长安城”,是“长治久安”之意 。后来又修建了长乐宫和未央宫。汉惠帝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94年),才开始修建长安城城墙, 工程持续了五年之久,直到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秋才全部完工。

汉武帝时期长安城得以大规模扩建,先后修建了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上林苑,开凿昆明池、修建建章宫等。

西安十三古都的由来(陕西省会西安之名的由来及形成)(1)

西汉时期的长安城城市布局复原图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称帝后,在龙首原开始修建自己的新都,因他生前曾被封为大兴公,故给都城命名大兴城 。大兴城的总设计师是唐代著名的建筑家宇文恺。他在修建此城时将整个城区设计成南北八条、东西十四条大街,纵横交错像棋盘一样。另外他采用东西完全对称的结构将朱雀大街作为整个城市的中轴线,与皇城南面的东西横街形成十字交叉,构成了全市交通的枢纽,大业九年也就是(公元前的613年隋炀帝时期)在大兴城外修建郭城,后代长安城的总体格局至此形成。

西安十三古都的由来(陕西省会西安之名的由来及形成)(2)

隋大兴城城市遗址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