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这一生,似乎都活在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里,那是一个走不出逃不掉的围城,想起季羡林大师说过的一句话“绝大多数人这一生既无价值也无意义”,可是大家为啥这样活着呢?是诱惑太多还是有人羁绊,其实不过是一句话,“看不透,舍不得,放不下”罢了,你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吗?

看不透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不是兢兢业业的拼搏着,谁的生活不是披荆斩棘的前进着,没有谁的一生能真的像醉酒时的李白一样“恐惊天上人”那么浪漫,也没有谁都能像陶渊明一样“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只为追求生活的无忧无虑,大家都被功名利禄所羁绊,但也无法改变什么,或许这就是生活的常态罢了!

古人做人的心态(古人说的看不透)(1)

《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一个人如果能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竞争,就可以做到无为而治,然而谁又能做到呢?其中的根源在于看不透自己,也不看透世事。

许多人都知道庞涓出山时老师鬼谷子给他说的话,叫做“遇羊而荣,遇马而瘁”,告诫他一定不要欺骗他人,骗人者终会被人所骗,可惜庞涓在获得荣华富贵之后,终究还是看不透自己的心,为了得到所谓的天下第一,竟然陷害他的师兄孙膑,害他残疾一生,终究自己也死在了马陵道上,庞涓的看不透让他备受世人的指责。

古人做人的心态(古人说的看不透)(2)

舍不得

这世上最难得的是像关羽那样挂印封金舍得到手的功名和金银钱财,追求内心向往的义薄云天,大多数人也都是因为舍不得,在封建社会时,才会受到帝王的猜忌而枉送性命,话说到了那样的地步,一个人怎么会愿意舍弃权势和富贵,忍受门庭冷落呢?

古人做人的心态(古人说的看不透)(3)

《朱子语类》里说“但如今人说天非苍苍之谓,据某看来,亦捨不得这箇苍苍底”,这里的舍不得就是很爱惜,不忍放弃的意思,这世上或许最难的事情,就是让人放弃饥饿时嘴里的饭食了。

古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家的内心肯定都是想获得更高的声名和权势,这条路一旦走到了顶点,舍得放下的人可以说寥寥无几,有人说朱元璋是嗜杀成性的人,在他手下做官的人,难逃一死,可是那些被杀的又有多少不该死呢?汤和之所以能够善终,就是明白在那个环境下,只有退一步才是海阔天空。

古人做人的心态(古人说的看不透)(4)

然而像汤和那样舍得放下的人又有几个呢?李善长舍不得,胡惟庸也舍不得,他们都位极人臣,却都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权势去安享自己的晚年,还纵容自己的家奴欺压乡里,有甚者甚至要谋反,这样的作死哪个皇帝能忍,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舍不得”。

放不下

有些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是人生有不能放下的内心理想,而一些人明知道不能成功,却依旧坚持,更是因为内心的放不下,诸葛亮那样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一种放不下。

古人做人的心态(古人说的看不透)(5)

诸葛亮还在隆中之时,就规划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政权,他给刘备的设想是待天下有变的时候,派一上将军去征讨曹操就好,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有变的竟然会是自己这一方,关羽失荆州,刘备败于夷陵,蜀汉政权再也没有可能翻盘了。

可就在蜀汉政权稳定后,诸葛亮还是积极地准备北伐并付诸行动,一方面是因为必须以战养战凝聚人心,另一方面就是他内心也有放不下的痛,就是自己的隆中规划,就差一点就可以实现了,穷人力之所及,成就兴刘安天下之帝业,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要趁着大汉还有人心在,赌上自己的一生也要前进,诸葛亮放不下心中的想法,才会一次次的北伐。

古人做人的心态(古人说的看不透)(6)

结语

人的一生都在前进的路上,只不过这条前进的路有时候是以退为进的,人生是一场长跑,如果不能适时地放下心中的执念,也许就会活得很痛苦,古人常说“高处不胜寒”,那寒冷有时候是刺骨的,那份孤独也只有自己吞下,想让别人理解是不可能的,而什么时候真的“悠然见南山”,或许才会让自己的生活平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