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淮阴人,家中贫困,自身也没有突出的品行,因而没能被推举做官,经常投靠他人,依附别人生活。后来跟随项羽做了郎中。韩信多次向项羽进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用,于是便逃离楚军,归投了汉王,但汉王并未重视他。

历史上的韩信真的愿意打项羽嘛(韩信封神一战吓坏项羽)(1)

韩信多次和萧何交谈,萧何很赏识他。汉军到达南郑时,逃跑的将领有十多人。韩信考虑到萧何已数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而汉王还是不重用我,于是也就逃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来不及向汉王报告,就亲自去追韩信。有人向汉王报告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听后很生气,如同失去了左右手一样。

历史上的韩信真的愿意打项羽嘛(韩信封神一战吓坏项羽)(2)

​“萧何月下追韩信”后,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进攻魏国。韩信询问郦食其说:“魏国该不是任用周叔为大将吧?”郦说:“是一个名叫柏直的为大将。”韩信说:“这人不过是一个匹夫罢了。”

于是进兵攻魏,俘虏了魏王豹。平定了河东后,韩信派人请求汉王:“希望能增兵三万人,请让我向北攻打燕赵,向东进击齐国,在南方截断楚国的粮道,再向西和大王会师于荥阳。”汉王给韩信增兵三万人,进军打败代国,活捉了夏说。

历史上的韩信真的愿意打项羽嘛(韩信封神一战吓坏项羽)(3)

韩信用数万兵,打算东下井陉攻打赵国。此时赵王和成安君陈余集中兵力于井陉口。广武君李左车劝成安君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黄河,俘虏了魏王,擒捉了夏说,计划要攻下赵国,这是乘着胜利而走出本国作战,其锋芒是不可抵挡的。

我听说(汉军)驱兵千里,军粮缺少,士兵有饥饿的面色,临时打柴割草然后做饭,军队经常吃不饱饭。如今井陉这条路,两辆车不能并列行进,骑马也不能排列成行,行军几百里地,像这样的阵势,运粮食的车辆一定在后面。

历史上的韩信真的愿意打项羽嘛(韩信封神一战吓坏项羽)(4)

希望您让我出奇兵三万人,抄小路去拦截他们的辎重粮草,您可以深沟高垒不要出兵和他们交战。这样会让他们前不能战斗,后不得撤退,不到十天,敌方两位主将的首级就可送到军帐中去。”成安君没有听从其意见。

韩信打探到广武君的计谋未被采纳,非常高兴,于是进军一举攻下了井陉口,杀成安君于泜水边上,活捉了赵王歇,又传令军士不要杀广武君。过了一会儿;有人捆绑着广武君到军帐中来。于是韩信问广武君:“我准备向北攻打燕国,向东征伐齐国,请问怎样才能成功?”

历史上的韩信真的愿意打项羽嘛(韩信封神一战吓坏项羽)(5)

广武君推辞说:“我听到这样的话“亡国的大夫,没有资格来谋求国家的存在;打了败仗的将领,是不配谈勇武的’。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配得上权衡军国大事呢!”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这样的贤人)在虞国而虞国灭亡,到了秦国而使秦国称霸,这不是他在虞国愚蠢而到秦国就聪明了,关键在于用不用他,采纳不采纳他的意见罢了。

假使成安君采用了您的计策,我也就被他擒捉了。我诚心听从您的计策,希望您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说‘即使是狂夫的话,圣人也会加以选择’。我只恐自己的计策不值得采用,但我还是愿意献出愚忠。

历史上的韩信真的愿意打项羽嘛(韩信封神一战吓坏项羽)(6)

成安君本来有百战百胜的良策,然而一旦失策,使军队战败于鄗城之下,自己也死在泜水边上。如今将军俘虏魏王,活捉夏说,不到十天时间打垮赵军二十万,杀了成安君,名扬海内,威震诸侯,众人无不侧耳倾听,来等待您下令进军。可是士卒们疲劳已极,实际上是难以战斗的了。

现在您若动用疲弊的军队,滞留在燕国坚城之下,其情势必显得力不从心。想作战而不能攻下城池,旷日持久,粮食就会耗尽。如果燕国不能攻破,齐国必拒守边境而自强。两国相持不下,那么刘、项两方的轻重胜败就难分清了。

历史上的韩信真的愿意打项羽嘛(韩信封神一战吓坏项羽)(7)

当今之计,不如按兵不动,抚恤慰劳将士,摆出北进燕国的架势,然后派一名使者,拿上小小的一封劝降书去到燕国,燕国必然不敢不听从。燕国顺从了再东临齐国,即使有很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这是意在齐国。这样的话,争夺天下之事就可谋求了。用兵本来有先虚张声势然后采取实际行动的,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韩信说:“好!”于是就派使者出使燕国,燕国听到风声当即顺从。汉军遂即渡过黄河,袭击齐国历下军队,击破了龙且之军。楚国丧失了龙且,项王大为惊慌,派武涉去游说韩信。

历史上的韩信真的愿意打项羽嘛(韩信封神一战吓坏项羽)(8)

韩信辞谢说:“我事奉项王好几年,官不过是个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进言不听,献策不用,所以背楚归汉。汉王授予我上将军印玺,交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的衣服让我穿,分出他的饭食让我吃,对我言听计从,我才得以达到今天这个地步。汉王这样亲近、相信我,如果背叛他就不吉祥。”

武涉走后,蒯通知道天下的权力已掌握在韩信手中,便用(韩信、项羽、刘邦)三分天下的策略来恳切地劝说韩信。韩信还是不忍背叛汉王,又自认为自己功劳大,汉王不会夺自己的齐王之权,遂没有听从蒯通的谋划。

参考资料《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