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恳邀请您点击一下右上方的“关注”,我们将持续为您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8月15日中午十二点,日本广播的天皇《终战诏书》,有这样一段话: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终战诏书》对“残酷炸弹”充满怨恨,把日本说成是不顾人道底线行为地受害着,又对“残酷炸弹”有种不服也得服的无奈。

听起来,是美国的原子弹炸出了日本的《终战诏书》,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日本把原子弹送给苏联了吗(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1)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据日本统计,直接死于两颗原子弹的人,超过17万。

广岛和长崎这两个较完好的城市,也被炸为废墟,成了美国核爆效果的试验品。一弹灭一城,日本再不下终战诏书,必定会招来更多的原子弹。

日本投降后,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认为,日本在盟军登陆日本本岛前投降,主要是因为美国扔了原子弹。然而,日本有专家却指出,日本投降另有原因,一些美国人也持同样的看法。

核爆下日本的筹码

从广岛、长崎遭到核打击后日本政府的反应来看,日本确实没有准备无条件投降。

日本政府欺骗国民称,恐怖爆炸是陨石坠落,编不圆又改口说,恐怖爆炸不过是美国的超级炸弹,日本已经找到应对的方法。

日本政府不是不知道美国投下的是原子弹。早在1941年,日本政府就秘密启动了代号为“Ni”的原子弹研发计划,比美国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还要早一年。

只不过日本的各种条件受限,不可能在1945年造出原子弹。

日本把原子弹送给苏联了吗(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2)

日本政府欺骗国民,就是要继续顽抗,防止真相毁掉国民的抵抗意志。1945年7月26日,盟国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发布,日本政府回应“不予理睬”。

《波茨坦公告》发布后,日本还有七百万军队,本土驻军达三百七十万,也还有些“不予理睬”的底气。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本完全无法接受。

接受无条件投降,日本就要被盟军占领,解除武装不说,不少日本人还会沦为战犯被处理。

有一点特别重要,《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必须永远剔除“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说直接点就是要废除日本军国主义的领袖——天皇。

无条件投降让很多日本高层没有出路,日本政府要用“一亿玉碎计划”来拼死一搏。大量的日本国民,接受日本政府自杀攻击训练,准备在盟军登陆日本本岛时,与盟军士兵同归于尽。

日本投降时,已经训练了三千一百万“玉碎”民兵。美国有个军史学家在他《没落行动——日本帝国的末日》一书中,描述了这样的场景:日本教官发把锥子给一个日本女高中生,目露凶光地对她说:“往腹部刺,杀死一个美国兵也行。”

日本把原子弹送给苏联了吗(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3)

日本政府既然准备让国民“玉碎”,又哪里会在乎核爆对国民的杀伤,遭到核打击后,日本的疯狂仍在继续。

1945年8月9日美国在长崎扔下第二颗原子弹,日本紧急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日本海军司令部总长丰田副武,仍然口气强硬地宣称:要日本投降,不仅要保留天皇,盟军还不能占领日本。日军的武装要自主解除,战犯也要由日本自行审理。不然日本将血战到底。

面对日本的死硬,马歇尔毫不手软,命令部下研究进攻日本本岛使用的战术核武器。部下汇报到登陆时,至少能提供七颗原子弹。

参与“曼哈顿计划”的尼迪·尼科斯则说:“一旦登陆决战真的打响,则我们至少需再提供15枚核弹以支持作战队伍。”

美军攻打日本本岛的“没落行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攻占九州岛的“奥林匹克行动”,大约在1945年11月1日发起。攻打日本本岛的“小王冠行动”,预计于1946年3月1日开始。

日本把原子弹送给苏联了吗(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4)

也就是说,日本晚投降两三个月,盟军登陆少不了会再给日本投喂几颗原子弹。

登陆战如果开打,将出现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场面——盟军的炮火摄魂夺魄,轰炸机遮天蔽日。

毁天灭地的蘑菇云此起彼伏在日本上空升起,一次次重现广岛、长崎的末日景象:成千上万的人在核爆中瞬间汽化,密密麻麻的建筑被核爆夷为平地。

核爆过后,日月无光的天空黑雨飘落,地上到处是残垣断壁、烧焦的尸体,和蜷缩着哀嚎的伤者。

可即便如此,日本人仍在负隅顽抗。森林、废墟中,随时有“玉碎”民兵窜出,悍不畏死和盟军士兵同归于尽……

就在日本扛下核爆,摆出血战到底的架势时,日本天皇的《终战诏书》突然传遍世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投降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美国的原子弹,而是日本最后的幻想破灭。

日本惊人的“想象力”

说起日本的幻想,又要提到《波茨坦公告》。盟国的主力是美、苏、中、英四大国,而《波茨坦公告》只有美、中、英三国签字。

日本把原子弹送给苏联了吗(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5)

苏联这个庞然大物没有对日本明确表态,不由得让日本想入非非,希望苏联出面调停,至少让日本有条件投降。

日本和苏联属于天敌关系,日本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却希望靠苏联走进柳暗花明,真是有些一言难尽。

苏联刚建国,日本就伙同另外十二个协约国侵犯苏联,而且出兵最多,撤兵最晚。

苏联迫不得已成立了远东共和国,作为缓冲国跟日本谈判,还是被日本抢走了北库页岛。苏联立国未稳,硬生生憋住了这口气。

随着苏联实力的提升,1925年日本和苏联建交,并把北库页岛归还给苏联,两国看起来进入和平共处时期。其实两国在远东和中国,存在必须一决胜负的结构性矛盾,和平的内涵就是备战。

日本把原子弹送给苏联了吗(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6)

这种关系下,苏联对日本长期采取守势,在中国东北还做出了令世人费解的举动。

在中国东北,日本有从沙俄抢来的利益,苏联有从沙俄继承来的利益。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要独霸东北,中国舆论普遍认为苏联和日本会干起来,谁知道苏联的应对,就连日本都感到意外。

苏联也很在意从沙俄继承来的中国东北利益,一直派兵守卫长春以北的中长铁路,确保苏联在北满的势力。

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苏联不仅不派兵阻止日本军队进入北满,还同意日本用苏联掌握的中长铁路往北满运兵,后来又第一个承认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还在1935年,把手里的中长铁路卖给了伪满洲国。

日本政府开始很担心苏联干涉,特别警告关东军,攻占东北不要靠近苏联控制的中长铁路,以免刺激苏联对日本用兵。结果苏联不仅配合日本,还很讨喜地完全退出东北,苏联的操作让日本捡到了宝。

苏联很清楚日本占据整个东北,对苏联有多危险。不过当时苏联在东北和日本缺少情报来源,“九一八”事变的消息,都来自国外的媒体。

媒体凌乱有限的信息,加重了斯大林的疑虑,他认为“九一八”事变远不是表面那样简单。

日本把原子弹送给苏联了吗(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7)

二战结束前,苏联一直是孤立于世的社会主义国家,总是在提防被资本主义强国围攻。

斯大林分析,“九一八”事变日本吞并东北,只是明面意图,真实用意是日本和欧美资本主义强国合谋,要把苏联拖入一场被围剿的战争。

他甚至判断,阎锡山、冯玉祥等中国实力派人物,也和日本达成了默契。苏联一旦入局,会有存亡之忧。

斯大林想多了,其实“九一八”事变就是关东军的擅自行动,连日本政府都是事后知情,笑纳意外之喜,哪里有什么诸强阴谋。

不过没有针对苏联的阴谋,用苏联的账来算,干涉日本从三个方面来说,也弊大于利。

日本把原子弹送给苏联了吗(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8)

首先,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关东军总共才两万多人,其中只有一个缩编师团一万人的主战部队。东北军二十万,主战部队十六万都不抵抗,苏联出头只能和日本单挑。

第二,蒋介石政权背叛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劳工”三大政策,本质上反苏,苏联除了权衡自身利益,没有帮忙的道理。

第三,欧美资本主义强国没有参与“九一八”事变,却巴不得苏联和日本开战。打起来,欧美资本主义强国,再在欧洲给苏联拱把火,苏联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北满既可以作为苏联在远东的屏障,也能成为苏联的泥潭。

苏联对东北有想法,日本要占东北,老谋深算的斯大林,却选择退出东北,减少和日本冲突的引爆点,把日本这股邪火引到其他方向,再等待时机徐图缓进,又岂止比日本棋高一着。

而那时贫弱的中国,只能成为强国博弈的筹码。

日本把原子弹送给苏联了吗(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9)

1941年,苏联来自欧洲的战争威胁迫近,日本被美国制裁,准备抢东南亚的资源。两国找到和平相处的理由,当年4月13日,签署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

应急讲和,不能化解结构性的矛盾,苏日有条约没信任。签约之后,苏联仍然在远东部署重兵防备日本。日本关东军也只在东北“坐冷板凳”提防苏联,并准备一旦德国大胜,就对苏联趁火打劫。

直到1943年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惨败,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也不断失利,关东军大批主力师团,才被调往东南亚战场。

从苏日关系史可以看出两国的敌对本质,苏联对日本的每次权宜,都证明日本是苏联想要除之而后快的心腹之患。

日本却忘不了苏联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应对,又依仗《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还在有效期,对苏日关系产生严重误判,一厢情愿地认为,盟国在欧洲取得完胜后,苏联已经和美、英对上,苏联需要日本这股力量来平衡。

日本把原子弹送给苏联了吗(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10)

为让苏联帮忙调停,争取和盟国有条件谈和,日本提出退出伪满洲,另外还要把当年从沙俄手上抢来的太平洋岛屿,归还给苏联。

日本不知道,1945年2月,美英就以苏联尽快对日宣战为条件,背着中国和苏联签订《雅尔塔密约》,把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转让给苏联。

对日本这种死敌,苏联只会趁你病,要你命,打垮日本从日本手中抢利益,可以拿日本做筹码,但绝不会给日本留下重新成为军事强国的机会

苏联在1945年4月,就按条约到期不再续签,需提前一年告知对方的规定,通知日本不再续签条约,已经开始为对日本宣战做铺垫。

日本见《波茨坦公告》苏联没有签字,仍在幻想苏联在条约到期前,不会向日本宣战,诱惑苏联出面调停还有机会。

其实苏联在波茨坦会议上,就提出等1945年8月20日,苏联做好准备对日宣战,在《波茨坦公告》签字,再以四国名义发布《波茨坦公告》。

日本把原子弹送给苏联了吗(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11)

苏联方案想为对日宣战做充分准备,也想拖时间多捞战后利益,就是无意为日本调停。

但美国有了原子弹,不再给苏联讨价还价的机会,执意以三国名义,于1945年7月26日发布《波茨坦公告》。

苏联倒希望日本再扛一阵,为苏联延缓对日宣战的时间。当时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美国扔原子弹前,几个星期躲着不见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吊着日本保持调停的希望继续顽抗。

美国向日本扔原子弹也是为震慑苏联,杜鲁门认为,和苏联谈条件,原子弹能让苏联好说话。

广岛原子弹一响苏联急了,再不赶紧对日本宣战,要是日本被炸投降,苏联连汤都喝不到。

于是1945年8月8日下午5点左右,莫洛托夫主动召见了佐藤。

日本把原子弹送给苏联了吗(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12)

听到莫洛托夫宣布苏联废除《苏日互不侵犯条约》,正式对日宣战,佐藤虽有预感,心里还是升起一阵绝望。

他强做镇静,不失外交风度表达了对苏联毁约的不满后,起身向莫洛托夫伸出手说:“我们作为敌人分手,让我和敌人最后一次握手吧。”

苏联对日宣战,威力不亚于原子弹。日裔美国教授长谷川毅,在他2005年出版的一本书中提到,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不是美国的原子弹,而是苏联对日宣战。

美国人保罗·克奇克梅,在他所写的《战略投降》一书中,也持同样的观点。

不过日本最后的幻想破灭,为什么不走向“玉碎”呢?这是因为除了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还有其他因素在左右日本最后的选择。

日本投降更深层的原因

另一种观点认为,日本投降主要是丧失了战争能力。日本投降前,资源枯竭、经济瘫痪,战争机器难以运转。

美国战略轰炸评估委员有过这样的评论:就算美国不对日本扔原子弹,苏联不向日本宣战,日本在1945年年底,甚至在“奥林匹克行动”前,也会选择投降。

日本把原子弹送给苏联了吗(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13)

日本投降前战争资源快要耗尽是事实,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就在全面侵华。

日本原本打算三个半月灭亡中国,结果却陷入持久战的泥潭,以战养战根本养不起,只能提前打起东南亚资源的主意。

东南亚是欧美的奶酪,容不得日本惦记。1939年,美国终止和日本的通商协议,已经在敲打日本。日本不管经济还是资源,都高度依赖美国,和美国脱钩更加快了日本在东南亚冒险的脚步。

1940年6月,日本趁法国败落,进占西贡机场,虎视南洋诸岛,招来美国进一步制裁。这种情况下对中国久攻不下,日本战争消耗更加难以为继。

为找出路,1941年7月,日本攻入法属印度支那,企图切断中国的国际补给线,并从侧后进攻中国,尽快赢得侵华战争。

日本把原子弹送给苏联了吗(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14)

这下美国和日本彻底翻脸,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财产,又联合英国、荷兰,对日本发起全面禁运。

日本百分之八十的石油,都靠从美国进口,其余石油来源就是荷属东印度群岛(印度尼西亚)。而且英、美、荷三国,还控制了除苏联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油田,全面禁运等于要了日本的命。

那时苏联西伯利亚的石油少得可怜,产油地在高加索地区,日本鞭长莫及,只能选择偷袭珍珠港,抢夺东南亚的石油、橡胶、铁矿。太平洋战争让日本消耗更大,抢到资源运输又被美国海军袭击,很难运出去。

到1943年,日本败相已露,开始秘密向美国和中国求和。日本不吐出全部侵略利益,在1943年求和也只能是妄想。

到战争后期,日军装备、弹药严重不足,“玉碎计划”的民兵,大多只有竹枪。

日本把原子弹送给苏联了吗(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15)

海军没有汽油,只能窝在港口挨炸。空军使用土法炼制的燃料,从一个基地转另一个基地,就要损失百分之四十的飞机。钢铁在日本国内仅剩26吨,投降时已全部耗尽。

兵源上,日本国内军队和关东军多数是新兵,所以七十多万关东军,才会被苏军在几天之内打崩。日本国内的生产能力,也被美国空袭炸瘫。

不过日本真要“玉碎”,这种凄惨状况也挡不住。促使日本投降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1945年8月14日,日本仍在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无条件投降的问题。

日本把原子弹送给苏联了吗(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16)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有日本官员提出,盟国对日本保留天皇制度的要求,回复不明确,应该再次向盟国提出照会。如果盟国不能让日本保留天皇制度,日本就“玉碎”。

美国视日本为禁脔,澳大利亚想参加“奥林匹克行动”,美国都不同意。按美国的意图,苏联只可以施压日本,不可以进入日本。

如果美国攻打日本本岛陷入胶着,苏联打完关东军插一脚进来,美国万万不能接受。

出于避免巨大伤亡,避免苏联介入日本的考虑,美国主导盟国同意日本公投决定是否保留天皇制。那时天皇是日本人的神,公投等同于保留天皇制。

日本得到这个答复,天皇马上录制了《终战诏书》。

美国不仅默许了日本保留天皇制,战后还庇护一些军国主义分子,作为安在亚洲的钉子。

日本至今不愿承认历史罪行,和美国脱不了干系。要让日本正视历史,还需要另外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