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聚合:将多个物理端口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端口,进而实现流量在各成员端口的负荷分担,交换机根据用户配置的端口负荷分担策略决定网络封包从哪个成员端口发送到对端的交换机。当交换机检测到其中一个成员端口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就停止在此端口上发送封包,并根据负荷分担策略在剩下的链路中重新计算报文的发送端口,故障端口恢复后再次担任收发端口。

一、链路聚合的优点: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1)

上图我们将两台交换机的3个物理端口(端口1、2、3)捆绑在一起,组合成一条逻辑链路,这就是链路聚合,这样一条逻辑链路能提供普通物理链路3倍的带宽,能实现链路传输弹性和冗余。

当其中一条链路状态异常后,流量会在剩余链路进行重新分配,负载分担;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2)

二、交换机聚合模式:

链路聚合分为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两种模式,它们各自的优点如下所示:

· 静态聚合模式:一旦配置好后,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就不会受网络环境的影响,比较稳定。

· 动态聚合模式:通过LACP协议实现,能够根据对端和本端的信息调整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比较灵活。

处于静态聚合模式下的聚合组称为静态聚合组,处于动态聚合模式下的聚合组称为动态聚合组。

三、链路聚合配置实验:

在华三模拟器上创建一个类似上图的工程,并完成连线;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3)

打开SW1命令行窗口,进入系统视图,创建一个聚合端口:

<H3C>system-view

System View: return to User View with Ctrl Z.

[H3C]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4)

将端口1、2、3加入聚合组1:

[H3C]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H3C-GigabitEthernet1/0/1]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H3C]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H3C-GigabitEthernet1/0/1]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H3C]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3

[H3C-GigabitEthernet1/0/1]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有一个简单的方式可以批量设置端口:

[H3C]interface range GigabitEthernet 1/0/1 to GigabitEthernet 1/0/3

[H3C-if-range]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5)

进入SW2,参考SW1配置完成交换机的配置:

[H3C]int b 1

[H3C-Bridge-Aggregation1]qui

[H3C]interface range GigabitEthernet 1/0/1 to GigabitEthernet 1/0/3

[H3C-if-range]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这时候可以查看下聚合链路状态:

SW1:

可以看到status状态为“S”,即“Selected”为选中状态;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6)

SW2: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7)

查看聚合链路带宽,3Gb(单链路为千兆):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8)

接下来配置PC1和PC2的网卡

PC1:10.1.1.11/24

PC2:10.1.1.12/24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9)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10)

测试下连通性:

PC1 ping PC2的地址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11)

我们手工down掉一个端口: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12)

这时候查看下聚合链路状态:

可以看到端口3已经变为“U”-Unselected(不选中)状态;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13)

查看聚合端口带宽,此时为2Gb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14)

再次测试连通性: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15)

华三交换机默认是静态聚合模式,如果需要配置为动态聚合模式,需要进入相应的聚合口下配置:

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16)

此时查看聚合口信息:

可以看出聚合模式变成了“Dynamic”,端口信息里会显示出对端聚合口信息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17)

测试连通性正常

路由交换总结和体会(路由交换学习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