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英雄,有明一代,当推夏完淳。

他是明末名士夏允彝之子,陈子龙之徒。生于崇祯四年(1631)。在其父其师抗清失败,先后投水殉国之后,十五六岁的夏完淳接过义旗,联络各方,意图再举。然,终被搜捕,于朱由榔永历元年(1647)被杀于南京,时年十六岁。

《明史》当中,他与父亲的传记,附录于陈子龙之后,“夏允彝……乃以八月中赋绝命词,自投深渊以死。允彝死后二年,子完淳、兄之旭并以陈子龙狱词连及,亦死”。

而在《明季南略》里,有几处提到了夏完淳。

刘曙……与顾咸正、夏完淳从容就义死。

明末抗清英雄夏淳(杀害抗清英雄夏完淳的凶手)(1)

(夏完淳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徐尔谷……钱棅从兄旃,字彦林;夏允彝子完淳,字存古:与尔谷皆以胜兆事,被执……三人同日受刑。

(洪母掌掴洪承畴)

洪承畴还有点廉耻的话,是要找条地缝钻进去的。

可惜,他是死心踏地跟定清朝了。尽管他后来出了不少主意缓和矛盾,甚至对推进满汉合流做了很多事,尽管他死之时,被“谥文襄”,但死后111年,出大事了!

乾隆四十一年(1776),皇帝下诏,“因思我朝开创之初,明末诸臣望风归附。如洪承畴以经略表师,俘擒投顺……今事后凭情而论,若而人者皆以胜国臣僚,乃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受命,辄复畏死幸生,忝颜降附,岂得复谓之完人……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今为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即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此实乃朕大中至正之心,为万世臣子植纲常!”

好家伙!

诏书之中,洪承畴得了个第一名!显然,这个在顺治之时立有大功的人,在乾隆心里地位还是蛮重的,否则,不至于首先想到的人就是他,将之当成负面典型!

只不过,现在是骂他作为臣子,不誓死效忠明朝,反而贪生怕死,大节有亏。以前用人之际,没办法;世易时移,他们的作法可不值得提倡!我们把他的事情详详细细直直白白地写到《贰臣传》里,不能有丝毫隐匿,让后世知道,怎样做人,是不受欢迎的!

明末抗清英雄夏淳(杀害抗清英雄夏完淳的凶手)(2)

(曾经也是条汉子)

看来,意义正面的谥号文襄并不是洪承畴的盖棺论定,贰臣才是!

说白了,对洪承畴自己及其后人而言,简直是一种侮辱。

当然,他自己是没所谓了,他死后,洪水滔天把他坟冲了又如何?但还有后人啊,有族人啊,以史为镜,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是做好人还是坏人?是舍生取义从容赴死还是苟且偷生争议千年?不管身在庙堂还是江湖,做事之前,都得多想想!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史为镜(时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