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默的螺旋是一个政治学和大众传播理论,由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伊曼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The Spiral of Silence:Public Opinion-Our Social Skin)中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会倾向于不表达出来。

“沉默的螺旋”一词最早见于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伊曼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它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那么人们将会下意识的“笃定”自己的观点是“大众化”的并且“自我确定”其为“正确、合理的”;反之,如果人们并未看见自己赞同的观点,或者说即使看见了但是没有多少人的支持,甚至遭受了不少人的抨击、辩论,那么人们将选择保持沉默不发表自己的观点。沉默螺旋效应具有双向性,与反沉默螺旋理论相对。它是当代传媒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心理。

传播学的基本原则 传播学三大定律(1)

沉默的螺旋

2、六度分离理论

六度分离(六度区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根据这个理论,你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之间只隔着五个人,不管对方在哪个国家,属哪类人种,是哪种肤色。

传播学的基本原则 传播学三大定律(2)

六度分离理论

3、议程设置

1968年,唐纳德·肖(Donald Shaw)和麦克斯威尔·麦克姆斯(Maxwell McCombs)对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看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有多大的影响。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决定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

传播学的基本原则 传播学三大定律(3)

议程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