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学硕938论述题,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唯一可以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从因果关系方法论角度分析议程设置理论建立与发展北师大新传真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唯一可以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从因果关系方法论角度分析议程设置理论建立与发展北师大新传真题

唯一可以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从因果关系方法论角度分析议程设置理论建立与发展北师大新传真题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学硕938

论述题

从因果关系方法论角度

分析议程设置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答题思路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在传播研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本题来说,不能只从理论本身的内涵作答,应从因果关系方法论角度着眼于其建立和发展的脉络展开。

参考答案

从 1968 年的“教堂山镇研究” 至今,议程设置经历了50 年的发展历程,从传统议程设置到属性议程设置的理论演进,对传播学的理论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面对媒介融合为主导的传播环境变化,议程设置理论也在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议程设置理论第三层次:网络议程设置。

一、议程设置理论的起源与建立

1968 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传播学者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 (Maxwell McCombs) 和唐纳德·肖 (Donald Shaw) 在当年美国大选前夕进行了一项小规模的受众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大众媒介议题的显著性程度对公众议程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这项研究是在北卡大学所在的小镇进行的,因此成为传播学史上著名的“教堂山镇研究”(Chapel Hill Study),它被公认是议程设置理论的起源。

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麦库姆斯和肖于 1972 年共同发表了论文 《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标志着这个概念和理论框架的正式形成。该文是对查伯尔希尔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影响所做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总结。

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❶ 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却可以左右人们接受议题的可能和顺序;

❷ 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

❸ 媒介的接触频率决定着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的匹配程度;

❹ 该理论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

二、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

❶ 属性议程设置理论

1997 年,麦库姆斯和肖在一篇研究西班牙选举的论文中提出了“属性议程设置”(attribute agenda setting)理论,将其作为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二层次。有关议题属性影响力的研究使得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范畴得到进一步扩展。媒体不仅能够设置议程,同时还能够提供语境,决定公众如何思考某个议题并评价其价值。这一现象在一系列针对选举报道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大众媒体不仅影响了选民对客体的注意程度,也影响到他们对议题属性的判断。从这个角度来看,大众媒体不仅能告诉公众“想什么”,也能成功地告诉公众“怎么想”。这一结论被认为是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二层次,即属性议程设置。

❷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

如今,飞速兴起的互联网新闻业也在经历着从门户网站到社交媒体的权力转移。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媒体对公众认知和理念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议程设置理论是否依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技术的更新迭代和媒介生态的变化对这一经典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麦库姆斯和郭蕾博士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三层次:“网络议程设置” (Networked Agenda Setting,简称 NAS 理论),试图以此解释新闻业在这样一个基于媒介融合和社交媒体而变得日益 “网络化”的时代,议程设置理论是如何继续发挥其效用的。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影响公众的不是单个的议题或者属性,而是一系列议题所组成的认知网络:新闻媒体不仅告诉我们“想什么”或者 “怎么想”,同时还决定了我们如何将不同的信息碎片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出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判断。

二、议程设置理论的特点

❶ 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这些层面同时也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传播效果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议程设置”假说着眼的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也就是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❷ 议程设置理论所考察的不是某家媒介的某次报道活动产生的预期效果,而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❸ 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这样的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

三、理论意义与局限

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具有以下意义:

❶ 议程设置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

❷ 议程设置理论中所包含的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重新提出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

❸ “议程设置”理论对我们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为人们认识传播与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同时为研究传播媒介背后深层次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但议程设置理论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尽管媒体“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但是不能把它的效果绝对化。

议程设置理论虽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受到挑战,但是理论在冲击与质疑中不断以新的理论修正与创新进行回应,如今,新媒体环境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仍遵循“显要性的转移”这一核心概念。

参考文献

[1]曾振华,曾林浩.网络议程设置:理论、方法与展望[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06):91-99.

[2]赵蕾.议程设置50年: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与转向——议程设置奠基人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唐纳德·肖与大卫·韦弗教授访谈[J].国际新闻界,2019,41(01):66-80.

/END/

小编 | Aishah

责编 | 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