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缅怀先人,慎终追远,尊重民族传统习俗。清明节的来由,也许很多读者没有听过,不过知晓如否,小编重复”介子推的故事”。

清明节介子推的故事是真的吗(为介子推的故事)(1)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公子重耳被赶出了晋国,跟随他的就有介子推等一帮贤士。重耳在外国流亡了19年,可谓艰险备尝。在这期间,介子推可没少尽犬马之劳。有ー年、重耳流亡到卫国时,饿得实在走不动了。介子推见状,偷偷地割下自上的一块肉,和野煮成汤,送给重耳喝。重耳感动至极,夸介子有“割股奉君”之功。

清明节介子推的故事是真的吗(为介子推的故事)(2)

后来,重耳返回晋国,继承了王位,是为晋文公。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但介子推却安心在家侍奉老母亲,不去争功邀赏。有的大臣看不下去,鼓动介子推去找晋文公邀功请赏。但介子推即回道:“我宁愿终生当一介平民,也不愿意那样做”。

清明节介子推的故事是真的吗(为介子推的故事)(3)

介子推的邻居解张很为他鸣不平,写了一首《龙蛇歌》,贴在晋都的宫门上。晋文公看到后,立即命人寻找介子推。听说介子推已经带着老母亲隐入绵山,晋文公立即带领一千大臣来到绵山。无奈绵山雄伟高大、沟壑纵横,士兵们怎么都找不到介子推。这时,有位大臣献计说:“三面点火,介子推就会着老母亲从另外一面逃出来。”晋文公知介子推是个大孝子,便命令士兵点燃谷内的干草树木。当时正值春季,山山很大,火越烧越旺,一会儿火势就蔓延到了深山镇宅沟一带。大火连着了三天三夜,但始终没人见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出来。晋文公感到纳闷,又派人去山里寻找,结果却发现了介子推和他母亲的遗骸及半张破草席。晋文公接过草席,发现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忠心,但愿主公尚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照复清明。

清明节介子推的故事是真的吗(为介子推的故事)(4)

介子推本可以邀功请赏,享受荣华富贵,但他却甘愿一介平民国守清。这正是老子说;:知其蒙,守其辱,为天下谷。介子推为人的品质,“知荣守辱”处事原则的最佳阐释。介子推忠君负义、鄙弃功名利禄的气节,流芳百世,感人深至而他也因为这种淡看功名利禄的节操,每年被人们在“清明节”这天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