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是北京市古老独特的汉族传统小吃。北京人爱吃的小吃,也是一种大众街头小吃。灌肠在明朝开始流传。灌肠分两种:一种为大灌肠,用猪肥肠洗净,以优质面粉、红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种原料调料配制成糊,灌入肠内,煮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上盐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 另一种叫小灌肠,用淀粉加红曲水和豆腐渣调成稠糊,蒸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盐水蒜汁食用。 灌肠外焦里嫩,用竹签扎着吃,颇显特色。

为什么叫炸灌肠(为什么炸灌肠没有肉还可以讨得那么多人的欢心)(1)

早在明朝刘若愚所著《明宫史》中就有记载。清光绪年间福兴居的灌肠在京城小有名气,福兴居的掌柜被称为为"灌肠普",传说其制作的灌肠为慈禧所喜。老北京的灌肠以长安街聚仙居的最好。最初的灌肠是用猪大肠灌制进淀粉、碎肉制成的,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灌肠的制作工艺发生了变化,改用淀粉加上红曲和香料灌在猪小肠中成型,而现在市面中能够买到的灌肠则把红曲和小肠都省去了,仅仅是用绿豆淀粉加香料灌制成型的一个长长的淀粉肠。不过那焦脆的口感依然没有让人们失去对他的喜爱。

为什么叫炸灌肠(为什么炸灌肠没有肉还可以讨得那么多人的欢心)(2)

以下来说一说做法,一般如果为了图省事的话基本都是超市买一些成品灌肠回家炸炸,今天既然说到这了那便说一说从头开始的做法吧。

食材:猪油、盐、蒜、红薯淀粉、凉白开、开水。

为什么叫炸灌肠(为什么炸灌肠没有肉还可以讨得那么多人的欢心)(3)

1.红薯淀粉放到案板上用擀面棍将颗粒擀碎。

2.将和好的淀粉倒在案板上,趁热用手揉光滑。

3.揉光滑以后在案板上用力摔,这样可以让淀粉团内部更加紧实。

4.将淀粉团平分两份,弄成棍状。

5.用屉布将淀粉分别棍包起来。

6.放入蒸锅内,开锅以后蒸40分钟。

7.蒸好以后打开屉布晾凉,这就是灌肠了。

8.这时准备些去好皮的大蒜,一碗白开水,白开水里加两勺盐

9.然后将大蒜用蒜夹子夹成蒜泥,放入盐水内搅匀备用。

10.凉透了的灌肠切片,讲究的应该切的一边薄点一边厚点。

11.煎锅烧热加入适量油。

12.将切好的灌肠放进去炸一下。

13.一面出泡泡了有些焦了就翻面,待两面都焦脆了就出锅,浇上蒜汁或者夹着蘸蒜汁开吃。

为什么叫炸灌肠(为什么炸灌肠没有肉还可以讨得那么多人的欢心)(4)

编辑:未名湖是个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