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稳定器 STEADICAM(斯坦尼康) 的出现在影视领域掀起了一场行业风暴,借助其稳定效果拍摄而成的《洛奇》、《闪灵》等影片将电影带入了真正的视觉享受时代,也让斯坦尼康成为了影视行业的标配。

南方智云(独家专访智云CEO廖易仑)(1)

然而斯坦尼康掀起的风暴注定小众,其过高的重量和高昂价格、高使用门槛让大众消费者望而却步,国内仅有少数几人持有专业的斯坦尼康证书,稳定器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一个发烧器材的身份存在于大众印象中。

南方智云(独家专访智云CEO廖易仑)(2)

时至今日,稳定器行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操作更简易、性价比更高、对入门者更友好的手持稳定器的出现掀起了一场新的行业风暴,稳定器真正开始走入大众消费市场,而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更是推波助澜,让这个已经被中国企业主导的市场变得充满了商业上的想象空间。

然而智云的掌门人廖易仑对于脑洞实现的兴趣远远大于商业上的回报。

这是一个非典型的商人,从 2015 年创立智云杀入手持稳定器领域开始,产品的创新程度一直是他做决策的第一要素,甚至上升到了偏执的程度。

南方智云(独家专访智云CEO廖易仑)(3)

2020 年,智云推出了极具便携性完全不同形态的消费产品——手机稳定器 SMOOTH X,在廖易仑看来,这是一款他理想中的产品:既有延长杆,又可以方便地变成三合一的桌面脚架,带一个功能完善的 APP,还有深度学习的功能,价格还非常便宜仅需要 299 元,然而这款产品在使用和细节上廖易仑觉得依旧有需要提高的部分,没有达到市场预期。

但是今年,智云依然出了这款产品的升级款 SMOOTH X2,完善了前一代的各种细节和提升整体工艺,然而价格贵了一截,入手门槛上对于前代有些许拔高。但是廖易仑觉得这并不算是一种市场妥协:“每款产品不管在市场上表现如何,我们都会对它进行迭代,只要我们觉得这是对的产品,作为行业的领跑者,我们一定要保持对于行业未来技术的探索,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目前鲜有人去践行,行业需要有牵头主力”。

南方智云(独家专访智云CEO廖易仑)(4)

智云 SMOOTH-X2

这就是廖易仑的产品哲学,也是智云的产品哲学,带着浓浓的理想主义色彩,而全局来看,智云的产品线数十种产品均被同等严苛要求。

从后来者到领跑者

理想主义者的根源是热爱。

2015 年,无人机市场大火,地面拍摄的稳定器技术也刚刚兴起,技术的发展带给了视频创作者更多的可能性,也给行业带来了变革空间。

然而彼时的稳定器沉重且体型庞大,携装备出门无疑是行程的一大负担,其昂贵的售价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也并不友好。

这引发了当时供职于军工企业、致力钻研雷达和风力发电机且又是狂热的影像创作者的廖易仑的思考—有没有既满足躁动的创作欲,又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负担的两全之美之法?

打造一款专业且便携装备的念头愈发强烈,说干就干,廖易仑带着不到十人的团队进入手持云台稳定器领域,智云也应运而生,而就是最初这十几平方的工作室开始了新领域的探索。

南方智云(独家专访智云CEO廖易仑)(5)

智云的起步阶段面临的局面很艰难:作为一家几乎为从零开始的厂商,一没品牌,二没产品,而且当时进入这个行业也不算早了,属于后起的小厂商,前面还有十几二十家更早的市场入局者。

“但是我们有比较好的一个运气,就是这个行业的技术,在当时的市场状态来说不是这么先进和完善,对于我们来讲从技术上突破还是非常有机会的,类似于现在的弯道超车,研发一个全新更好用的产品是我们觉得把握市场的关键机会,这也奠定了智云创新的企业理念”,时隔多年之后,廖易仑谈到是如何完成突围的时候提到。

基于智云创新迭代的思路,在智云的产品发展历程中,自 2016 年推出市面首款单臂相机稳定器云鹤一代后,智云一直保持着高产出,每年均有 3-4 款新品面市,而且每一款产品对于行业来说都是有着特征性的贡献。

南方智云(独家专访智云CEO廖易仑)(6)

“电子手持稳定器的出现,其实是视频自媒体的网络技术的发展衍生的产物,市场需要轻便的产品,满足出行、单兵、高效衔接出片的需求,智能化和轻量化是一个必然趋势,轻量化手持稳定器也是时代产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完善功能,创新功能,改进功能满足用户增加的额外需求。”廖易仑在谈到稳定器发展历程时也提到。

秉承这一发展路径,2016 年的单臂相机稳定器,2017 年的可以控制跟相机互动的复合塑料款手机稳定器,2018 年的原生的提壶拍摄机构,2019 年的机器深度学习算法和交互,2020 年的图像传输加深度学习;再加 2021 年各种高亮多色温灯光散热技术;这些突破性的技术让智云在没有品牌的情况下依靠创新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追随,也逐步地产生建立了自己的口碑和品牌,最后逐步成为了稳定器行业领跑者身份的转变。

截止至 2020 年底,智云已申请 400 余项专利,产品遍布近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千万用户正享受智云产品带来的拍摄体验,产出各类创意十足的视频作品。

不做人家做过的东西

廖易仑对于领跑者的定义是:不做人家做过的东西,坚持初心尤为重要,创新的本质要去发掘新市场。

技术的探索是有边界性的,随着行业的成熟,往前迈出的每一小步的背后往往都是庞大的资金投入和商业风险,尤其对于行业领跑者来说,在前面探路的压力是远大于跟随者的。

南方智云(独家专访智云CEO廖易仑)(7)

智云 SMOOTH 5

“有很多同行到了 2018 年以后,就没有再投入研发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同行的产品都停留在 2018 年前的基础形态,因为越到后面投入是越高和越复杂的,突破瓶颈需要高投入研发和创新姿态,道路并不好走,也容易出现半途而废的测试案例,目前行业内能做到始终如一的可能只剩下我们了”,廖易仑提及到对于行业发展的看法时说到。

基于行业探索者的定位,智云的产品推向市场其实并不是很井然有序,灵感和脑暴的产品形态出来了,产品就更新得比较快,有些产品没什么灵感和实际需求,推出市场的节奏也会相对慢些。

“但是我们团队‘灵感’还是这个行业最多的,所以每年我们的产品也是这个行业最多最全面的”,提到这里,廖易仑充满了自豪。

在今年 10 月 31 日,智云全球上线了三款新品,云鹤 M3、SMOOTH 5、SMOOTH-X2,每一款都带着廖易仑口中的“脑洞”的痕迹。

南方智云(独家专访智云CEO廖易仑)(8)

智云云鹤M3

在云鹤 M3 上的灯麦一体和免调平的设计是廖易仑非常满意的创新,在没有额外增加一点点体积的情况下,智云内嵌了一个均值高达 800 流明的补光灯在云鹤 M3 上面。

同时也把麦克风集成在底部拓展,这一点实现的脑洞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要克服的问题很多,之前所有的麦克风都要接在相机上,要么用线连接,要么需要无线麦克风的接收机,成本高不说,还会改变相机的重心,对拍摄运镜和快捷操作造成挺大的影响,但是云鹤 M3 从电机的轴心出发,经过信号线避免了上述问题,这个方法智云的团队研究了很久,也找了很多方案,因为轴心过信号线它会有一个干扰的问题,整个稳定器的链路修改推翻了很多次,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免调平的设计,更多是一个多年创新积累的自然而然的产物,免调平从稳定器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一个行业痛点。这么多年来,所有的厂家都在每年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智云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其中,这一次智云提供了一个当前最好的解决方案——将快装板和调平机构移到了电机上面,在轴壁上统一进行调节,然后开辟了一块快拆区域进行相机安装,仅需调平一次就可以长期使用,它虽然不是真正的全程免调平,但是可以说是目前来讲最接近免调平的设计。

行业的未来是智能化

尽管短视频的风吹得愈演愈烈,但是手持云台稳定器的市场的风向早已开始变化。硬件层面的竞争几乎早已尘埃落定,而软硬结合的战火正呈现燎原之势。

“行业未来肯定是智能化”,这是廖易仑对手持稳定器行业未来的判断,“以后的整个创作流程,其实人需要参与进来的节点会越来越少,其实基本上都会交给算法,去替代人去完成整个创作的流程”。

智能化将会是智云在下一个创新的高地,同时根据智云内部的说法,得益于算法识别和学习技术的沉淀,智云未来不仅仅在稳定拍摄智能算法上有全新突破,影音方面也将有全新产线,也许是一个不错尝试,预计会率先带来音乐相关的软件产品,值得期待。

也许这正是智云在智能化探索的一个新的方向,在此之前,智云也是从来没有忽视智能化层面的挖掘,在 SMOOTH 3 推出之时便同步升级了其产品配套 APP 应用软件,将之前的智云手机助手和智云 Camera 进行整合并重新制作,最终诞生了功能全面的全新 APP 应用 ZY Play,在其中加入了慢动作拍摄、延时拍摄、追踪拍摄等新功能,旨在降低用户的创造门槛,加重算法介入的比重,如今更开放和立足社群交流的 ZY Cami 已经成为智云产品线最常用的功能丰富的操作 APP。

至于为什么要去做这么一款基于音乐的 APP,廖易仑的回答是:“因为我们姿态学习这些技术是来源于多年来大家对我们的支持,我们也要回馈用户,所以拿以前赚的钱来开发了这么一个机器人,长期来说这是给智云用户免费试用的。”

“市面上连这种想法的人都没有”,廖易仑思考了一下,补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