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起校园欺凌事件

案例1:2022年10月中旬,江西省万载县三兴中学,一群初一女生对受欺凌者进行掌掴、谩骂、威胁,并恐吓对方不得告诉父母、老师和学校,还把欺凌视频发布到网上,对受欺凌者造成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案例2:2022年10月22日,安塞区某初二学生谢某,伙同外校7名学生,对本校初三女生高某,进行长时间的殴打、谩骂,并拍摄视频,导致身体多处受伤。

从性质上分析,这是两起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

其实,2021年11月,上海14岁的少女邵一卜,因实在受不了同学们的欺凌,便跳楼自杀,未遂致残。事后,邵一卜的家长多方努力追究责任,但都没有引起学校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邵一卜,与杨幂、邓超等大牌明星合作过,出演过《银河补习班》《北斗风云》等多部影视剧。如果她没有自杀致残,有可能会成为大有前途的童星。

在校园里,她喜欢书法、绘画、跳舞、钢琴,学习也名列前茅。班级里的学渣,为了打压她,经常名誉贬损,或进行校园欺凌。

如果她的班主任、学校,相当重视这起校园欺凌事件,处理措施得当,或许不会造成邵一卜自杀,未遂,致残。

2020年,第一部反映中国校园欺凌事件的电影《少年的你》,主人公陈念在报警前,就遭受了最为严重的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只会比你想象更严重(校园欺凌多可怕)(1)

二、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分析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阶段,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 。

根据调查和研究,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1.学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学业、分数、排名、上线率的重要性,学校心理课程的设置与开设,部分学校流于形式,只排课,不上课,只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所以,部分学校没有从学生成长的高度上,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健全。青春期的学生,处于迷茫、无知、探索的阶段,如果不加以心理指导、辅导、引导,容易发生心理歪曲,或走上人生歧路。

案例1与案例2涉事的学生,多数是心理不健全,感觉刺激、好玩,导致欺凌学生,满足心理需求,实质是变态心理、变态行为在作祟。

2.分数高于一切的结果。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其他考试,结果是以分数筛选学生,造成“唯分数论”。

现在部分学校还是以分数衡量一切,造成了低分数学生,视分数为洪水猛兽,存在仇视优秀学生的心理。

童星邵一卜跳楼事件,追究根源是班级学渣学生,嫉妒她的学习成绩优秀,以及其他方面素质好,进行多次侮辱、毁名、欺凌造成的结果。

3.缺乏温暖的关爱。现在初中生,多数是寄宿制,或是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孤独学习、生活。加上学业繁重,部分老师不主动亲近学生,学生心底缺少温暖、关爱。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产生内向、自卑、压抑、抑郁,甚至出现欺凌、恐吓、威胁,或其他暴力行为,来压制自己的不安分、动荡心理。

4.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初中生是非辨别能力低,重“哥们”义气,奉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江湖道理,以武力、暴力直接解决问题,往往产生欺凌他人的好胜心理与种种表现。

校园欺凌只会比你想象更严重(校园欺凌多可怕)(2)

三、欺凌事件法律怎么处理

2020年10月广州某初中,有多名男生在教室里霸凌、猥亵一女生,视频在网络里疯传。

对这起事件,法律给出的解释是涉事未成年人,均为14岁左右,实施校园欺凌,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监护人要承担赔偿责任。因为主体上不构成猥亵罪(满16岁)、侮辱罪(满16岁)、寻衅滋事罪(满16岁)。

为此,2021年3月1日,刑法对第17条进行了修改,适当下调了刑事犯罪犯罪年龄,对12~14周岁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致人重伤等情形,应当负刑事责任。

校园欺凌只会比你想象更严重(校园欺凌多可怕)(3)

四、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办

1.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防欺凌制度。

2.受到被欺凌时,学生应第一时间告知老师、家长与学校,决不要害怕威胁、恐吓,或再次被欺凌。

3.被欺凌严重者,立即拨打报警电话“110”,寻求援助。

4.打好学校、家庭与社会预防校园欺凌的组合拳,有效遏制校园欺凌,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5.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与宣传,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究。

6.提升并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尤其是要对欺凌和被欺凌的学生,进行集中的心理培训与辅导。

7.不要忽视对欺凌和被欺凌的学生家长,进行集中的家庭教育培训与指导。

8.加强学生的德美教育,树立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良好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校园欺凌,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某个学校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立体架构,共同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校园欺凌,切实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校园欺凌只会比你想象更严重(校园欺凌多可怕)(4)

,